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石油大戰再次打響?OPEC+火速反擊,伊朗將左右戰局?

    石油大戰再次打響?OPEC+火速反擊,伊朗將左右戰局?

    原油市場的博弈正在進入白熱化,一場石油大戰或悄悄打響!

    11月24日,在歐佩克+拒絕美國呼籲增產後,美國宣佈拋售5000萬桶石油儲備,並將聯合日本、韓國、印度、英國等石油消費大國共同釋放戰略石油儲備。

    不過,聯合拋儲效果並不佳,國際油價不跌反漲,重新逼近80美元關口。

    據最新消息,沙特和俄羅斯正在考慮改變OPEC+產油政策,作為對美國聯合石油消費國釋放戰略原油儲備的反擊,即OPEC+在接下來的會議上(12月2日)可能宣佈暫停增產。

    中國外交部也給出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會根據自身實際和需要,安排投放國家儲備原油,以及採取其他維護市場穩定的必要措施,並及時公布相關訊息。

    有機構指出,由於全球大部分原油生產都掌握在OPEC手中,目前市場基本面偏緊,加上天氣寒冷,全球大部分地區正處在能源危機之中,OPEC+若暫停增產,原油價格有望衝突100美元大關。

    「日產超過200萬桶的伊朗將成為影響原油市場最關鍵的因素。若美國解除對伊朗制裁,原油供應短缺危機將迎刃而解,但這十分考驗政治智慧。」凱豐投資董事長吳星昨日在新財富私募論壇上指出。

    原油市場博弈升級:美國聯合多國拋儲,OPEC+或暫停增產反擊

    在全球能源短缺、石油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原油價格一路攀升,以美國為首的石油消費國今年多次與OPEC+對話,希望能夠達成協議阻止原油價格上漲。

    不過,OPEC+在增加供應方面行動緩慢,從而使得原油價格漲至多年以來的高點。美國終於坐不住了,為了緩和價格,聯合多國展開反擊。

    11月24日,美國拜登政府宣佈拋售5000萬桶石油儲備,並將聯合日本、韓國、印度、英國等石油消費大國共同釋放戰略石油儲備,這一舉動被認為是「反OPEC+聯盟正式成立」。

    美國將從戰略石油儲備(SPR)中釋放出5000萬桶原油,其中1800萬桶已得到國會批准而直接銷售,另外3200萬桶則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交易,並在油價平穩後於2022年至2024年期間回到戰略石油儲備中。

    其他國家中,印度將釋放500萬桶,英國將釋放150萬桶,日本計劃釋放420萬桶,中國方面近期有可能投放第二批儲備原油。

    不過,美國的聯合拋儲行動的效果卻不佳,國際油價不跌反漲,重新逼近80美元關口。

    平安期貨高級研究員任雪表示,主要消費國聯合釋放儲備原油行為後,原油市場從前期連續下跌轉反彈,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考慮到中國釋放量,此次釋放總量約在7000-8000萬桶,相較此前市場預期的一億桶偏低。另一方面,此次美國的釋放中較大部分量是需要回補,以及EIA報告中可看到美國SPR庫存目前處於2003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有所解讀認為戰略石油儲備無法成為可持續的供應來源,干預行為對市場影響短暫,因此市場再次將關注點轉向歐佩克+接來下的會議。

    據最新消息,沙特和俄羅斯正在考慮改變OPEC+產油政策,作為對美國聯合石油消費國釋放戰略原油儲備的報復行動,即OPEC+在會議上(12月2日)或宣佈暫停增產。

    「OPEC+ 產油國集團將放棄至少兩個月的增產計劃以抵消以多國協同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影響,即明年1月和2月都不會各增加40萬桶/日的產量。」有石油行業策略分析師指出。

    任雪指出,沙特和俄羅斯考慮暫緩增產,主要是基於考慮擔憂各國釋放SPR後可能使明年1季度過剩明顯。

    外交部稱願與各方溝通釋放原油儲備

    針對美國拋儲原油,外交部也給出了回應。

    11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作為全球的主要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中國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國際石油市場穩定,願與各有關方面就維護市場平衡和長期穩定保持溝通,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同時中國也長期致力於保障自身能源供應安全,建立了獨立完備的國家石油儲備體系。中方會根據自身實際和需要,安排投放國家儲備原油,以及採取其他維護市場穩定的必要措施,並及時公布相關訊息。

    趙立堅指出,中方注意到,近期主要消費國採取釋放儲備行動,以應對市場波動和變化。中國正在與有關方面,包括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就此保持密切溝通,希望通過溝通和協作,確保石油市場長期平穩運行。

    ICIS亞洲石化分析總監劉婧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中國作為原油消費國釋放油儲的影響預計不大,但是傳達了希望油價下行的態度,這符合中國利益。在當前能源短缺的情況下,中國作為原油消費國主動權很有限。」

    油價或快速漲破90美元,伊朗成石油危機勝負手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機構認為,石油消費國與石油生產國之間的博弈大戰,最終結果可能看伊朗。

    「日產超過200萬桶的伊朗將成為影響原油市場最關鍵的因素。若美國解除對伊朗制裁,原油供應短缺危機將迎刃而解,但這十分考驗政治智慧。」凱豐投資董事長吳星日前在新財富私募論壇上指出。

    伊朗是全球第四大石油儲備國,伊朗石油部人士此前表示,如果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那麼伊朗的石油產量將從210萬桶/日增至380萬桶/日。即伊朗若恢復石油出口,一個月就能向市場提供4000-5000萬桶石油,比美國聯合拋儲的威力大得多,也能快速壓制油價的上漲。

    瑞銀認為,OPEC+可能不會在明年1月增加40萬桶/日的產量,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不能解決投資不足和需求仍在上升造成的失衡問題。高盛則表示,OPEC+沒有積極增加石油供應的動機,如果伊朗不回歸油市,油價可能很快漲破90美元。

    任雪表示,後市來看,基於考慮到目前市場在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博弈激烈,本月底恢復的伊核協議談判以及下周的歐佩克+會議決議將至關重要,美國通脹指數爆表後,美聯儲會議對加速減碼持開放態度,美元指數連續刷新近期新高,對原油存在一定利空影響,歐洲疫情蔓延反彈迅速,再次封城地區對原油需求恢復也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但考慮到目前全球石油庫存相對低位下,主要產油國存在長期資本投入不足以及歐佩克+有計劃的控制增產格局下,認為多空激烈博弈下,短期原油市場維持高位震盪格局為主,去庫上漲格局暫未轉趨勢,能否再創新高還需要關注歐佩克+會議決議以及伊核協議談判情況。

    針對後市,吳星指出,在全球節能減排的背景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短期無法滿足全球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原油價格高企對通脹的衝擊或將持續一段時間,能源問題還會延續。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