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電池缺陷致通用電動車自燃 LG將面臨史上最高賠付金額:19億美元

    電池缺陷致通用電動車自燃 LG將面臨史上最高賠付金額:19億美元

    美國巨頭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當地時間10月12日宣佈與其電池供應商LG電子就雪佛蘭Bolt召回成本問題達成協議。根據協議,LG電子將向通用汽車支付高達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2億元),以賠償其因電池起火風險而召回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的召回成本和費用。

    澎湃新聞10月14日報道,根據通用汽車的預計,其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4.3萬輛雪佛蘭Bolt車型以及修理、更換電池等相關費用損失將達到20億美元。該協議的達成將抵消通用汽車召回相關費用的95%。LG電子賠付19億美元,幾乎承擔了本次召回Bolt車型的所有費用,通用汽車的損失將降至1億美元。

    通用汽車官網公告

    Bolt是雪佛蘭於2017年推出的一款家用五門電動車。2019年3月,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輛2018款雪佛蘭Bolt在充電狀態下起火,這是通用汽車官方首次承認的該型號車輛自燃事件。根據通用汽車官方公布的數據,從2019年開始,雪佛蘭Bolt車型目前已經至少發生了13起自燃事件,該車型裝載的正是LG電子生產的動力電池。

    通用汽車官網訊息顯示,最初發現的缺陷電池生產地是LG韓國奧昌工廠,其生產的高壓電池在充滿或接近充滿時存在起火隱患。後續調查發現,除奧昌工廠以外的生產設施所出產的電池芯也存在製造缺陷。

    通用汽車和LG電子多方調查的結果指出,LG工廠製造的電池中,同一電池同時存在兩種速率的製造缺陷:電池隔膜發生摺疊以及電池陽極損壞。上述兩種罕見情況同時發生可能是造成電池起火的根本原因。

    雪佛蘭Bolt電池系統

    今年8月,由於電池的製造缺陷導致起火風險增加,通用汽車決定召回14.3萬輛搭載問題電池的汽車產品。此次召回免費將對車輛的電池模組進行更換,而電池包外殼、接線盒等其他組件將得到保留,更換電池模塊的車主還將獲得8年/10萬英里的保修政策。

    通用汽車9月22日表示,導致起火隱患的製造缺陷已經得到解決,現已恢復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的電池生產,將於10月份開始更換電池。

    從傳統內燃機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一直是通用汽車發展的目標。通用汽車曾計劃到2025年投入350億美元,在全球推出30多款新型電動汽車。上周,通用汽車公布相關計劃,預計到2030年實現電動車銷售額翻倍。然而在過去一年中,前後三次因電池問題召回Bolt電動汽車,對於其轉型之路造成了不小的挫折。

    發生自燃的雪佛蘭Bolt

    對於LG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為電池存在起火隱患買單。此前現代汽車因自燃事件召回了8.17萬輛電動汽車,付出了1.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的召回成本。其中LG賠償了70%的費用,即98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6億元)。

    除了以上兩車企家,大眾、保時捷等車企也出現了採用LG化學電池的車型發生自燃的事故。接二連三的自燃事件降低了大眾對LG電池安全性的信任,LG化學電池業務的上市進程也面臨停滯。

    LG電子是全球第二大電池製造商。截至8月底,LG電池全球裝機量為39.7GWh,佔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 21.5%,僅次於中國的寧德時代(530.000, 7.74, 1.48%)。近年來,寧德時代與特斯拉、豐田、本田、大眾等多家汽車巨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市場份額達到32.5%。

    10月12日,LG電子發布了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今年7-9月營收總額為18.7845萬億韓元,按年增長22%,創歷史單季新高。但對通用汽車19億美元的鉅額賠款,讓其營業利潤按年大減49.6%。

    LG電子在聲明中表示,通用汽車是10多年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下的重要客户,已順利解決了召回問題。作為LG電子最主要的主要客户之一,通用汽車的訂單對於其全球市場份額的競爭至關重要。

    通用汽車負責全球採購和供應鏈的副總裁Shilpan Amin表示:「LG是通用汽車值得尊敬的供應商,我們很高興能達成這項協議。我們的工程和製造團隊將繼續合作,以加快生產新的電池模塊。我們預計將在本月開始為客户車輛進行維修。」

    此次事件帶來的經濟損失並沒有影響到通用汽車和LG的合作關係。通用汽車近日表示,公司將LG視為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長期合作伙伴。通用汽車底特律工廠正在推進與LG合作成立的合資公司,分別在美國俄亥俄州和田納西州投資新建兩家動力電池工廠,主要用於生產下一代電池Ultium。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