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從東京到北京,看奧運經濟和體育產業機遇

    從東京到北京,看奧運經濟和體育產業機遇

    核心觀點
    1)奧運本身並不能帶來一個國家或城市經濟的騰飛,也不一定會拖累當地經濟陷入「後奧運效應」。
    2)能否發揮奧運帶來的正面經濟效應還取決於舉辦國和城市經濟和財政的能力、發展所處的階段、所期望和看重的奧運效應、籌劃運營能力、以及民眾的支持度等眾多因素。
    3)還有半年北京冬奧會也將開幕,在中國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體育大國單談奧運經濟已不足夠,更多的是奧運等頂級賽事所推動的消費和投資觀念的變化,以及應運而生的「大體育」「大健康」等投資機遇。

    本周初全球股市急挫之後,美股和歐股相繼出現了顯著反彈,反應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憂慮暫時緩解,而強勁的企業盈利數據進一步點燃市場氣氛。

    反觀港股,在外部環境略有改善情況下,因受到科網股走弱以及配股等眾多因素拖累,並未隨着一同反彈,周三高開低走一度跌破27000點,連續三日下跌。

    今晚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就將拉開帷幕,大部分運動員已經到達日本備戰,足球等項目的比賽更是在昨天已正式打響。

    然而日本疫情仍然令人擔憂,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均有染疫。東京奧組委原本計劃採用「防疫氣泡」的方式將參賽者、工作人員、媒體與民眾等從入境、賽場和活動等各環節相互隔離,但從實施效果來看並不理想。

    因此,能否在8月8日閉幕之前將所有賽事都順利進行,仍難以保證。在8月24日開幕的東京殘奧會也充滿變數。

    回想2013年日本成功申辦今屆夏季奧運的時候,「謝謝」和「對經濟增長明顯有利」是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重複最多的話。在經濟和通脹多年低迷之後,日本政府和民眾希望能夠通過舉辦奧運,來助力日本擺脱15年的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

    這種希望源於1964年日本成功通過奧運向全球展示其戰後經濟騰飛的經歷。當時的日本經濟處於高速發展軌道,到1967年超過英國和法國,1968年超過了當時的西德,很多日本民眾都認為奧運對日本民族信心的提升和經濟的刺激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甚至因此誕生了一個專有名詞,叫「奧利匹克景氣」。

    然而奧運並非一直與國家經濟緊密掛鈎。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才引入了商業化運作機制,為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企業以及各類組織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

    從成本端看,舉辦奧運會意味着需要巨大開支用於體育場館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成本有時會使得一些申辦城市在考慮了其財政能力、機會成本和可能回報之後,選擇退出申辦。

    還有一些主辦國由於投入過度、財政失衡、賽後場館閒置等原因,反而拖累其經濟發展,即出現「後奧運效應」。

    而從收益端來看,奧運會可能同時帶來直接和間接收益。直接收益就包括賽事門票收入、鉅額的轉播和廣告收入等。

    間接的收益例如機場等交通升級、社區發展、環境治理等,其實很難評估它們的經濟影響,因為公共工程改善、社區發展往往會改善當地自然和營商環境,從而吸引更多投資,帶動旅遊業,進而創造就業,並具有難以估計的乘數效應。

    此外,作為奧運城市這一全球認可的標籤,有助於提高城市和國家公民的自豪感。

    從近幾十年的奧運經驗來看,成本和收益的關係在不同舉辦國家並不相同,甚至差異很大。儘管舉辦奧運的成本往往會超出最初的預算,但仍有不少舉辦國認為奧運為自己帶來了巨大收益。

    東京奧運比較特殊,史無前例的延期和疫情的反覆使得日本政府難以從容應對,要通過舉辦奧運為經濟注入強心針的願景只能破滅,反而造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負擔。

    奧運本身並不能帶來一個國家或城市經濟的騰飛,也並不一定拖累當地經濟陷入「後奧運效應」。

    換句話說,不能簡單將一個國家或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奧運進行硬性綁定。能否發揮奧運帶來的正面效應還取決於舉辦國和城市經濟和財政的能力、發展所處的階段、所需要和看重的奧運效應、籌劃運營能力、以及民眾的支持度等眾多因素。

    在合適的時間、有明確的目標、周密細緻的安排、以足夠的能力和熱情,才能將奧運轉化成為經濟的正向動力。未來,奧運在全球財政赤字走高、綠色經濟越發重要的背景下,也必將向更加環保、簡約和可持續的方向做出改革。

    而當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一結束,奧林匹克就將馬上進入「北京時間」。明年的2月4日至20日北京將主辦第二十四屆冬奧會。以往冬夏奧運會中間會間隔大約一年半時間,這次由於東京奧運會延期,使其與北京冬奧會的間隔縮短到半年。

    目前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組委會也將在東京奧運會期間將以「下一站,北京!」為主題開展宣傳,相信北京冬奧會的氣氛將在東京奧運會期間進一步升温。

    北京冬奧會成員也已經抵達日本進行觀摩與學習,總結經驗。考慮到半年之後疫情可能依然是主辦賽事必須考慮到的因素,北京正盡努力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到更好。

    作為冰雪運動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中國首次舉辦冬季奧運會意義特別,將大力推動冰雪運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填補冰雪產業的空白,發揮奧運和冰雪經濟的雙重效應。

    雪上、冰上等場地和設施也將在賽後繼續供訓練和市民運動使用,將成本轉化為長期收益。

    近幾年,不少北京的朋友都感受到周邊滑雪的場地選擇越來越多,場地質量也提高了,而且喜歡滑雪的人群在迅速壯大。

    中國在體育方面的推進,可以說將賽事的拉動效應實現了最大化。通過舉辦高級別體育賽事,輻射下游的體育培訓、體育用品、體育服務等產業,並直接助推民眾運動和健身熱情。

    據估算,目前國民在體育消費方面的總量具有2萬億元左右的規模,當中超過七成是用於體育用品的消費,在此過程中也推動李寧、安踏、特步等國潮體育品牌的崛起。

    而體育服務方面的消費潛力仍有非常大的開發空間。科學健身、智能運動、在線培訓等領域的發展也正在快速推進體育產業與高科技的結合,當中已經或正在孵化不少新興賽道和優質公司。

    可以說,在中國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體育大國,單談奧運經濟已經不足夠了,更多的是奧運等賽事所帶來的消費和投資觀念的變化,及其背後的「大體育」「大健康」等投資機遇。

    就在前天下午,澳洲布里斯班正式獲得了2032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這是澳洲繼1956年墨爾本和2000年悉尼之後第三次舉辦奧運。在全球面對疫情、災害等各種挑戰的時候,奧運仍被視為是傳遞信心和勇氣的盛會。這或許就是體育所擁有的獨特魅力。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