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50年沒見過這麼高煤價!關鍵時刻,發改委終於動手了

    50年沒見過這麼高煤價!關鍵時刻,發改委終於動手了

    北京十二點後,海航空姐蜷縮成一團蹲在路邊的照片,讓無數網友揪心。

    除了痛斥公司管理層不體察員工冷暖,也提醒我們一個透心涼的事實:北京最低温度已跌至零下。

    眼下不過十月,本是首都一年最好的時節,卻儼然凜冬將至。

    極度寒冷中,北方人民苦等集中供暖能提早,不太好的消息卻接踵而至。

    氣象學家提醒:受拉尼娜現象的強大影響,今年冬天中國多地氣温或創最冷記錄,供暖壓力陡增。

    內蒙古、甘肅等地居民反映,今年取暖用煤價漲超2倍,其中內蒙古巴彥淖爾煤價最高達到去年同期的3倍。有人忍不住驚呼:「我活了50年沒見過煤價這麼高!」

    限電風波剛剛散去,供暖不能再有任何差池。千鈞一髮之際,發改委一錘定音,要求所有煤礦四季度滿負荷生產,明確將干預煤價,以「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確保人民群眾温暖過冬。」

    問題的關鍵在煤。這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能源,到底怎麼了?

    01

    這兩年在碳中和的歷史宏願下,各種新能源概念讓我們心潮澎湃。

    可就在上個月,大限電席捲了中國超過20個省。

    醫院停電導致氧氣緊缺,紅綠燈全黑造成交通癱瘓,水廠停電導致大面積停水,遼寧一家企業因限電導致設備停機煤氣泄漏,造成23人中毒。

    缺電原因並不複雜,與陰謀論與大棋論毫無關係。除了需求側用電激增,另一個原因來自供給側——煤不夠了。

    這樣的事實再次提醒我們,縱然核能、風能、太陽能以及其它新能源概念如火如荼,但眼下,火力發電依舊是扛把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能源結構中,火力發電量佔71.9%。在火電中,又有超過九成依靠燃煤發電。

    看到這裏,相信你和我有一樣的疑問。從小地理課本就告訴我們:中國煤炭儲量豐富,山西更有「煤海」之譽,中國怎麼會缺煤呢?

    事實上,經多年開採,中國已經讓出了全球煤炭儲量第一的寶座,但煤炭開採量依舊穩居世界第一。按照現有開採速度,還能開採大約40年,遠低於美俄等國,屆時中國最好已經實現了碳中和。

    那麼,現在為什麼缺煤?

    由於煤層深淺有別,開採技術有差距,導致不同地方的挖煤成本不同。比如印尼、澳洲等國的煤礦易開採,直接壓低了煤價。而且人家出產的煤非常適合作為動力煤。

    有時候,進口煤價可能比國產煤更便宜。

    中國城市和產業分佈比較特別。美國加州學派開山之作《大分流》發現:清朝時期中國煤礦主要分佈於北方,經濟核心區卻遠在江南與湖廣。資源區與經濟區的分離直接制約了清朝的工業化步伐。

    這樣的分離延續至今,當下中國工業最發達、用電需求最大的是東南沿海地區,資源最豐富的依舊是北方。為了突破瓶頸,國家真的操碎心了。

    這一條條貫通南北的不只是運煤鐵路,更是工業血脈。可基建狂魔只能解決運輸通道的問題,卻很難再壓低運輸成本。

    之前我在多篇關於海運的文章中寫過:通過一次次集裝箱革命,海運的物流成本已經攤薄到可以忽略不計。

    說白了,從東南亞、澳洲進口煤走海運,比我們自己在北方挖煤、運煤到南方更便宜。

    於是乎,中國每年會進口一定量的煤主要用於東南沿海地區的發電,其比例約為10%,有些沿海城市甚至直接把火力發電廠建在卸煤的港口旁邊。

    (英為財情Investing授權使用)

    煤屬於大宗商品。近來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紛紛進入暴漲周期。加上國外主要產煤國各種天災人禍(比如印尼水災)影響了煤炭開採,這些都直接推高了煤價。

    漲瘋了的國際煤價,通過中國那10%的進口煤需求,傳導到國內。加之中國優異的防疫表現,全球都指望世界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生產需要用電,發電需要燒煤。

    於是,就有了缺煤、限電的情節。

    02

    缺煤、少電並非沒有徵兆。

    2017年5月,包括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四大發電集團所屬的寧夏分公司在內的7家火電企業聯名向寧夏自治區經信委遞交了一份《關於近期火電企業經營情況的報告》,上書煤炭成本顯著增加導致火電企業不堪重負,要求降煤價。

    當時《能源雜誌》直言:寧夏暴露的煤電矛盾僅僅是個開端,類似問題或將在其他省份持續上演。

    今年9月初,一份給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請示書》在網絡流傳。內容是隨着煤價大漲,京津唐電網燃煤廠成本已超過盈虧平衡點,與基準電價嚴重倒掛,部分企業已出現資金鍊斷裂。

    聯名的11家企業包括大唐發電、國電電力、京能電力、華能集團、華電集團與華潤電力等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及其分公司。

    其實,這樣的戲碼曾反覆上演。

    一切還需要追溯到2004年,中國電力行業先後完成」政企分開「和」廠網分離「兩輪改革,可以說摸完了所有石頭,進入深水區。

    同年,發改委發文開啟電價市場化改革,核心是「煤電聯動」,希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電價與煤價「一個計劃一個市場」。可相比煤價的波動,電價調整頻率明顯偏低,癥結就此留存至今。

    上個月大限電之後,「市場煤、計劃電」的大討論再度熱烈。

    煤炭價格隨市場,電力屬於民生和公共事業,價格需由發改委點頭。火電廠和發電企業既是商業機構,又要服從「看不見的手」的調控。

    於是煤與電在之後的近20年中,數次相愛相殺。

    從歷年盈利表現就不難看出,彼此悲喜有時並不相通,有時候你的快樂甚至建立在他的痛苦上。

    就拿現在來說,煤企賺得盆滿缽滿。但電廠發一度電賠兩毛,含淚賠本維持現狀都夠嗆。

    饒有意味的是:煤企大多為地方企業,而發電集團主要是央企。這似乎又帶了些中央與地方關係的隱喻。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陳欣指出:國家對市場化電力交易的改革以及確保工商業平均電價只降不升的要求使得煤電企業在博弈中處於不利地位。以火電行業龍頭華能國際為例,公司具有優質資產,歷史上僅在2008年虧損過39億元,但股價從2016年起開始了漫長的下跌過程。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提醒:電價漲得過多,政府、企業乃至全社會都承受不了。但也不能只讓燃煤發電企業單獨承受衝擊,影響其生存能力,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煤電企業甚至在未來幾年都緩不過來。對於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來說,這種衝擊太大了,應當在這兩者之間找尋平衡。

    今年3月的一次採訪中,中國科學院丁仲禮院士特別強調:在涉及到關乎億萬老百姓生活的領域,要警惕「一刀切」或者「運動式」的搞法。而在社會輿論經常渲染「大是大非」的當下,尤其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03

    除了煤電、央地企業博弈,人們對煤炭的認知中煤老闆的影子從消散,他們的傳說往往帶着暴富與香豔的色彩。

    傳聞在光景好的時候,煤老闆們出入各種高檔會所。北京當年最高檔的燕莎,煤老闆掃貨幾十萬的表和包如風捲殘雲,讓售貨員瞠目結舌。

    買奢侈品花不完鉅額財富,一位神木煤老闆給兒子買了一輛300萬的賓利,剛開出店就撞壞了。於是進店重新再買一輛,如買蘿蔔白菜。還有一位山西煤老闆一口氣買了20輛悍馬,嚇得當地某位官員警告煤老闆要低調。

    外人質疑這是墮落的暴發户,他們滿不在乎:以前窮,現在有錢了還不好好享受,人活着不就圖一個高興嗎?

    與同樣著名的温州炒房團不同,煤老闆買房喜歡全款付現,成片買,自己不住,也不出租,就空着。他們在北京有多少家產,也許連他們自己也數不清楚。

    煤老闆們與娛樂圈、影視圈有着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瓜葛。

    煤對於國運的嚴肅性,就這樣被誤會與消解了。

    近一個世紀以來,歷任國家領導都認為是煤炭造就了這個國家的財富和權力。可以說,煤炭深深地嵌入了中國現代性。

    孫中山早在1920年就提出到煤炭是中國工業化發展的核心稱煤炭是「現代工業的支柱」,是「文明社會的必需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煤炭再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關鍵所在。用當時流行的話說就是「工業的糧食」,對應列寧將煤炭指為「工業的麪包」。

    改革開放初年,為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國家鼓勵煤炭大省加快產業發展。民營中小煤礦入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就是「煤老闆」登上歷史舞台的契機。

    不過,伴隨着生產無度、礦難頻繁,在一輪一輪的供給側改革、去產能之後,煤老闆終於謝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網路興起之初,煤老闆們還試圖殺進這個新興產業,抓住一絲往日輝煌的尾巴。

    2009年,幾位煤老闆合資成了盟動力,個人資產在2億以上,最高數額達20億。並跟隨美團,成立阿丫團購,佔有率最高為全國第6。

    當王興拿着華爾街和硅谷的風投燒錢補貼時,一位煤老闆不屑一顧,認為「對我們這些人來說,燒1億根本不算個事。」

    隨着補貼大戰繼續,靠掏自己腰包補貼的阿丫團購頂不住了。阿丫團購最終倒閉,投入大的一些煤老闆也黯然破產。

    上個月電荒後,國家發改委要求所有煤礦四季度滿負荷生產。依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山西、內蒙古、陝西公布今年四季度煤炭長協保障供應量約1.45億噸。

    不過這一切,與當年叱詫風雲的煤老闆們再也無關了。

    根據保供穩價座談會要求,中央企業要發揮保供穩價帶頭作用,重點保障人民群眾温暖過冬用煤需要,多簽中長期合同,嚴格執行中長期合同煤炭價格,帶頭降低市場交易煤價。

    國家一套組合拳下來,今天直接把全部12個動力煤期貨合約捶死在跌停板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部署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工作。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表示:此次改革特別強調要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的穩定,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沒有直接影響。

    毫無疑問,煤炭能影響國運。但中國深知,所謂的國運,更繫於14億中國人的命運與奮鬥。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