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國際油價短期難料 政治因素作用大過經濟 | 巨子點評

    國際油價短期難料 政治因素作用大過經濟 | 巨子點評

    對新病毒變種Omicron的恐慌導致石油經歷了一輪暴跌。在超過單日10%的暴跌之後,原油市場企穩回升。在當前各方面對於Omicron尚不明確的前提下,不少投資機構認為,油價此前暴跌只是「驚嚇過度」。但不論如何,都與美國釋放5000萬桶石油的戰略儲備完全無關。

    去年初開始,由於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多地封鎖,導致原油需求鋭減,帶動油價大幅暴跌,WTI原油期貨甚至曾出現「負油價。但今年以來,隨着新冠疫情的逐漸緩解,全球大部分國家經濟活動已經越發增強,石油需求迅速復甦,因此國際油價回升至數年來的最高位。事實上,如果Omicron不會造成不可預期的影響,這個基本盤應不會發生變化。即便參考過去在原油的盤面,疫情的利空基本上2周後都會消化利空,之後重新上漲。高盛亦判斷,(暴跌)與基本面無關,最壞的情況下,布倫特油價在80美元/桶的位置也將是合理的。

    究竟什麼在左右國際油價?油價隨着需求的進一步恢復,是否還會向更高價位發展?這個可能性是極大存在的。美國事實上也是注意到這一點,並且,如此高油價已經對其通脹產生了嚴重影響,才在上周釋放5000萬桶石油的戰略儲備以平抑油價。這個舉措本身也證明了拜登政府已沒有更多政策工具。但更為殘酷的現實是,當天原油期貨價格收盤大漲。因為市場認為這無濟於事,不僅拋儲量杯水車薪,還增加明年購回壓力。

    其實,國際油價的表現已經暴露了兩個問題:第一,曾經是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又是最大石油生產國的美國,在石油定價權方面已經處於弱勢;第二,美國頁岩氣已經「重傷不治」。

    原本,在長期供需緊平衡的狀態下,石油價格定價的關鍵,在供給端。長期以來,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都秉持着減產通過高油價謀取暴利的理念。可就在OPEC和俄羅斯減產的時候,美國迎來了頁岩油革命。一夜間,「勝利果實」被美國拿走,美國2018年底超越沙特,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大國,也同時由最大客户變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事實上,沙特和美國原本「情同手足」的關係也從那時起逐漸開始分崩離析。

    於是便有了2020年3月初的一場原油價格戰的「雙簧」。由於美國6大頁岩油產區的平均成本價在45美元/桶左右,而沙特一桶油的成本只要9美元。於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極限增產。2020年4月的第一天懷丁石油就申請破產。而後,其他頁岩油公司也紛紛關停鑽井減產。2020年是美國活躍鑽井平台數量極度收縮的一年。

    儘管當前需求快速回復,油價飆升高位,但由於頁岩油井的產量僅集中在開採後的2-4年,這就意味着這個行業需要不間斷大規模資本投入。然而,前期這些企業有鉅額債務,更有萬億規模的垃圾債務纏身,已經很難再獲得資本的青睞。

    此外,拜登上台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回《巴黎協議》,並宣佈停止在聯邦土地新的油氣開採權審批。而在拜登執政支持新能源背景下,可能選擇再次禁止美國原油出口,以使傳統能源滿足國內需求。並且,拜登採取監管手段限制油價炒作。通過立法要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限制原油和天然氣期貨市場上的投機性交易,還要求監管機構提供更多報告以防止操縱市場行為的發生。這些舉措都打壓了頁岩油生產積極性,讓石油巨頭未來計劃也不再傾向於頁岩氣。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方面,似乎脱離了美國的「掌控」。OPEC+認為,認為石油供需並沒有失衡,甚至認為明年一季度可能就會出現原油供應過剩。從EIA發布的原油供需表來看,也是如此。原本這就是OPEC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的博弈,基本上以沙特等為主導的中東國家佔據定價權,產油國不會輕易放棄自身高油價的利益。

    而美國從阿富汗撤離隱現的敗落跡象及在全球國家影響力下降,特別是在中東的影響力。消費國目前的短期釋放儲備油基本上是杯水車薪,利益的訴求和定價權的問題決定了產油國的態度,政治力量的角逐和博弈決定了消費國對原油的干預是否有效性。現實就是美國強勢政策大不如特朗普時代。美國改變不了產油國的利益訴求,也改變不了定價權問題。如今沙特都已經直呼:「你們的能源危機不是我們的問題」。

    預計產油國聯盟OPEC+12月4日開會仍將維持現行產油步調。這一舉措表明OPEC+這一次選擇「硬槓」。可見,當前的國際油價問題與其說是經濟問題,不如說是政治問題。這也使得短期原油價格變得難以預測。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