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魷魚遊戲》徹底火了!這公司市值漲超1200億…

    《魷魚遊戲》徹底火了!這公司市值漲超1200億…

    「123,木頭人」……
    如果你也在追《魷魚遊戲》,應該能體會到這句口令的恐怖性。

    隨着網劇《魷魚遊戲》火爆全球,其背後上市公司Netflix市值也水漲船高,自9月17日開播起,截至10月8日,Netflix市值大漲超1200億元,於此同時,其周邊衍生產品也被賣爆。

    Netflix股價創歷史新高 市值漲超1200億

    《魷魚遊戲》是由Netflix出品,於9月17日上線。該劇講述456 位為生活所困的人,為了456億韓元獎金賭上自己的性命, 參加生死逃殺遊戲。該劇上映後第四天,成為首部登上美國Netflix排行榜榜首的韓國電視劇。

    該劇的爆火也拉動了Netflix的股價,近期創下歷史新高646.84美元/股。自9月17日《魷魚遊戲》開始播出,Netflix從每股589.35美元大漲至10月8日每股632.66美元,漲幅達7.35%,市值增加約1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7億元)。

    據外媒報道,Netflix對《魷魚遊戲》總投資達200億韓元(約合1.1億元)。作為一部九集的短劇,單集投入則高達1200萬人民幣。該劇彙集了韓國頂級卡司陣容,有李政宰、樸海秀、孔劉、李秉憲等,寫劇本的黃東赫同時擔任導演,之前其最著名作品是《熔爐》。

    《魷魚遊戲》導演黃東赫表示:正是那種看不到希望的成年人冒着生命危險參加一場兒童遊戲的諷刺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樣的核心極大地和觀眾建立了一種現實世界的共鳴,也是該劇能打破文化限制,在眾多國家贏得喜愛的重要原因。

    據Netflix第二季度財報,截至今年6月30日,Netflix實現營收73.42億美元,淨利潤13.53億美元。截至今年第二季度,Netflix的全球付費用户淨增154萬,其中亞太地區新增數為102萬人,貢獻佔比高達66.2%。Netflix2021年三季度業績略增,預計淨利潤為11.58億美元。分析師預測《魷魚遊戲》可能會成為其股票大漲的一個催化劑,Netflix三季度每股收益可達2.55美元、營收74.8億美元,全球付費訂户數將增加380萬户。

    (財經早餐授權使用)

    蹭熱度 周邊衍生產品賣爆

    由於《魷魚遊戲》熱播,在韓國當地,相關商品更是賣到脱銷。甚至就連無法觀看Netflix的中國大陸地區,《魷魚遊戲》的熱度也依然不減。在抖音上,一則時長8秒鐘,模仿電視劇中「戳椪糖」的短視頻,就收穫了112.9萬的點贊。

    在微信小程序中已有近百款名稱中含有「魷魚遊戲」的小遊戲,其中部分小遊戲已有10萬多人使用。

    在淘寶等電商平台搜索「魷魚遊戲」,出現的有劇中男主的運動服、守衛的紅色連體衣、「摳糖餅」環節中的糖餅,且都打着「同款」「高還原度」等標籤在售賣,部分商品已有超5000人購買。

    在亞馬遜網站上,「Squid Game costume(魷魚遊戲)」一詞有超過2000個結果。谷歌趨勢內部平台報告說,在截至10月2日的一周內,對該詞組的搜索達到了新高。賣得最好的是鄭浩妍穿的編號067的綠色運動服,甚至還登上了法國亞馬遜暢銷排行榜。

    從9月17日劇集上線開始,不斷有海外客户找到國內外貿工廠表示要定製劇中的面罩和服裝。義烏某外貿公司負責人表示,他經營模具生意已20多年,很多外貿公司都會通過模具廠家直接與產品廠家對接拿貨,在亞馬遜、Shopee等平台銷售,目前情況是供不應求。然而,在高熱度的背後,銷售《魷魚遊戲》周邊產品卻存在侵權和被下架的風險。據悉,由於官方並未授權,目前部分相關產品已受到侵權投訴,鏈接已遭下架。

    《魷魚遊戲》太火 Netflix被韓國寬帶商討要服務費

    據韓媒報道,近日,韓國SK集團旗下的網路服務提供商SK寬帶公司(SK Broadband)表示,Netflix的熱播電視劇《魷魚遊戲》(SquidGame)導致觀眾激增,該公司已起訴Netflix,要求其支付因網絡流量驟增而產生的維護費用,併為過去三年的高額帶寬開銷付費。

    SK方面表示,隨着《魷魚遊戲》《D.P.》等韓國製作的劇集在Netflix上熱播,從2018年5月到今年9月,SK所處理的Netflix數據流量增加了24倍,達到每秒處理1.2萬億比特。

    目前,Netflix是韓國第二大播放平台,僅次於YouTube。但這兩家平台均不支付網絡使用費用,亞馬遜、蘋果和Facebook等內容提供商則會支付。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