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夏春:為何看好香港經濟的未來?

    夏春:為何看好香港經濟的未來?

    未來只要勇於改革,把握好前進方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發展為先、民生為本、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等新理念,香港未來20年的GDP年增長速度仍有望達到3%至4%。

    近年來,美國等外部勢力反覆唱衰香港經濟,並鼓動在港外商撤離;更有機構做空港、美資本市場的中概股。分析香港經濟發展前景,提出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良方,管理發展預期和穩定投資信心成為當務之急。

    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工會聯合會金融委員會顧問、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深度分析香港經濟狀況,表示境內外投資者大可對香港持續繁榮繼續保持信心。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香港發展經濟具備哪些優勢?

    夏春:很多人認為香港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像英美一樣實行普通法系,但其實不然。實行普通法系的國家,經濟金融未必能發展好;不採用普通法系,一樣可以發展得很好。金融發展的「法系理論」很流行,但後來的研究者指出,這套理論忽視了歷史因素。

    香港有地理環境的先發優勢。當年英國佔領時,主要基於香港是個冬天不結冰的良港,全球都很少見。當時香港很荒涼,但其港口深度、寬度等地理優勢是世界少有的。

    人們或許很難想到,百年前的金融中心——埃及和古巴,當時都實行大陸法系。更早的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以及香港之前的亞太金融中心東京,也都實行大陸法系。

    香港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是背靠中國內地。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香港如同一個門,兩邊進出都要經過,擔任着類似「加油站」或「雙向收費站」的角色。

    另外,香港正好處於紐約及倫敦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時差位置,全球金融市場24小時運行,香港就能補上其他金融中心的時差,這是先天優勢。

    中新社記者:什麼原因讓一些人對香港失去信心?

    夏春:今年6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2021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第七位。不看好香港的人會說,2019年全球第二,2020年全球第五,到2021年全球第七,似乎其競爭力一直在下滑。但看好香港的人會留意到,在四個競爭力因素中,香港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且都很穩定。拖累排名的主要是經濟表現,其中有2019年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影響。另外,在最近公布的全球經濟復原指數中,香港排名第一。

    很多人都愛說「兩個香港」「三元經濟」的概念。「三元經濟」指傳統行業(建築、旅遊、零售等)、金融及房地產;「兩個香港」則分出了受益於香港經濟發展的人與未享受到發展紅利的人,這兩批人對香港未來的看法也不同。相對受益的人可能會更多看到好的一面;另一部分人可能也知道香港好的一面,但他們享受不到,所以對前途相對悲觀。

    事實上,香港「三元經濟」結構中隱藏着可觀的發展能量,也有較大調整轉型、提升發展的空間。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美國反覆插手香港事務,特別是鼓動一些外商離開香港,這會否影響香港發展?

    夏春:很多人認為,美國宣佈針對某個地方的政策,會產生很大影響,但究竟如何,還要看數據。

    香港去年受疫情影響,貿易的確有下滑。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即使在2019年也拿到了全球IPO市場募資的冠軍。2020年,香港在全球IPO市場的募資規模僅次於納斯達克。

    此外,從2019年到2020年香港都是資金淨流入;港元匯率在2020年一直處於強方,且由於資金持續流入,強方兑換保證自2019年4月到2020年共計觸發了85次,香港金管局從市場買入500億美元,更是自2010年以來金額最高的一年。

    香港銀行存款總額在2019及2020年均告上升,2019年錄得2.9%,按年增長後,2020年再升5.4%。

    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香港管理的資產已近35萬億港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香港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總值較2019年上升25%至11.3萬億港元,淨資產流入6560億港元,佔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按年增長額的29%。這些數字都超乎那些看空香港金融中心發展之人的想象。

    長遠來看,香港與區域金融活動密切相關,不僅是中國內地,還涉及東盟乃至整個亞洲。目前亞洲GDP佔全球比重超30%,與美國、歐洲三足鼎立,基本可以肯定未來會提升至40%甚至50%。而經濟規模與金融發展密切相關。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會水漲船高。

    中新社記者:是否會出現一種極端情況,即歐美的金融機構企業真的撤出香港?

    夏春:現在的確有少數外商撤出香港,但媒體往往聚焦這些離開的,很少報道新來的。一些離開的外商其實是去了深圳和上海,因為那邊的市場更大。美國香港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近期也公開表示,香港國安法並未對美資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日前公布數據顯示,全球首100家銀行中有78家正在香港運營;全球首20家保險公司中有13家正在香港運營。

    去年5月開始,市場經常流傳關於港人把資金調配到新加坡的消息。但按最新數據,新加坡非居民存款由去年5月底至今年5月底僅升約148億港元,漲幅4.1%。而香港金管局公開數據顯示,本港存款數字期內增加1萬億港元,漲幅達7.2%;單計地區代表性較強的港元存款,期內漲幅8.8%,約為6100億港元。

    所以,有些公司會離開,但全部撤離的極端情況不會發生,其中一部分也可能會回來。

    中新社記者: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已一年有餘,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因此發生變化?

    夏春:香港國安法對金融行業幾乎沒有影響,因為金融非常需要安定的環境。那些公開宣稱要離開香港的機構,有一些是在港經營不順,有一些是因為其投資策略不適應香港公司環境,還有一些是公司管理層內部有不同意見,但被媒體誇大了。

    數據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國安法之後更加穩固。一方面因為香港更加穩定,有利於資金需求者與資金供應者聚焦於投資本身,對未來預期更清晰更樂觀。另一方面因為目前香港的利率條件好於國際市場,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投資機會也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儘管近期市場受到反壟斷與嚴監管的影響,但類似政策風險在2015年和2018年也出現過,過去五六年絕大部分時間外資還在積極買入中國股債。

    過去看衰香港、看衰中國內地的聲音就很多,說中國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或「高壓鍋」,隨時會爆炸。這些聲音如今被證實是錯誤的。

    當然,香港的發力空間也非常大。香港的優勢,首先是其IPO募資能力,第二是香港股債市場、證券業務、資管業務、保險業務規模都很大。

    另外,香港金融還有很多發展新空間,例如綠色債券、人民幣融資與交易、「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有限合夥基金、財富管理業務等,香港特區政府最近也在連續出台推動政策。這些都為香港金融繁榮帶來空間。

    此外,未來三到五年內,香港一些重要基建項目如啟德發展區,西九龍文化區,連接新界、九龍和港島的地鐵、公路、橋樑、隧道都將陸續完工。基建完善將使港人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優勢進一步放大,不斷吸引高端人才流入,進而為香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強力支撐。

    未來只要勇於改革,把握好前進方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發展為先、民生為本、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等新理念,香港未來20年的GDP年增長速度仍有望達到3%至4%。

    作者夏春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工會聯合會金融委員會顧問。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