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假如不缺晶片,汽車銷售會怎樣?

    假如不缺晶片,汽車銷售會怎樣?

    晶片短缺確實能解釋相當程度的汽車銷售轉弱,但即使盡可能將這一因素的影響排除在外,三季度實際的汽車消費需求也已經走過周期性復甦的高點,本輪汽車消費復甦正在轉弱。

    如果沒有缺芯對供給端的衝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7月的社零總額或許會提升1.5%左右,8月社零總額按年增速或提升不到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復甦偏弱的判斷依然成立。

    未來半年,即使晶片短缺問題能得到實質性緩解,對應的潛在消費需求已經開始走弱。供給向上和需求向下的力量交織下,四季度乘用車銷量依然很難回到2020年同期水平,並可能對總體消費的復甦形成持續拖累。

    ——朱鶴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部副主任、青年研究員;孫子涵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助理

    假如不缺晶片,汽車銷售會怎樣?

    乘用車消費直接反映了居民的耐用品消費需求,是各國宏觀分析中判斷總需求的重要指標。自5月以來,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開始快速下滑,8月乘用車銷量為145萬輛,按年下降14.7%,絕對值甚至低於2019年同期水平。

    市場普遍將汽車銷量下滑歸結為晶片短缺帶來的產量減少。這顯然是重要原因,但終端需求的變化亦被掩蓋在供給衝擊中。因此,為更好地觀察當下居民消費的恢復動能,有必要從定量的角度分析,晶片短缺帶來的供給衝擊對二季度以來的乘用車銷量下滑究竟有多大的解釋力。

    我們的分析表明,假如沒有出現疫情導致的晶片短缺,2021年二季度乘用車銷量按年增速大致在7.6%,但是8月當月的理論按年增速或只有2.8%。

    上述測算的基本含義是:剔除供給因素的干擾後,本輪乘用車銷售的復甦周期已經開始走弱。由於乘用車銷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0%,將這一因素考慮進去的話,8月社零總額按年增速或提升不到1個百分點。未來半年,即使晶片短缺問題能得到實質性緩解,供給向上和需求向下的力量交織下,四季度乘用車銷量依然很難回到2020年同期水平,可能對居民消費形成拖累。

    一、乘用車消費下降的兩個基本事實:「三量同降」和「內生外降」

    (1)「三量同降」:產量、銷量和庫存量同時下降

    2021年初至今,汽車產銷雙雙下滑,剔除受春節影響2、3月份數據後,按月增速始終為負,下降的幅度和持續時間都遠超往年。同時,年內車企的庫存水平也偏低,整體呈現去庫存的趨勢。乘用車行業表現出產量、銷量和庫存量同時下降的「三量同降」特點。

    本輪持續半年的「三量同降」是過去十年裏首次出現的情況。如圖1所示,過去十年裏,偶爾會在年初看到短暫的「三量同降」現象,持續性大多隻有兩個月,進入二季度後三者同步變化的情況就會改變。對比2018年二、三季度汽車銷售淡季,當時的車企庫存出現了一個小高峰,可見消費低迷會導致庫存積累。這也從側面說明,需求走弱不足以解釋年初至今汽車銷量的持續走弱,其中一定存在供給層面的衝擊,否則銷售下滑不會伴隨明顯的去庫。

    圖1 2021年初以來乘用車出現持續的「三量同降」現象

    數據來源:Wind,中汽協(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授權使用)

    (2)「內升外降」:國產品牌車的銷量佔比顯著提升

    儘管乘用車銷量整體下滑,但分品牌看,今年的乘用車零售市場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國產品牌乘用車銷售火爆,進口車/合資車表現相對「冷清」,呈現「內升外降」的結構性變化。特別是從4月份開始,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逐漸擴大,在7月份達到46%的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4月以來的「內生外降」也是過去數年裏首次出現。如圖2、3所示,2014-2019年,國產車銷量的市佔率大概穩定在40%左右,合資品牌在60%左右,且兩類車市佔率的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性規律。即使是2020年,乘用車銷售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影響,兩類品牌的市佔率也在四季度基本回歸到了過去六年的同期歷史均值水平。這說明市佔率的結構特徵比較穩定。可是,從今年4月開始,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市佔率卻大幅偏離平均值,自主品牌的市佔率顯著提升,明顯高於歷史均值水平,也無法用季節變化加以解釋。

    圖2 2014-2021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佔率

    數據來源:Wind,中國汽車工業訊息網,中汽協(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授權使用)

    圖3 2014-2021年外資品牌乘用車市佔率

    數據來源:Wind,中國汽車工業訊息網,中汽協(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授權使用)

    晶片的「結構性短缺」是理解上述現象的關鍵線索。汽車晶片短缺會對所有汽車生產都造成影響,但並非所有汽車晶片都受到了同樣的影響。現實中,疫情對MCU晶片的影響要顯著大於其他類型的晶片,因為這類晶片屬於汽車晶片中的高端晶片,中國台灣是最主要的生產中心,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則負責了相當份額的封裝測試環節。2020年末以來,疫情在東南亞地區的反覆爆發,直接影響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封裝測試,最終導致相關晶片的供應受到影響。相比之下,許多中低端類型的汽車晶片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化的生產,因此疫情對這裏晶片的供應衝擊相對可控,並不像MCU晶片受到的影響那麼大。

    晶片的「結構性短缺」對合資品牌車和國產品牌車汽車的影響也有明顯差異。MCU晶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很廣泛,但一般而言,越高端的汽車搭載MCU晶片的種類和數量越多。因此,晶片的「結構性短缺」對中高端車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大,中低端汽車承壓相對較小。進一步,中高端車在合資品牌的車企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以高端車銷售為主的合資品牌車在產銷方面更容易受到抑制。相比之下,國產品牌受到的影響較小,再加上存在國產品牌車對合資品牌車的替代效應,最終呈現出較高幅度的增長,國產車的市佔率也出現了顯著提升。

    綜上可知,「三量同降」表明當前的銷量下降無法完全用需求端的變化解釋,供給萎縮是導致汽車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帶來供給萎縮的主要原因是晶片的「結構性短缺」,即高端晶片的供應鏈受影響更大。進一步,晶片的「結構性短缺」對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車的影響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國產品牌車受到的影響明顯要小於合資品牌車,由此出現了「內升外降」。

    二、對乘用車銷量做反事實推斷的測算思路及結果

    如前所述,2014-2019年,合資品牌車和國產品牌車的市佔率變化基本保持穩定,近期的變化主要來自晶片結構性短缺的影響。基於這種長期穩定的結構關係,以及國產品牌車受到的影響相對更小這一現實情況,我們給出如下反事實推斷的邏輯:

    假如沒有疫情導致的晶片短缺,國產品牌車對應的銷量佔比應該在均衡水平,據此可以倒推出乘用車總銷量和增速的潛在水平。

    需要指出,在本文設計的反事實推斷中,國產品牌車發揮了對照組的作用,但並不是直接用國產品牌車的銷量或增速去匹配合資車的銷量或增速。這是因為兩種車在銷量或增速層面不存在穩定的長期關係,無法滿足「共同趨勢(common trend)」條件。相較而言,無論是季節變化規律還是絕對值水平,兩者的市佔率在歷史上都有比較好的穩定性,恰恰今年4月至今出現了明顯的偏離,顯然更適合作為反事實推斷的依據。

    不僅如此,在做反事實推斷之前,還要對國產車的銷量做一定程度的修正,將其替代合資車需求的部分剔除掉,以儘可能還原出實際的需求情況。

    (1)合資車銷量下降帶來的兩種效應:總量效應和替代效應

    晶片短缺對國產車市佔率有兩個影響機制,即總量效應和替代效應。總量效應是指合資車銷量下降改變了汽車銷售總量,從而提升國產車市佔率。結構效應是指在合資品牌供給不足時,部分合資車的需求會被國產車替代,進而提高國產品牌的銷量和市佔率。

    為區分兩種效應的影響,我們首先測算出只因為合資車銷量下滑導致的國產車佔比上升會有多大。如表1所示,在這種假設下今年4-8月的國產車對應的市場份額應為41%、42%、46%、53%和45%。這與現實數據仍有一定差異,可以認為這種差距來源於結構效應。經過計算可知,4-8月的結構效應,分別為1.36%、-1.05%、-1.83%、1.82%和0.11%,正值表示為國產車需求對合資車的替代,負值則相反。

    另一種理解是,上述假設可能高估了晶片短缺對合資車的影響,實際上,晶片短缺可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合資車和國產車,由此得到的負效應可能部分來源於晶片短缺對自主品牌的衝擊。但是,不管是哪種原因,我們都要把它從國產車銷量中剔除出去,以反映真實的、未受晶片影響的消費水平。

    表1 假設沒有晶片短缺影響下的國產車銷量(萬輛)

    數據來源:中汽協,經作者自行計算(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授權使用)

    (2)二季度乘用車銷量理論按年增速約7.6%,8月當月理論按年增速約2.8%

    我們以剔除結構效應後的國產車銷量為基礎,並假設該數據反映了沒有晶片影響情況下真實需求,然後結合2014-2019年的歷史市佔率水平,估算沒有晶片短缺影響下的乘用車總銷量和增速。

    如表2所示,如果沒有晶片短缺對供給端的衝擊,二季度乘用車銷量理論按年增速約為7.6%。7月增速較高,為8.5%,但8月當月理論按年增速僅為2.78%。從兩年複合增速來看,經過7月高點之後,8月的兩年複合已經降到4.5%。三季度已過半,即使晶片問題逐漸緩解,汽車銷售復甦也明顯弱於一、二季度,並且這種減弱與所謂的汽車消費淡季無關。

    表2 假設沒有晶片短缺影響下的乘用車總銷量(萬輛)

    數據來源:中汽協,經作者自行計算(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授權使用)

    綜上,晶片短缺確實能解釋相當程度的汽車銷售轉弱,但即使盡可能將這一因素的影響排除在外,三季度實際的汽車消費需求也已經走過周期性復甦的高點,本輪汽車消費復甦正在轉弱。

    考慮到乘用車銷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約10%,如果沒有缺芯對供給端的衝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7月的社零總額或許會提升1.5%左右,8月社零總額按年增速或提升不到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復甦偏弱的判斷依然成立。未來兩個季度,即使晶片短缺問題能得到實質性緩解,對應的潛在消費需求已經開始走弱。供給向上和需求向下的力量交織下,四季度乘用車銷量依然很難回到2020年同期水平,並可能對總體消費的復甦形成持續拖累。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