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千億市值一日蒸發,教培「資本時代」恐終結

    千億市值一日蒸發,教培「資本時代」恐終結

    7月23日午後,一份16頁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後文簡稱《意見》)開始在坊間流傳,這份文件,被教育圈內稱為「雙減政策」。

    當天下午,資本市場便給出了激烈的反應,教育股集體進入暴跌模式。截至當天港股收盤,港股新東方(新東方-S)跌40.61%,新東方在線跌28.07%,思考樂教育跌28.53%,卓越教育集團跌超21.48%。新東方一度跌幅擴大至50%,這刷新了港股新東方股價歷史最低點。

    同樣跌跌不休的,還有美股中概教育股,中概教育股開盤即遭重挫,好未來因波動過大,一度觸發熔斷。在7月23日的美股市場,好未來最終收跌70.76%,高途集團收跌63.26%,新東方收跌54.22%。

    當天,僅是上述相關港股和美股教育公司便跌去了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官方機構於5月25日已經公布了部分核心要點,「去產業化」是校外學科培訓機構未來發展的核心主線。

    虎嗅第一時間聯繫了部分在線教育公司,並獲知兩個關鍵訊息:目前尚未接到「雙減政策」正式通知;7月23日流傳的文件,從精神上延續了5月25日公布的核心要點,而監管的力度和顆粒度超過預期。

    已經有企業迅速做出了回應。

    高途集團通過晚間微博表示:「高途堅決擁護雙減工作,致力於與家庭、學校和政府形成合力。」而另一家不願具名的公司公關負責人則表示,公司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儘快整改。

    中金公司23日在一份名為《教育行業:「雙減」預期落地,教培行業監管邁入新格局》的研報中稱,此次教培行業的規範管理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史無前例的教培規範

    多位在線教育業內人士認為,結合5月25日官方機構已經公布的該文件核心要點,以及7月23日流傳的「雙減政策」關鍵訊息,未來校外培訓機構很可能面臨三個維度的調整:資質層面、資本層面和業務層面三個維度。

    首先來看資質層面。

    一方面,各地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空間在變小;另一方面上課的教師所需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將被嚴格規定,且需要公示。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身份也將成為焦點,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未來一些學科培訓機構需要變更為非營利性機構。

    其次,資本層面將發生巨大變化。眾所周知,K12在線教育是一個燒錢的行業,為了獲客和獲師,各大公司紛紛砸錢,這曾被戲稱為K12行業的「軍備競賽」,為了有足夠的經費,融資和上市是這些公司曾經的重要方向,但今後情況將發生劇變。

    據悉,「雙減政策」將會對學科培訓機構的融資和上市做出更為嚴格和細緻的規定。

    在融資環節,培訓機構的融資可能將被「限制用途」,值得注意的是資本進入培訓機構將被嚴控。對於這一領域的創業公司而言,今後的融資思路可能需要發生較大調整。

    而在上市環節,學科類培訓機構的上市路可能會被限制。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已經違規的企業,可能將面臨清理整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面向國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頭部學科教育公司,大多已經是上市身份,這些企業可能將在業務或上市身份層面進行較大幅度調整。

    變化,也發生在具體的業務層面。

    據了解,「雙減政策」對培訓機構的具體業務做出了細緻化指導,可以看出相關部門對行業的深刻調研和了解。

    一位上市教育培訓機構的相關人士透露,「雙減政策」可能會對一些具體業務層面提出要求,比如培訓機構將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訊息,此前曾有K12公司曝出「客户訊息泄露事件」,今後這將是嚴查的環節。再比如為了保護學生視力,每堂課的時間被嚴格限制在30分鐘以內,而且將不再允許晚上21點後開展培訓。

    校外培訓機構的獲客方式、地推模式也將發生變化:按照「雙減政策」,校外培訓廣告將不再允許出現在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台等渠道。

    為了方便讀者詳細了解「雙減政策」帶給培訓機構的影響,虎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並彙總了他們眼中「雙減政策」可能帶給行業的15點明顯影響。

    ⚫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機構

    ⚫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

    ⚫嚴禁超標培訓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生培訓

    ⚫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

    ⚫從事學科類培訓人員必須具備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訊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布

    ⚫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訊息

    ⚫強化常態運營監管。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湧入培訓機構

    ⚫堅決禁止為推銷業務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依法依規堅決査處行業壟斷行為

    ⚫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

    ⚫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

    ⚫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準上市融資;人民銀行、銀保監、證監部門清理整頓培訓機構融資、上市等行為

    ⚫市場監管部門做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和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廣告、反壟斷等方面監管工作,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會同教育部門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

    ⚫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台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業務層面的調整,其實已經在地方開始。山西、陝西、雲南等地已經發通知限制暑期開展學科類教學。部分地區甚至組織了專項行動,在暑期徹底清理違規培訓機構。而在部分地區,學校也對校內教師進行了系統培訓,並且明確對暑期校外「授課」行為進行了限制。

    在7月23日中信證券的一份行業研究報告中,教育行業分析師馮重光建議培訓機構儘早轉型,而在他看來高中培訓和素質培訓是相對容易切入的領域。

    轉型已經開始

    其實在線教育行業的轉型,在2020年已經開始。

    激烈而飽和的市場,讓各大公司面臨「獲客成本」高企之困。據統計,2019年至今,在線教育市場的平均獲客成本已經增長近一倍。在2021年年初,部分公司的平均獲客成本已經接近4000元/人。獲客成本高企,讓相關教育培訓機構嚐到了苦果。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雖然在線教育市場火熱,但多家相關公司最終卻交出了虧損業績。在2020年年底前後,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縮減營銷投入,甚至開始裁員。在5月底,一部分公司出現了裁員潮。多家巨頭都曝出裁員舉動。甚至某上市公司的裁員比例高達30%。

    更大的轉變源自今年4月之後監管力度的變化,隨着宏觀層面對K12類產品的監管力度加強,各家公司紛紛開始業務線調整。一些公司乾脆關停了與K12業務有關的產品線,而一些針對3~8歲孩子的啟蒙類產品普遍被各家公司叫停。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部分學科教育培訓機構,開始向素養教育類產品轉型。諸如書法、美術、陶藝、舞蹈等和升學考試無關的內容,成為部分教育機構發力的焦點。今年4月,作業幫成立了獨立品牌小鹿素養課,並把書法、美術等課程納入其中。在素養教育類產品之外,職業教育也成為了這些公司轉型的方向。高途已經於近期升級啟用了新官網域名,在新官網頁面內聚合了語言培訓、醫療、教師資格證等內容的職業教育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股轉型浪潮中,一部分公司也開始在推廣模式上「實體化轉型」。一些純線上模式的公司通過線下體驗店的模式,開始佈局線下門店。通過門店,這些公司開始通過線下體驗課的模式獲客。

    隨着國家對培訓機構營銷和廣告模式的嚴控,這種「線下化」潮很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校外培訓又恢復到了幾十年前早期新東方的模式——通過門店覆蓋區域,並基於線下門店完成推廣、獲客。

    當然也有一些公司試圖「曲線求生」。於是APP內置錄播課、嵌入在硬件產品中的「附贈內容」成為了一股潮流。部分教育公司通過這種方法,繞開「線上課」這種模式,將賣課轉變為賣APP和教育硬件。

    本質上,這些嘗試都是教育培訓機構在新形勢下為了解決「賺錢煩惱」而琢磨出的招數。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外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出現的「博弈」,在多年前就已經成為國家關注的焦點問題。

    教培的「資本時代」恐終結

    在教育領域,一度有意見認為公立教育資金不足,需要由社會資金來彌補,由此帶來了教育產業化。即在公立教育體系之外出現了一個資本可以進入的教培體系,形成了所謂的「教育雙軌制」。

    值得注意的變化是2016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出現的調整。這一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將民辦學校進行了細化區分,分為「營利性學校」和「非營利性學校」。

    這次調整,對日後中國教育的資本化發展影響較大。除了九年義務制教育學校,幼兒園、高中和職業培訓等學校,都向民辦機構打開「大門」。一些民辦機構並沒有珍惜這樣的機會,一些機構甚至開始把義務教育相關的考試培訓內容作為營利方式。

    這使得越來越多資本的進入了校外教培,尤其是K12在線教育市場。但資本的湧入給K12市場帶來了很多問題。

    實際上,相關部門早在2018年,即《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改的第三年便開始在政策方面進行收緊。2018年3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列入年度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4月,教育部就《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8月,司法部就《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當時宏觀層面對於教育的非營利性、公益性已經有了基礎判斷,這也是後續一系列調整的基礎之一。自此,普惠幼兒園、公立教育改革逐漸起步,中國公立教育體系開始迅速發展。

    但疫情的出現使得K12在線教育市場突然火爆,由此也吸引了大量資本湧入這個市場,使得原本出現的一些問題愈加凸顯。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聯合網經社教育台發布《2020年度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在疫情影響下,中國在線教育用户規模在2020年達到新高峰:3.42億。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增速的持續放緩,2020年在線教育用户規模增速為27.13%,這是2017年以來最低谷。

    但資本和公司依然持續湧入這個賽道,尤其是K12教育領域。來自Fastdata數據顯示,2020年K12教育賽道融資額已經超過此前三年累計融資額總和,新增教育相關企業超過萬家。

    虎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虎嗅APP授權使用)

    增速放緩的市場,和火熱的資本、創業者,構成了一組矛盾:為了在有限的市場中競爭,部分企業在「不規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K12教育市場出現了多種亂象。

    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隨後相關部門對教培行業的政策力度突然加大,而眾多K12在線教育公司開始紛紛裁員或者轉型。

    6月份,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其職責包括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等。

    虎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虎嗅APP授權使用)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