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騰訊、小米都在瘋狂回購 預示着什麼?

    騰訊、小米都在瘋狂回購 預示着什麼?

    2021 年,港股經歷了慘淡的一年,恒生科技指數年跌幅達 32.70%,一度較 2 月高點腰斬。但 2022 年新年伊始,在前七個交易日中,港股便先抑後揚,開啟了小型的 V 型反彈行情。

    儘管港股企業回購一直存在,但並未帶來太多起色,不過,隨着港股估值進一步走低,多項利多因素疊加,2022 年港股或許有驚喜?

    騰訊、小米、藥明生物:

    開年密集回購

    港股公司仍未停止回購步伐。在港股剛過去的六個交易日中,包括騰訊、小米、醫療巨頭藥明生物等正加碼回購公司股票。

    其中,小米在 1 月 3 日-1 月 6 日分別回購了 157.5 萬股、157.5 萬股、272.5 萬股、165 萬股,累計耗資 1.37 億港元。

    騰訊控股更是耗巨資回購,1 月 5 日-1 月 10 日累計回購耗資 8.14 億港元。

    據 Choice 統計,邁入 2022 年,港股市場上已有 51 家上市公司出手回購。除了騰訊、小米,CXO 龍頭(醫藥研發服務企業)藥明生物、微盟、平安好醫生、敏華控股等不同程度的回購。

    藥明生物在 1 月 4 日-5 日也斥資 4 億、4.43 億港元回購486.85 萬股、556.7 萬股,在 2021 年 12 月 16 日以來,合共回購 4505.8 萬股,耗資 39.2 億港元。日前還獲摩根大通超 2 億港元的增持。

    騰訊控股最近四個交易日最大漲幅超 9%。但小米的股價開年表現一般,跌近 4%。藥明生物雖然今年累計跌超 5%,但最近 4 個交易日表現強勢,最大漲幅漲超 20%。

    2021 年小米是 「回購王」

    不過,回購並不罕見,Wind 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港股共有 191 家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 382.46 億港元。

    事實上,2021 年為港股公司近 20 年來規模最大的回購潮。

    而小米成了 2021 年港股的 「回購王」,自 2021 年 3 月定下最高 100 億回購計劃以來,小米的回購動作一直未間斷。2021 年小米累計回購約 3.43 億股,累計耗資超 85 億港元。

    騰訊去年的回購始於 2021 年 8 月。一篇央媒點名批評遊戲產業的文章引發了遊戲公司的恐慌,當時,騰訊等在內的遊戲股股價應聲暴跌。

    此後近兩個月時間,騰訊密集開啟回購操作強力護盤。據 Wind 數據,2021 年年內,騰訊有 27 次股票回購記錄,主要集中於 2021 年 8 月-9 月。兩個月時間內,騰訊合計回購了 558.18 萬股,耗資 25.99 億港元。

    日均回購額為 1 億港元,很顯然,騰訊新年後開始加倍回購,日均回購額達 2 億港元。

    從行業上看,2021 年資訊科技、地產建築和消費等股價調整明顯的行業,也是這波回購潮的主力。

    騰訊最近動作不斷

    統計看,從 2018 年到現在,騰訊的大型回購有 4 輪。分別是:

    1. 2018/9/7-10/12;

    2. 2019/8/28-10/11;

    3. 2021/8/19-9/21;

    4. 2022/1/5-1/10。

    每次回購都發生在股價回調之際。當然,除了回購,騰訊另一大動作就是減持。

    自 2021 年 12 月 23 日派息式減持京東以來,騰訊最近又減持了 Sea,很顯然,騰訊在加快減持公司動作。

    騰出來的資金,除了用於回購、還涉及騰訊提及的社會責任,以及投資更偏向硬科技的新項目,很顯然,騰訊在逐漸轉型。

    1 月 10 日有消息傳出,騰訊將從小米手中,買走遊戲廠商黑鯊,然後去做 VR,為以後的元宇宙鋪墊。黑鯊大概的估值是 30 億元,陸玖財經的消息是:騰訊砍價到 27 億元左右拿下。

    業內人士指出,黑鯊是遊戲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廠商。騰訊買回來馬上就能用,短期就可以結合騰訊的遊戲優勢盈利;此外,騰訊需要硬件用户入口。

    另外,京東、阿里也紛紛拋出大額回購計劃。

    12 月 29 日,京東集團董事會已批准修改於 2020 年 3 月採納的現有股份回購計劃,據此,回購授權由 20 億美元增至 30 億美元,並延長至 2024 年 3 月 17 日。

    阿里也曾在 2021 年 8 月 3 日拋出了史上最大規模回購,阿里巴巴董事會已授權公司將回購計劃總額從 100 億美元提升至 150 億美元,有效期到 2022 年底。

    南水狂買港股

    除了自家回購,南向資金也在不斷掃貨港股。

    今年,截至 1 月 10 日,南向資金連續 4 個交易日呈淨買入態勢,累計淨買入 107.3 億港元。

    騰訊已連續 4 日出現成交淨買入,累計淨買入金額 45.28 億港元;美團-W 則已連續 5 日出現成交淨買入,累計淨買入金額 19.63 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資金流向來看,港股去年已經初顯積極信號。2021 年,南向資金流入規模達 4543 億港元,也創下港股通開通以來的年度第二新高。

    去年 12 月的最後一周,在 「聖誕行情」 的帶動下,海外主動型基金逆轉了此前連續五周的流出趨勢,流入港股 3.21 億美元。

    中金的數據顯示,整個 2021 年,港股吸引了 639.4 億美元的海外 ETF 和主動型基金的流入,幾乎是 2020 年流入規模的 3 倍。

    機構怎麼看?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選基金經理王超認為,去年回購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去年港股回撤明顯,部分公司的股價已經遠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公司回購能夠向市場傳遞出公司管理層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一定程度上穩定股價。

    不過,王超指出,相比於美股回購,港股回購比例仍然較小,因此對股價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面港股回購意在穩定股價,而美股則是一種 「分紅」。「一般而言,回購規模與行業漲幅呈現正相關關係。而在港股,回購和恒生指數呈負相關關係。本次回購發生在行情相對底部,意在向投資者傳遞信心,穩定股價。與美股回購邏輯並不相同。」

    但參考港股金融危機以來的五次回購潮,2022 年港股股價可能有望提振。

    興業證券的研究顯示,從歷史數據來看,2008 年以來港股經歷過五輪公司回購潮,均在熊市中發生,恒生指數價格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後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

    例如,金融危機時期港股出現了第一輪明顯回購潮。2008 年,恒生指數下跌 48.3%,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購總規模同期內達到 175 億港幣,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即 2009 年 1-12 月),恒生指數上漲了 52%。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