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經濟不改,寬鬆常在——中國2021年度經濟數據五大看點

    經濟不改,寬鬆常在——中國2021年度經濟數據五大看點

    01 全年經濟增速高於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6%目標,但從降息力度初窺,2022年寬鬆的大方向大概率不會改變

    今天統計局公布了2021年年度和四季度經濟數據,從結果來看還算樂觀——2021年全年名義GDP總量達114.37萬億元人民幣,實際增速8.1%;四季度GDP按年增長4.0%,雖然較三季度的4.9%的增速大幅縮減0.9%,但仍要好於預期的3.6%。

    首先從季度數據看,經濟尋底還在繼續,但減速程度優於預期,下行但不至於「失速」。我們也看到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承壓,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衝擊之下,經濟增長呈現較為明顯的疲軟態勢。尤其是四季度以來,消費持續疲軟,基建投資與房地產投資未能如預期般發力,經濟仍在「尋底」的過程中。不過值得樂觀的是,出口與製造業投資景氣度得以延續,經濟雖然再短期處於下行態勢,但不至於失速,回暖仍然可期。

    從全年數據來看,8.1%雖高於政府工作報告6%目標,但經濟下行還沒觸底,2022年寬鬆的大方向大概率不會改變。全年8.1%的實際增速是遠遠高於去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及的6%增速目標,但這一增速目標的本意是為了貫徹疫情清零政策、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深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所打出的提前量,是底線之下的底線。下半年以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也經切身感受到了,8.1%的全年增速並不是可以對短期運行態勢樂觀的理由,經濟下行趨勢仍在延續,最壞情況下一季度有可能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不過好在政策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地轉向趨勢,針對2020年以來部分矯枉過正的監管政策開始糾偏,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也已出現發力跡象,整體來看2022年寬鬆的大方向大概率不會改變。

    02 看點1:我們正身處全球化的「垃圾時間」,中國亮眼的出口數據背後是時代的機遇,也是歷史的博弈

    根據海關總署上周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全年出口總額達21.73億美元,累計按年增長21.2%,2021年出口總額佔全年GDP總量的19.00%。從單月數據看,十二月出口總額達2.18萬億,按年增長17.3%,大幅高於十一月的16.6%增速和預期值16.3%,單月出口總額連續兩個月創下歷史新高,延續了今年以來的強勢態勢。

    在短期視角下,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今年的出口強勢源自於「量」和「價」兩方面因素。一是自去年年初開始,海外發達經濟體供需恢復不同步,疫情之下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同步發力,需求旺盛,但疫情反覆導致生產重啟受阻,中國代替效應依舊明顯,尤其是Omicron變異毒株反撲,美國單日確診病例直奔數十萬人,供求缺口進一步擴大,帶動全年出口數據高歌猛進;二是2021年初開始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成本大規模向中下游工業零部件、醫療物資、消費電子等商品傳遞,價格因素對出口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對於2022年的出口景氣度,其大概率取決於疫情與原材料價格兩大因素,短期來看仍然有一定支撐性。

    然而對於世界歷史而言,全球化正在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的「垃圾時間」。始於1980年的這一百年全球化的黃金時代正在不可遏止的過去,而中國的出口額已經佔了經濟的兩成,在沒有技術進步與貿易擴張的時代,我們把能幹的活兒都幹了,國家間的內卷也催生了難以避免的分化與對抗。亮眼的出口數據背後是時代的機遇,也是歷史的博弈,這也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我們要學會適應。

    03 看點2:房地產就像安眠藥,吃了長期上癮,不吃短期崩潰,戒斷藥癮是個必要但長周期的工程

    根據統計局披露的數據,2021年全年房地產投資總額達14.76萬億,較2020年按年僅增4.4%,兩年平均增長5.7%,顯著低於2019年的9.9%,較上月的6.4%回落0.7%,下行趨勢仍在。我們已經看到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在銷售端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自去年以來震盪下行,投資端土地購置情況也在逐步萎縮,部分房地產企業已經出現比較嚴重的債務風險。房地產行業規模大、牽涉面廣,對於經濟穩定運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各級監管部門出台的政策產生了「合成謬誤」導致行業槓桿崩塌,後果也不堪設想。

    房地產行業之於國民經濟的運行,就像安眠藥之於一個失眠患者,你不吃安眠藥睡不了覺身體受不了,一直吃藥又會產生藥物依賴,影響長期健康。為宏觀經濟戒斷藥癮是個必要但長周期的工程,但短期內,防風險的重要性仍大於轉型的重要性,在宏觀管理角度應穩字當頭,一是強化房地產行業「兩個維護」基本原則,保證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二是重新好房價預期管理,帶動房地產市場走出「房價預期轉弱——房產銷售走弱——房企回款困難、外部融資趨緊——房產銷售進一步走弱」的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也認為2022年房地產市場大概率會步入企穩態勢。從投資角度看,一方面,房產價格今年大概率可以企穩,但也僅僅是企穩,不動產投資也僅僅是有結構性機會,不同城市間分化將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雖然長期來看房企投資邏輯已經從過去金融業邏輯轉變到建築業邏輯,但上市房企的估值修復大概率還沒有結束,少量優質房企仍有一定投資空間。

    04 看點3:《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已經走過多半程,製造業轉型的初步

    從數據角度看,2021一月到十二月製造業投資較2020年按年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5.4%,兩年平均增速與上月4.7%相比又增加了0.7%,5.4%的兩年平均增速也高於2019年的3.1%,全年製造業增長韌性得以保存。

    今年製造業的高景氣度在我們判斷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價格回落為企業泄壓,結合12月物價數據看,PPI按年上漲10.3%,較前值12.9%下降了2.6個百分點,較預期值9.4%抬升0.9個百分點;PPI按月下降1.2%,降幅收窄1.9個百分點,按月價格在2021年首次為負,保價穩供應措施發力初見成效,帶動企業生產意願提升;二是外需強勁帶動製造業投資意願上升,在2021年全年出口21.73億美元總額、按年增長21.2%的前提下,外需對製造業投資的支撐與帶動作用不可忽視;三是高技術製造業對投資的支撐仍在,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兩年平均增速較為搶眼,成為了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何戒斷房地產的「藥癮」?答案是製造業。從近兩年中國經濟轉型的蛛絲馬跡中我們應該不難看出,製造業將會是未來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早在2015年我們就可以從《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中看出這一端倪,很多人將中國經濟的突圍之路稱為我們常說德國模式,即第二產業的內部升級,完成從低端製造業到高端製造業的轉型,如今《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已經走過多半程,從製造業投資結構數據也可以印證產業轉型的初步成果已經開始顯現。

    05 看點4:專項債要扮演好經濟託底的角色,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今年將會更加積極, 2022也是基建大年

    2021年一月到十二月基建投資按年增長0.4%,兩年平均增長1.1%,較上月兩年平均增速1.3%出現回落,較2019年3.8%的仍有差距。不過結合金融數據看大可不必悲觀,十一月、十二月專項債衝量效應明顯,十二月份政府債券新增11718億元,按年多增4592億元,政府債券充分體現了託底支撐的作用。專項債發行到形成基建投資存在一定的時滯,同時投資可能受到優質項目稀缺而制約,月內專項債尚未在投資端落地,短期基建數據並未出現回温。

    但長期來看,2022是穩增長的一年,也將會是基建大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明確穩增長的主基調。將會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支出強度前刪掉了「適度」,新增「加快支出進度」,表明財政政策相比前兩年的「超收減支」會更加積極,並會前置發力。特別強調「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基建成為積極財政的主要着力點。預計今年一季度專項債將會繼續發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明年財政對於基建的託底效應仍值得期待,尤其是新基建企業生存環境將會大為改善。

    06 看點5:消費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壞,壞的是可選消費;必選消費是2022的投資主線之一

    2021年一月到十二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08萬億,累計按年增長12.5%,弱於前值13.7%。從單月數據看,十二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3萬億,單月按年增長1.7%,遠低於預期值3.7%與前值3.9%。我們推測十二月的消費數據回調和農曆年前的預防性儲蓄與年底以來的疫情有關,西安、天津、河南、遼寧、上海、廣東、北京等多地疫情防控加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能力。

    但從全年數據來看,我們認為從結構上來看或許消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壞,壞的是可選消費。這件事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我們實際消費支出在統計口徑上有所區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統計時僅涵蓋實體商品的消費,諸如教育培訓、醫療支出、交通通勤、虛擬商品消費都沒有涵蓋社零統計。換句話說,一些脱離了吃飯、穿衣的升級型消費並沒有納入社零的統計,但單這一部分消費的需求剛性仍然不低;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容易分析出,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居民收入減少,首先要削減的是汽車等可選消費商品。這一點汽車銷量數據也可以印證,十二月國內廣義乘用車銷量仍未回到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同月水平。在貨幣相對寬鬆、經濟疲軟還在的情況下,需求剛性較強的、基本面堅挺的板塊最先受益,因此我們一直認為必選消費是2022年投資的主線之一。

    07 今年是政策的友好年、貨幣的寬鬆年、基建的發力年,北交所將會是2022年資產市場的亮點

    總而言之,當前我們面臨的環境是內部整體寬鬆,外部面臨挑戰。在外部,美國物價數據高企,美聯儲調控重點早已從失業率轉向為物價,美聯儲加息導致北上資金外流,「鈍刀子割肉」效應下股票市場也迎來了2022年的開門黑;在內部,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好在政策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地轉向趨勢,針對2020年以來部分矯枉過正的監管政策開始糾偏,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也已出現發力跡——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財政向基建發力,託底經濟,專項債節奏前移,力度加大已經基本成為共識,另一方面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這一降息幅度大概率並不足以完全抵消掉經濟回落的壓力,不排除進一步降息可能性;但從社融結構來看企業中長期貸款仍然不振,這也意味着當前貨幣政策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仍有疏通空間。

    回首歲末年初的2022,我們確實是寬鬆了,不過對於中國這個如此之巨大的經濟體來說寬鬆力度不夠,後續寬鬆加碼也將是大概率事件,北交所將是資產市場的亮點。2021年雖然板塊輪動非常快,但實際上賺錢效應是很差的。2020年是easy模式,而2021年其實是一個典型的hard模式,賺錢很難,雖然有機會,但是很難抓住。不過在政策整體寬鬆的大背景下2022年資產市場的賺錢大概率將明顯改善,同時隨着北交所正式開市,股票市場正在從供銷社模式轉向超市模式,這樣一來會有大量相對優質的公司快速且高頻地上市,結合整體較充裕的流動性,整體盤子較小且受市場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北交所將成為近兩年資本市場一個亮眼的增量。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