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被小米超車後,Samsung卻拿出史上最好財報

    被小米超車後,Samsung卻拿出史上最好財報

    雖然在歐洲出貨量被小米反超,仍然無法阻止Samsung拿出一份破紀錄的財報。

    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電子)10月8日發布業績報告,第三季度營業利潤按年增加27.94%,達到15.8萬億韓元(約合133億美元),銷售額按年增加9.02%,為73萬億韓元(約合610億美元),按年增長速度創歷史記錄。

    其實這個結果並不意外。Samsung股價去年飆漲了45%,今年1月更是創下52周的最高記錄,達到每股96800韓元(約合83美元)。

    上個季度,Samsung Electronics財報已經足夠光鮮,營收達到了63萬億韓元(約合557億美元),按年增長18.94%,運營利潤為12.5萬億韓元(約合110.5億美元),按年增長53.37%,遠超過市場預期。而第三季度,增長雖然比起第二季度有所放緩,勢頭同樣強勁。

    這背後當然得益於疫情。Samsung Electronics中,半導體業務佔據了36%左右的份額,疫情造成全球晶片、內存短缺,Samsung作為最大的幾家晶片代工廠之一,也是最大的內存供應商,自然乘勢而起。

    時間撥回疫情前,Samsung Electronics其實很長一段時間表現不佳,當時晶片和內存價格下跌,三星電子連續幾個季度利潤下跌,第二、第三季度按年跌幅都達到50%。

    當內存、晶片弱勢時,手機銷量一直在温和上升。Q2季度,手機業務和晶片營收相當,同樣佔到了總營收的36%左右,Samsung第三代摺疊屏手機Galaxy Z Fold3 / Galaxy Z Flip3上市後,僅僅39天就賣出了100萬部,而這一系列最低價格都達到了120萬韓元(約合1003美元 )。

    短期內,全球範圍安卓機陣營還沒有哪個品牌能有Samsung的號召力,但國產廠商突圍的速度堪稱野蠻,Samsung無法等閒視之。Samsung的晶片代工業務正在瘋狂燒錢,隨着疫情放緩,晶片、內存價格回落,Samsung或許告別高速增長的2021年。

    對手兇猛

    Samsung和國產機的對陣正在變得激烈。

    最大的、也是最危險的對手或許是小米。8月10日,在雷軍《我的夢想,我的選擇》年度演講,他又用熟悉的有些誇張的口吻立下新目標:三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一。

    就在他演講前夕,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了一份報告, 2021年第二季度, 小在歐洲出貨量按年增長67.1%,市場份額首次超過Samsung,達到25.3%。

    從全球看,華為失勢後,小米和Samsung的銷量都有增長。尤其是小米,根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小米全球出貨量暴漲了83%,市佔率達到 17%,超過蘋果,僅次於Samsung,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當然,小米在歐洲優勢很微弱——只比Samsung多出了70萬部,但這也算一個標誌性事件,顯然小米在歐洲吃下了最多的紅利。

    Samsung面臨着前後夾擊的挑戰。Strategy Analytics執行總監Neil Mawston總結說:「Samsung在Galaxy A系列的新5G機型上表現良好,但在高端市場上,它面臨着來自蘋果日益激烈的競爭,在低端市場上,它也未能利用華為在歐洲的撤退。」。

    Samsung的確沒能把握好窗口期。在第二季度歐洲市場,只有Samsung的出貨量出現下跌,蘋果漲了16%,小米、OPPO和realme都有超過50%的增長。

    更何況,小米、OPPO都想要在高端市場有些突破。一直以來,小米在全球的崛起更多依賴於中低端機,甚至目前在國外市場,小米仍然沒能擺脱低端的標籤。根據Canalys測算,小米的智能機ASP(平均售價)比Samsung低了40%。

    這個局面正在一點點改變,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很興奮地公布了高端機銷量:小米單價高於3000元及300歐元的機型出貨量達到了1200萬部。小米智能手機的ASP為1116.7元,按年幾乎持平。在銷量增長的情況下,ASP沒有下降,小米的高端機居功不少。

    當然,小米的高端機很難在短時間拿到Samsung的份額,但Samsung顯然有自己的危機感。最近幾年打機海戰術,接二連三地推低端機,其實也可以窺到Samsung的緊張。比起有晶片、半導體託底的Samsung,手機業務更關鍵的小米會更激進地入侵Samsung領域。

    晶片強勢

    Samsung有自己的王牌。今年第二季度,Samsung已經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製造商。某種意義上,它足以左右全球電子產業流動。

    Samsung早已不滿足於只生產自己的晶片,還想在晶片代工市場吃下更多份額。

    今年第一季度,Samsung的晶圓代工業務市場佔有率到了17%,雖然遠無法和台積電的55%的市佔率相比,仍然遠高於第三名聯電和第四名中芯國際。

    Samsung在代工業務上動作稱得上激進。根據《今日新聞》對供應鏈的報道,Samsung同等製程的報價是台積電6、7折,而且,台積電都是整片晶圓報價,Samsung為了留住客户,晶圓切割完成後,才會收取代工費用。

    他們在製程上也在拼命追趕,在剛剛結束的Samsung論壇上,Samsung代工業務總裁兼負責人Siyoung Choi博士表示,他們在2022年上半年將開始生產首批基於3nm的晶片,2025年就要開始量產2nm工藝晶片。而台積電在表示將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生產3nm晶片, 2024年量產2nm工藝晶片。

    其實,Samsung晶片代工業務其實沒帶來多少實際利潤,根據Samsung財報,它們第二季度代工業務的利潤甚至少於中芯和聯電,只有2.62億美元,更無法與台積電48億美元的利潤相比。

    但這並不不影響Samsung的投入,今年5月,Samsung宣佈了一項長期的投資計劃,要在2030年前,對非存儲晶片領域投資171萬億韓元(約1433億美元)。

    目前來看,Samsung有充足的彈藥。尤其疫情期間Samsung的內存和晶片價格暴漲,是一個積累資本的最好時刻。Samsung也乘勢擴建了自己在美國德州奧斯丁的S2晶圓廠,產線都用上昂貴的極紫外光(EUV)曝光設備。

    他們也在繼續分食英特爾的領土,包括從純粹的晶圓代工轉向設計+代工+封測的IDM模式,也拿下了谷歌手機、思科、網通的訂單。

    Samsung手機或許沒能從華為的撤離中得到太多好處,但晶片和內存業務迎來自己絕佳的發展期。接下來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在疫情後繼續這種態勢,手機業務或許會成為更重要的糧倉,但也是最大的隱憂。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