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美元LP大撤退 暫緩投資中國

    美元LP大撤退 暫緩投資中國

    美元LP大撤退,暫緩投資中國,PE/VC市場加速出清!春華/紅杉/博裕等巨頭募集新基金受阻?

    受疫情、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3月以來,全球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國內美元基金募集也受到一定影響,大規模美元基金募資受阻。隨着SEC對赴美上市企業監管的不斷加強,中概股企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同時,大陸營商環境阻礙,許多美元資本受大陸一刀切政策影響,損失慘重。

    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美國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轉變策略,逐步開始撤出對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的資金供給,國內私募股權市場募資端受阻,也意味着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將加速出清的步伐。

    美國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對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日益增長的風險越來越疑慮,這對於中國私募股權募資市場來講,將是一大變化。

    哈佛大學捐贈基金正在考慮減少在中國的投資,這表明該基金可能會撤出。過去12個月,賓夕凡尼亞州的某公務員養老基金沒有向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投入新的資金,而佛羅里達州的養老基金在評估風險的同時也停止了在中國的新投資。

    研究公司Preqin 數據顯示,這種不情願意味着,今年第一季度投資中國的美元計價基金只募集了14億美元,這是2018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平,也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滑。甚至連中國知名私募股權機構也受到了衝擊。隨着計劃募資時間的不斷流逝,前高盛集團「風雲人物」胡祖六(Fred Hu)的新基金比其最大募資規模少5億至10億美元。要知道,過去幾年,私募基金募資要達到所謂的硬性上限幾乎沒有什麼問題。

    中國的投資格局正處於動盪之中,在私營企業面臨整頓、政府對騰訊和阿里巴巴集團等科技巨頭進行管控之後,一些頂級投資者開始避開中國。同時美國監管層對中概股公司的打壓,俄烏戰爭以及中國內地和香港繼續實行的旅行限制等,都為國內的投資格局增加了風險。

    隨着中國股市暴跌和IPO市場相對停滯,私募股權市場的退出受到了抑制。行業觀察人士表示,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市場將出現洗牌。

    貝恩資本提到,2019 - 2021年活躍的中國私募股權管理公司的數量約1200家,比上一個三年上漲了25%。沒有堅實業績記錄的新興、規模較小的基金目前受到的打擊最大,如果市場上的謹慎情緒繼續下去, 將加速行業的整合洗牌過程。

    即使是知名機構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吸引投資者。胡祖六的春華資本完成了40億美元新基金的募資目標,但現在距離募集到45億至50億美元的硬性上限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該機構尚未決定是否需要對5月底的最後期限進行延期。

    由高盛集團前董事總經理唐偉(Frank Tang)創立的方源資本,自2020年底開始募資以來,該公司也未達到硬性上限目標。

    「很明顯,世界各地的變化包括中美關係,整體而言已經影響了金融市場,」胡祖六3月在一次採訪中坦言。他表示,「我們擁有非常成熟、高質量的全球穩健投資者」,這有助於「平息噪音和不確定性」。

    一次成功的募資通常需要不到18個月的時間就能超過硬性上限——即有限合夥協議中規定的最大規模。而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超過硬性上限,顯然是有些難度的。

    規模400億美元的賓夕凡尼亞州僱員退休金(Pennsylvania State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發言人德爾(Thomas Derr)說,該退休金沒有就減少在華投資進行辯論,也沒有表明立場。該公司對中國的敞口約為2%。哈佛拒絕透露其對中國的投資敞口。據佛羅里達州國家行政管理局(State Board of Administration)副執行主任肯特•佩雷斯(Kent Perez)表示,鑑於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該局已暫時停止為在華新的投資策略提供資金,同時繼續評估相關風險。佩雷斯說,該養老基金在3月份的一次公開會議上報告了這一情況,概述了2022年早些時候對中國持股調查後採取的行動。截至1月份,該基金的資產規模為2,530億美元,其中包括佛羅里達退休基金(Florida Retirement System),其中投資於中國的不到3%。

    隨着地緣政治問題受到高度關注,美國華盛頓州投資委員會(Washington State Investment Board)正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風險進行周期性分析。1,560億美元資產的委員會有3.5%投資於中國。發言人克里斯·菲利普斯(Chris Phillips)說,工作人員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公布調查結果。「新興市場通常是風險報告的常規組成部分,」菲利普斯說。「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分析風險,但這很少會導致任何短期投資策略的改變。」

    在此之前,許多美國養老基金已經實質上停止對中國新興基金的配置。但一些捐贈基金和家族辦公室可能仍希望在中國配置更多資金,尋找專注於醫療保健領域的風險投資經理,因為他們的回報過高。

    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在中國的投資策略並沒有改變。在該校40億美元捐贈基金中,中國佔2%左右。2021年底,該公司向中國的一隻多空對沖基金投資了5000萬美元。

    「我們不打算撤回任何資金,」該公司首席投資官菲爾•澤克(Phil Zecher)表示。「我們總是關注我們投資標的所在地的治理問題,無論是美國的公司治理,還是我們投資的國家的公司治理。」

    但另類投資者正將他們的偏好轉向其他亞洲市場——至少在短期內如此。Preqin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年底,350名受訪者中有一半認為東南亞是新興市場中的最佳機遇,高於上年同期的37%。這家研究公司說,這種轉變反映出一些投資者推遲了向中國投資的計劃。

    許多全球投資者在2021年專注於「再續前緣」,即再次配置之前所押注的基金經理,並專注於那些在亞洲具有地域分佈優勢的基金,而不是針對特定國家。今年1月,黑石集團在亞洲募集了64億美元,其第一支基金的投資者幾乎100%參與了第二支基金。

    貝恩的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私募退出已降至2021年前六個月交易量的30%。貝恩表示,只有35%的中國投資經理對中國的回報前景充滿信心,這一截然不同的觀點可能預示着中國在2022年的表現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相比之下,整個亞洲的這一比例超過60%。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