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期望「跨境理財通」的投資預期回報是多少?

    期望「跨境理財通」的投資預期回報是多少?

    上周有兩個利好香港和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政策出台,分別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的發布及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啟動。

    讓我先從「跨境理財通」說起。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金融市場發展一直有着獨特的優勢,就是透過閉環式渠道、讓國際與內地的資金可跨境投資,探索投資機遇的同時力求風險可控。

    從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北向交易到基金互認,再到「跨境理財通」,正是將這互聯互通渠道,從股票、債券、基金,擴展至經由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目前,「跨境理財通」的南向及北向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的單邊總額度,同時就個人投資者設10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額度,首階段只會開放低至中風險的產品。

    有統計顯示,中國家庭投資於金融產品佔總資產比例僅為17%,遠低於英國的27%、日本的38%及美國的58%。

    隨着擁有較高資產淨值的家庭不斷增多,市場上有着真實的需求,希望尋求多元化投資及國際化的配置。

    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全球排名僅次於瑞士。截至去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有近35萬億港元,按年增長21%。

    大家可以閲讀我接受中國新聞社「東西問」專欄的採訪,題目是「我為什麼看好香港的發展」,其中就提到許多數字,顯示香港金融業在疫情衝擊下取得了遠超悲觀者預期的好成績。

    即使對於我這個樂觀者來說,今年香港的經濟復原度全球排名第一,在尚未開關下,主要依靠內循環,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市場的活躍度都超過我原來的預期。

    特別是香港政府向成年永久居民發放5000元的消費券計劃,首期的2000元發出後,與香港商界的優惠銷售配合,取得了比預期要好的效果。未來3000元發出後,有望延續佳績,助推香港經濟發展。

    毫無疑問,「跨境理財通」將為兩地財富管理市場帶來歷史性的發展突破和龐大的新機遇。

    現在想問問大家,對於在香港通過「跨境理財通」投資理財產品的預期回報是多少?

    今年上半年,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就「跨境理財通」進行調查,訪問了1036名居於廣州、深圳、佛山及珠海的內地居民。

    他們的每月個人及家庭收入平均分別達2.9萬元和4.5萬元人民幣,流動資產平均230萬元人民幣。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5%受訪者有興趣透過「跨境理財通」投資香港的基金產品,目標主要是為了分散風險及多元化投資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希望通過投資香港的基金每年能賺取的回報平均值為13%,而他們每年最大可承受虧損平均為8%。

    13%是平均回報,調查顯示,有3%的受訪者預期回報超過30%,12%的人預期回報在20-30%之間,32%的人預期回報在10-20%,33%的人預期回報在8-10%,剩下的20%的受訪者預期回報在8%以下。

    在香港,只有屬於中至高風險級別的環球股票組合有可能達到13%的年回報,但「跨境理財通」早期主要涵蓋低至中風險產品,回報難免與內地投資者期望有落差。

    即使在內地,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也由過去高達7%至9%,回落至現時約3.5%至4%左右。

    有點可惜的是,這個問卷沒有調查港澳居民對於內地理財產品的預期回報。

    這個調查一方面顯示內地投資者對中高風險的基金產品有較大的興趣,部分原因在於他們有投資A股的經驗,有足夠成熟程度接受較高風險的產品,換取較大的收益。

    但另一方面也顯示,他們對「跨境理財通」目前的產品定位還不熟悉。

    我們相信,將來「跨境理財通」的發展會擴展產品範圍,會有更多風險級別較高的基金產品予投資者選擇。

    我們相信,將來「跨境理財通」可以從大灣區擴大到整個內地,額度限制也會大大放開。

    特別是,我們希望能夠參與到跨境理財通的金融機構不僅僅限於銀行,將來券商,財富管理等機構也可以參與其中,為更多投資者創造價值。

    從高的角度來看,「跨境理財通」發揮着兩大作用。

    一是將在岸與離岸市場的進一步深化、融合,並相互促進發展,讓金融能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將大灣區建成國家開放型區域創新共同體。成為國家連接經濟金融體系內循環與外循環之間的重要紐帶。

    二是「跨境理財通」對促進大灣區的個人投資便利化,及灣區內的個人資本項目可兑換,提供了風險可控的試驗空間,為穩步審慎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有利空間。

    如果說「跨境理財通」為本港的金融業帶來新機遇,那麼上周公布的「前海發展方案」就是為香港整體的長遠發展勾劃了新藍圖。對此,我們已經在上周五的Morning Call結合「橫琴發展方案」進行了分析。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重點,那就是橫琴方案強調的是粵澳發展一體化,透過深度合作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前海方案側重粵港澳協同發展,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跨境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發展的模式。

    毫無疑問,在前海方案下,香港未來的繁榮發展,潛藏無限機遇。

    但坦率說,相對於內地對橫琴和前海發展的熱情,目前香港商界對前海和橫琴發展方案的關注度還明顯不足。

    有些人認為這些發展方案只是簡單延續過去政府通過基建,蓋房進行招商引資的傳統模式,結果只是房價飛漲,但產業發展停滯不前;

    有些人認為目前香港商界和境外投資者更加關心的是反壟斷,嚴監管以及共同富裕政策帶來的影響,對中遠期發展機遇不太關心;

    雖然有一些人擔心前海的發展會否超越香港,甚至讓香港面臨人才、資金甚至機會的流失。但很多人並不相信香港會被上海和深圳超越。

    我在上周六參加的一個有香港和內地專家參與的內部討論會上,就聽到香港專家很坦率地說出他們的觀點,對此我並不意外,應該說這些觀點都值得重視。

    雖然我對橫琴和前海的發展規劃細節並不熟悉,但以我對中國過去改革開放的進程,特別是海南自貿區的規劃的理解,我相對樂觀地看待大灣區的發展前景,並希望香港政府和商界都要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其中。

    表面上看,內地做規劃,在短期內通常只有一些政策優惠,但其實也有很詳細的遠景規劃,是逐步落地的。例如,海南自貿區的規劃就是分三步走,對2035年和2050年都有規劃。對於只關注當下的人來說,自然不會去考慮遠景。

    但最終那些樂觀和有遠見的企業家和人會腳踏實地去實現。截至今年6月,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孵化200多家香港的創業團隊。如果只注意到發展中的一些負面現象,就無法理解過去30年大灣區發展取得的成就。

    此外,百年變局下,內地現在更加註重市場發展結合政府規劃,雖然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全部按照外資的想法,只要市場,不要規劃顯然是很不現實的。關鍵是討論如何做好規劃和監管。

    只要香港政府和商界能夠調整看待問題的角度,才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