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市值觀察丨美股中概股暴跌,港股機會來了?

    市值觀察丨美股中概股暴跌,港股機會來了?

    最近幾周,國際資本市場表現普遍不好,美股道瓊斯指數周線已經4連陰,歐洲、日本等股市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走勢。

    歐美國家過去兩年疫情防控效果並不理想,在最新一輪疫情影響下,投資者的擔心加上原本估值就較高,股市調整再正常不過。

    外圍主要市場中,表現最差的是港股,恒生指數最近3周跌了6%,表現極其疲軟。

    事實上,港股的低迷並不是近期才出現,今年以來恒生指數下跌了13%,恒生國企指數下跌21%,恒生科技指數下跌了29.67%,恒生地產建築業指數下跌了17.6%,領跌全球主要資本市場。

    原本估值較低的港股出現大幅下跌,倒是有點超出很多人的預期之外。

    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A股相對港股的溢價指數創出了新高,港股市場被視為白馬股最後的價值窪地,隨後也確實開啟了一輪較為可觀的上漲行情。當時,投資圈都在呼籲抄底港股,甚至有金融機構高喊「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

    大概很少有人能想到,踏入這片估值窪地的投資者,目前看來還是損失較大。

    具體來看,拖累港股大幅下跌的主要因素,是內地網路及地產行業的龍頭公司表現極其低迷。

    我國市值最大的幾家網路公司全都在香港上市,今年以來騰訊下跌了17.7%,美團下跌了18.1%,最慘的是阿里巴巴,今年大跌了48.6%,近乎腰斬,股價創下了歷史新低。

    騰訊、阿里和美團三家公司,合計市值8.5萬億港幣,大約相當於港股總市值的20%,這些網路巨頭的大幅下挫,對港股整體走勢影響巨大。

    在港股中市值佔比較大的內地房地產公司今年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中國恒大暴跌84%,碧桂園下跌30%,融創中國下跌48%,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下跌的壓力。

    儘管港股正在經歷着至暗時刻,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我覺得港股應該還是具備不錯的投資價值。

    首先,經過今年的下跌之後,港股的估值繼續下降,目前已經到了歷史非常低的位置,相比國際上其他主流市場的估值優勢越來越大。

    恒生指數PE(TTM)10.45倍,歷史分位點34.5%,PB1.06倍,歷史分位點10%,幾乎要跌破淨資產;恒生科技指數PE(TTM)36.49倍,歷史分位點21%,PB3.47倍,已經低於歷史上任何時候。

    港股的幾家標誌性公司,阿里的PE已經降到了17倍,騰訊降到19倍,小米降到了15倍,京東也只有31倍,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事情。

    與之相比,道瓊斯指數的PE(TTM)25倍,歷史分位點86.3%,PB6.93倍,歷史分位點到了97.89%;納斯達克的PE(TTM)38.18倍,歷史分位點66%,PB6.04倍,歷史分位點96.54%。

    美股的幾家標誌性公司,蘋果的PE仍有28倍,facebook22倍,亞馬遜高達66倍,遠比港股可以對標的中國網路巨頭要高。

    從短期邏輯上講,估值較低並不代表較高的投資價值,因為悲觀情緒很難快速消除。但是長周期來看,估值較低一定是投資的重要優勢,因為情緒如同鐘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

    其次,從業績來看,不管是在最近兩年經歷了監管風暴的網路公司,還是陷入債務壓力的房地產公司,當下的經營困境很難再繼續惡化,未來業績上很有可能觸底反彈,部分新經濟公司甚至有可能出現困境反轉。

    而一旦這些權重類公司業績大幅回升,港股市場有可能會出現戴維斯雙擊的機會。

    再者,港股比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更高,上市寬鬆度更大,未來可能會有大量國內的新經濟產業奔赴香港上市融資,這將有助於改善港股的上市公司結構,帶動市場上行。

    值得一提的是,受滴滴退市及美國對海外上市公司監管新規的影響,在美中概股周五出現暴跌,這或許將進一步加速中概股在港上市的步伐,香港國際金融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從而吸引更多資金投資港股市場。

    雖然外圍市場在大幅調整,A股本周表現仍然極其「穩定」。

    滬深兩市已經連續4周上漲,儘管漲幅非常有限,至少說明當下的A股已具備較強的韌性。此外,周五美股中概股大幅下跌,富時中國A50指數只是微跌了0.3%,也說明外圍對A股的衝擊非常有限。

    A股之所以能走出獨立行情,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對疫情的管控能力堪稱全球第一,使投資者對疫情失控的擔憂較小;另一方面,A股當下比外圍市場更低的估值水平,也使其安全邊際更高,在利空面前表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

    A股走勢比較平穩,活躍度自然也不差。截至12月3日,滬深兩市連續31天成交量突破萬億大關。作為行情風向標,券商指數最近幾周也表現不俗,一定程度上成為穩定市場的關鍵力量。

    事實上,雖然今年券商整體表現不佳,但是部分聰明資金已經逆勢佈局。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券商ETF份額大多上漲,有基金甚至暴漲了6.7倍,總共約有超百億資金湧入券商類指數基金,較低的估值和較好業績帶來的性價比,成為券商ETF受到資金青睞的主要原因。

    考慮到券商的異動,再結合歷史規律來看,A股的跨年行情今年可能也不會缺席。

    歲末年初之際,中國經濟上下游行業之間的一些變化值得關注。

    11月30日,隆基股份發布最新單晶硅片價格,各尺寸硅片全線下降0.41-0.67元/片,最大降幅接近10%,這是「光伏茅」自2020年5月以來首次下調了硅片的官方報價。

    12月2日晚間,又一硅片龍頭中環股份官微更新了硅片報價,各尺寸硅片降價0.52元/片至0.72元/片,降幅為6.04%至12.48%。

    不僅是光伏原料在降價,前期強勢的部分傳統資源品價格降幅更大,10月份以來,螺紋鋼期貨下跌超過20%,動力煤降了30%多,鋁價也降了近20%。

    與上游資源品大規模降價不同,下游消費品漲價潮仍在持續。

    11月30日,五糧液宣佈旗下主要產品的出廠價從889元上漲到969元,增幅近9%,和飛天茅台酒的出廠價保持一致。

    繼之前如醬油、榨菜、生活用紙等一系列必選消費品漲價之後,白酒龍頭的出手,進一步加劇了消費類公司漲價的預期。

    我們知道,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上游資源品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相關公司賺得盆滿缽滿,而中游工業製造和下游消費製造類公司受困於成本壓力,業績面臨着很大的困難。

    隨之而來的,是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行情越演越烈:上游公司持續大漲,而中下游公司表現相對低迷。

    但是,隨着供需格局和產品價格的變化,到了2022年,上游行業的景氣度可能會有所下降,而中下游行業的業績可能會逐步回升。

    到時候,A股行情結構或許也會發生較大變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