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黑石的野心絕不只是潘石屹的SOHO中國

    黑石的野心絕不只是潘石屹的SOHO中國

    不幹別的,只為了解中國?

    當人們還在為潘石屹「賣身」黑石而耿耿於懷時,黑石已經在佈局整個中國了。

    中國「人傻錢多」

    管理資產規模6488億美元,過去30年平均投資回報率超30%。如果説高盛是華爾街公認的王者,那麼黑石集團就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1985年,彼得皮特森與施瓦茲曼(蘇世民)共同成立黑石集團。兩人以20萬美元起家,逐步在華爾街建造起屬於自己的「金融帝國」,業務範圍涉及私募股權、房地產、對沖基金、信貸等眾多領域,在全球範圍下注斂財。

    黑石進入中國市場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但真正產生重大交集是在2007年。這一年,黑石正尋求上市,而剛剛成立的中投公司則在尋找海外投資標的,兩家一拍即合,中投拿出30億美元認購了黑石1.01億普通股,每股價格為29.605美元。

    誰曾想,這一套就是7年。

    金融危機的突然暴發讓黑石在資本市場上遭遇了「出道即巔峯」的尷尬,股價直到2014年才重新回到發行價。但從2012年開始,中投就已經着手減持黑石股票,如果不是因為公司在2008年低價增持攤薄了成本,只能是割肉離場了。

    2014年,黑石的股價雄起,蘇世民跑到北京宣稱黑石給中投創造了35%的總體回報。但掐指一算,七年的年化收益率只有4.38%,要知道,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值為5.13%。

    更讓中投鬱悶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黑石的虧損已經高達56億美元。但手握中投30億美元的黑石財大氣粗,無視公司發展狀況給員工「撒錢」。當年公司薪酬福利飆升到38.6億美元,而在上市前的2006年,這一數據還只有2.5億美元。

    中投不僅當了冤大頭,目的也沒達成。當年中投公司投資黑石是為了給國內溢出的流動性找個容身之所,但黑石卻反手把錢「扔」回了中國。先是拿下中國藍星總公司20%的股權,隨後在中國各個地方置辦房產,上海的寫字樓、壽光的物流園等都在其規劃圖裏。

    這筆被蘇世民稱為全球資本流動典範的交易,被《時代》雜誌評為2007年10大最差商業交易之首。

    細細想來,黑石揮着鐮刀割了兩茬韭菜,先拿着中投公司入股的錢給員工送福利,隨後又把錢投到中國攫取剩餘價值。

    不止如此,隨着與中國的關係愈發「親近」,黑石和很多中國企業也建立了密切的商業往來,在後來的倒買倒賣生意中賺的盆滿缽滿。

    2013年,黑石將位於倫敦西部的寫字樓項目Chiswick Park以約8億英鎊(10億美元)的高價賣給中投公司。同年,黑石花了4億美元買下即將倒下的印力集團(原深國投商置集團),三年後扭虧為盈,轉手就賣給萬科和招商銀行,交易對價為128.7億元人民幣,公司在這筆買賣中賺了幾倍的利潤。

    2015年,安邦保險從黑石手中接管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19.5億美元的交易價格直接創下當時美國酒店的最高售價。隨後黑石將收購不到一年的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公司賣給安邦,交易總價為65億美元,在幾個月內就賺了4.5億美元。

    一年以後,黑石又將旗下的日本房地產資產包以23億美元賣給安邦,這些資產主要是黑石2014年從通用手裏花1900億日元(約合17億美元)買來的,安邦簡直成了「送財童子」。

    資本巨鱷黑石總是在全球範圍內掠食,「人傻錢多」的中國自然是其最愛,蘇世民乾脆直接表白:世界的未來在中國。

    現在來看,他正將自己的判斷和理念付諸實踐。

    瘋狂掃貨

    6月16日晚間,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已經收到黑石集團發出的全面收購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5港元,總額236.58億港元,交易完成後,黑石將取得SOHO中國控股權。

    (SOHO中國公眾號)

    輿論風暴的中心聚焦在潘石屹清空國內資產、套現離場,但忽略了交易的另一方。黑石正悄悄的在中國掃貨,SOHO中國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國內投資圈普遍認為地產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但黑石卻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踐行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的原則。在去年的「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峯會」上,蘇世民直接撂下話:「房地產是中國經濟中一塊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説你對房地產不感興趣,就相當於説你對呼吸不感興趣。」

    他的確也是這麼做的,不過與中國人「炒房」不同,黑石買的是物流地產。

    2010年,黑石從美銀美林手中接管了亞洲地產業務,並專門成立了一隻用於亞洲地產投資的基金(BREP Asia I),中國是其重點配置對象。

    根據黑石最新披露的一季報,2021年Q1,BREP Asia I和BREP Asia II分別貢獻了1.79億美元和0.78億美元的收入。

    (黑石2021年Q1財報)

    2018年,黑石豪擲12.5億美元收購上海購物中心怡豐城,隨後又接手了塔波曼旗下三個購物中心項目50%的股權,其中的兩個為鄭州、西安熙地港購物中心。

    2019年,黑石在中國買下了價值200多億元的商業地產。

    而在疫情發生後的2020年,黑石更是加快了抄底的節奏。去年10月,黑石正式接手融創旗下上海香溢花園三期第四棟項目,總價12億元;11月,又啓動了對富力地產旗下廣州國際機場富力綜合物流園項目的收購計劃,並於今年1月份正式簽署協議,交易總作價為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

    至此,黑石將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的物流園區收歸麾下,但其對中國物流資產的佈局卻遠未結束。之前有消息稱,公司正在參與中國物流資產的控股權爭奪。

    目前為止,黑石在中國的物流佈局已經覆蓋23個城市,面積達到5300萬平方英尺。對於看好中國物流地產的邏輯,黑石高級董事總經理王天兵曾給出解釋,中國雖然有很多電商巨頭和開發商佈局了物流倉儲,但從供需情況來看,對倉儲面積依然有很大的需求,租金在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説的直白點,黑石是想在中國「吃租」。

    這也是它作為「美國最大房東」的一貫本性。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房地產市場暴跌,黑石在底部吞下大量房子,租給買不起房的人,過上了躺贏吃租的日子。

    除黑石外,素有「槓桿收購天王」之稱的KKR也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其在今年募集完成了首隻亞洲房地產基金。

    資本的嗅覺總是異常靈敏,他們蜂擁而至定是看到了潛在的利益,只是不知這一次又將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

    至於蘇世民,近些年他在中國不斷刷好感,跑到清華又是講課又是捐錢,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輿論的廣泛認可。但我們必須客觀的認識到,他在頻頻示好中國、反對對華貿易戰的同時,也認為中國的經濟奇蹟是以西方國家蒙受損失為代價取得的,並且支持西方找回平衡。

    歸根結底,他力挺的是一個能帶來利益的中國,僅此而已。

    多年以前,蘇世民曾公開對媒體表示:「西方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來到中國,不是為了幹別的,而只是為了瞭解中國,這在200年來還是第一次。」

    這話從一個資本巨鱷口中説出來總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不踏實的感覺。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