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京東阿里騰訊進入中國500強前20位 銀行業依舊最賺錢

    京東阿里騰訊進入中國500強前20位 銀行業依舊最賺錢

    7月20日晚,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公布,該榜單覆蓋了中國境內外上市的所有中國公司,數據來源則是上市企業披露的2020年公開財報,從這份最新的榜單中,也能看出中國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成長軌跡。

    相當於中國半年GDP

    榜單顯示,上榜企業在2020年總收入達到了53萬億元人民幣,收入按年增長5%,如此巨大的體量,與中國2021年上半年GDP大致相當。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上榜企業盈利受到衝擊,尤其是航空、交通運輸等行業受衝擊較大,四大航空公司虧損超過千億元,但以網路服務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成為最大受益者,京東、阿里、美團的排名都有上升,這與疫情下的全球居家經濟浪潮有直接關係。

    在企業分類上,國有企業依然是中國超大型公司的支柱,榜單的前十名中,除了中國平安之外,悉數為國有企業,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建築位列前三位。不過在整體的500家公司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比例,依然與往年大致相當。

    在新上榜的企業中,就以完成了IPO的中國民營企業為主,包括貝殼和農夫山泉。

    貝殼是中國最大的網路地產中介平台,首次上榜就以704.8億元的收入排名第164位,農夫山泉的營收規模雖然只有228.8億元,排名第421位,但其創始人鍾睒睒在2020年曾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網路巨頭: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正如新上榜的貝殼是網路化的房產中介巨頭,今年榜單最大的亮點還是網路企業。

    其中,京東的排名已經上升到了第11位,距離進入前十僅一步之遙,阿里巴巴排名第14位,騰訊排名第20位,這意味着在中國營收最大的20家企業中,已經有三席是網路公司,美團上升12名至90名。

    7月20日晚,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發布,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建築位列前三位,網路公司排名上升顯著。(《財富》Plus)

    不只是收入的大幅增長,在榜單裏最賺錢的前十家公司中,騰訊排名第五,僅次於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阿里排名第六,騰訊與阿里的盈利已經超過了平安保險、中國移動、招商銀行這些傳統行業巨頭。

    根據中金公司的分析,網路上榜公司的收入按年增長19%,成為疫情下的最大受益者。

    雖然當下中國網路巨頭受到反壟斷的強大壓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網路公司,依然是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火車頭,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在硬科技企業上跟美國的差距,更需要這些頭部企業的貢獻。

    從中國反壟斷的目標來看,也並非是消滅掉這些巨頭,而是讓巨頭從追求壟斷紅利轉變為追求創新紅利。

    尤其是疫情衝擊帶來的各種社會新問題之下,對於集合了資金、人才、技術優勢的網路巨頭而言,應該進入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新發展階段,更加關注用户隱私保護、更加重視技術創新、更加註重公平競爭。

    硬科技仍是最大短板

    因此,中國反壟斷的另一面,也是要迫使中國網路巨頭更加去追求創新,尤其是硬科技實力上的創新,不只是在中國掌握平台經濟的話語權,更應該在全球競爭中有所貢獻。

    相比美國500強的上榜科技企業,中國上榜的網路公司主要以平台經濟為主,缺乏真正的硬科技實力的企業,尤其在晶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上,這種差距更為明顯。

    以晶片為例,中國500強的上榜晶片企業僅有中芯國際一家,以269億元的收入排名382位,雖然排名上升了45位,但依然是獨苗。而且,中芯國際也受到美國的制約,無法為華為5G晶片進行代工。

    相比於美國的高通、英特爾、微軟、蘋果等一大批科技巨頭,以及硅谷的眾多創新公司,中國無論是在原創技術能力還是上榜企業數量上,目前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在上海推出的科創板,也是想用資本市場的力量來縮小這種差距,最終效果如何,或許幾年後的中國500強榜單能給出答案吧。

    金融地產賺錢背後各有難題

    如果說網路行業是新經濟的代表,那麼傳統經濟的兩大支柱金融與地產,雖然上榜企業依然眾多,銀行業依然是最賺錢的行業,但也各有難題。

    在中國500強裏最賺錢公司中,四大國有銀行包攬前四名,騰訊與阿里巴巴緊隨其後。(財富Plus)

    從行業分佈上,地產行業仍然是入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此次共有56家地產公司上榜,地產業上榜公司收入總額達到5.3萬億元,按年增長13.5%,其中,恒大集團以5,072億元的收入排名第18位,位居地產行業第一。

    不過,地產行業依然受到政策監管趨緊的顯著影響,尤其是過去依靠高槓杆來擴張的地產巨頭,自2020年8月中國祭出「三道紅線」的剛性政策之後,在銀行借貸上捉襟見肘,近期恒大集團的「股債雙殺」,平安入主的華夏幸福陷入困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如果說,過去依賴金融機構的支持,中國的房地產巨頭可以依賴信貸槓桿來不斷擴張規模,那麼未來幾年,風險控制將是第一位的考量,降低債務比例是地產巨頭們的當務之急。

    如果說「風控第一」是地產巨頭的轉型目標,那麼對於習慣了「躺着賺錢」的金融巨頭,尤其是幾大國有銀行,除了防控日常業務的風險之外,數字化轉型就變成了一個棘手問題。

    在全球貨幣寬鬆的大背景下,銀行業依然是中國最賺錢的行業,工農中建四大行則在最賺錢公司中包攬前四名。不過,上榜金融企業的總收入僅增長5%,淨利潤增速更是略低於收入增長,在資本市場上也並不受投資者歡迎,比如中國平安的股價,今年以來就從高點跌落了超過兩成。

    以銀行為例,當網路平台在移動支付、小微借貸、區塊鏈等方面突飛猛進,而且依靠掌控大數據與用户場景的優勢,不斷吞噬傳統金融服務的市場份額,中國的幾億用户也習慣於用支付寶、微信來辦理金融業務,那麼長期靠吃「利差」來「躺着賺錢」的上市銀行,其壓力就更凸顯無疑。

    從各種跡象來看,對於金融巨頭來說,最好的時光,已經逐步遠去了,如何有效應對數字化轉型下的挑戰,將成為一個長期命題。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9618.HK)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