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新毒王Omicron來襲,A股竟是全球「最淡定」的股市?

    新毒王Omicron來襲,A股竟是全球「最淡定」的股市?

    面對新毒王Omicron,A股能獨善其身嗎?投資要做出什麼調整?

    昨天(11月28日),世衛組織發布報告稱「Omicron」在全球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很高,變異株相關的全球總體風險被評估為「非常高」。

    目前,已經有以色列、日本兩個國家宣佈封國,來抵禦傳播力驚人的新毒王。上周五,新毒王Omicron的消息直接把全球股市打趴下。

    恐慌情緒攢了一個周末,本以為A股又要先跌為敬了,結果昨天大A出乎意料地「企穩」。

    事實上,面對這一次疫情,我們發現許多資產的支撐因素已經發生了變化。

    1、這一次,A股走出了獨立行情;

    2、傳統的避險資產可能失效;

    3、新一輪「疫情牛」會來嗎?

    A股走出獨立行情,憑什麼?

    資本比病毒更加靈敏。

    當南非公布消息後,海外的主流指數已經開始反應了——歐洲市場跌得最慘,其次是日本和美國市場。全球各大主流指數的漲跌情況基本是慘淡一片。

    (智谷趨勢提供)

    再看恐慌指數VIX,上周五恐慌指數直接漲到28.26點,一周漲了60%。雖然對比45-50的恐慌警戒線以及2020年3月份的82.69點,目前市場情緒還不至於恐慌過頭,但一周漲60%,確實已經嚇壞不少人。

    回過頭看國內的情況,國內的主流指數跌幅只有海外主流指數的零頭,創業板指、科創板指還是漲的,這是讓人意想不到的。

    滬深300上周五跌幅-0.74%,這周一跌幅-0.18%。

    上證50上周五跌幅-0.95%,這周一跌幅-0.01%。

    創業板指上周五跌幅-0.16%,這周一漲幅1%。

    科創板指上周五跌幅-0.55%,這周一漲幅0.77%。

    從板塊來看,除了疫苗股漲勢明顯,整個大盤的邏輯沒發生太大變化,依然聚焦在新能源板塊上,彷彿在說「你們慌你們的,我們繼續買我們的」。

    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都說美股是A股的乾爹,一般美股還沒跌,A股就先跌為敬,要是美股一跌A股會跌得比它更狠。

    面對新毒王Omicron,A股走出了獨立行情。

    這背後原因主要有三個:

    1、防疫手段過硬。中國的防疫是通過最原始的隔離手段實現的,除非這個新病毒能比空氣傳播再升一級,否則對中國目前的防疫體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

    天風策略分析師劉晨明給出一個分析邏輯,「這一變異株對A股的影響,取決於變異株超越德爾塔的程度。」

    2、跨年牛市效應。在A股的歷史上,跨年期間都有是比較紅紅火火的牛市,去年12月到1月的牛市大家應該不陌生。

    業內分析師的主流觀點是12月牛市的慣性依舊在,「病毒對市場只是擾動,跨年行情還是主流。」

    3、資產泡沫不嚴重。中國是全球經濟體裏最早停止放水的,也是最早給資本市場擠泡沫的。比起海外靠放水推高的資產價格,A股則是越來越走向業績邏輯主導的慢牛。

    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擔心。

    傳統的避險資產正在失效

    目前對於新變異株Omicron的結論,只有傳染性強這一點,而它的致死率還未有定論。

    但是,通過上周五的一輪恐慌情緒,再結合引導德爾塔疫情、2020新冠疫情,我們可以從中探索:面對疫情不確定性,哪些資產更加穩定?

    首先,咱們熟悉的大A股:面對新冠疫情第一次出現時簡直致命打擊,但是第二次德爾塔疫情時,A股主要是震盪調整。而面對這次的新病毒,咱們股市反應更加淡定,目前業內普遍認為也許會震盪幾周。

    黃金的避險屬性邊際遞減。第一輪疫情出現時,黃金最高漲到了2000點以上,而今年2021年春季海外疫情再爆發,夾雜大宗商品短缺潮,黃金又小漲了一波。

    但是上周五,黃金卻幾近收平。財新專欄作家彭文生對黃金未來能不能繼續上漲表示存疑,他把這一質疑歸咎於不斷貶值的美元。

    而美元作為最核心的貨幣,上周五表現也一般。

    雖然歐洲的資本市場比美國跌得厲害,但在外匯市場上,歐元相對美元升值、英鎊也相對美元升值。

    2022年前,影響美元的邏輯,美聯儲加息遠遠大於新變異株的出現。市場上還有另一種聲音:假如疫情再嚴重一些,美聯儲是否會推遲加息,或減少2022年加息次數?因為加息預期減弱,美元很可能短期內沒辦法承擔避險的作用。

    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美金都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誰奏效?日元意外地表現不錯,上周五外匯市場裏日元領漲。

    但是對於國內的投資者,接下來要買什麼資產避險?

    新一輪「疫情牛」會來嗎?

    高盛周五晚間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這種病毒的突變不太可能更糟糕,現有疫苗很可能繼續有效地預防住院和死亡。雖然我們將在未來一個月密切關注南非豪登省的情況,但我們認為,新的變體不足以成為做出重大投資組合調整的充分理由。」

    比起直接買避險資產,我認為避險策略更靠譜,以不變應萬變。

    原因一:在去年全球大放水的浪潮之下,許多資產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押注一種資產的風險非常大。

    原因二:後疫情時代,新冠毒株變異多樣,目前世衛組織已經在思索希臘字母不夠用,用什麼來命名了。與新冠長存可能是未來五到十年的大環境。

    首先,人民幣資產相對比較穩定。昨天外資用腳投票,加碼買入A股資產,北向資金淨買入將近33億,深股通淨買入高達27億,而滬股通淨買入高達5億。這是全球避險資金的重要一票。

    其次,股債搭配、均衡配置仍然是適合大多數普通投資者的選擇。

    最後,選擇業績增長有確定性的板塊或企業,更有可能扛過波動。

    這幾天,市場裏已經開始有聲音在揣測「新一輪疫情牛、新一輪大放水是否會重啟?」,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

    將這一問題放置在美國市場裏,美國這兩年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通脹,對於繼續放水會慎重。

    將這一問題放置在中國市場裏,回到我們國內的投資,還是下面三點邏輯:

    1、A股投資要看政策,包括是否放水的貨幣政策、利好哪個行業的行業政策。中國給自己留有足夠多的放水空間,從最新的幾次貨幣政策報告來看,未來大概率不會全面寬鬆,而改為精準滴灌。

    但為了經濟企穩,未來大概率也不會立馬緊縮,所以不管疫情與否,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大A還是主推慢牛。

    2、高成長、自身業績增長有確定性的板塊,更受青睞。這裏無非說的就是新能源車、光伏、風電等綠電、新基建板塊。

    打鐵得靠自身硬,目前資本市場裏最能抵抗衝擊的,還是自身有業績、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的公司、行業。

    3、明年消費板塊逆境反轉的機會。

    主要還是前面兩點,大家可以多加關注。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