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鮑威爾再放鷹 3月加息幾成定局

    鮑威爾再放鷹 3月加息幾成定局

    1月議息會議聲明總體符合市場預期,但鮑威爾講話偏鷹,體現美聯儲治理通脹的決心。通脹與就業表述的明顯變化,暗示美聯儲或已達成實施極度寬鬆政策的目標。我們認為,3月美聯儲加息幾乎成為定局,縮表或將在5月議息會議討論後宣佈,並於6月開啟,節奏將更快。當前,加息預期基本落地,短期而言,美債收益率或向下小幅調整,美股市場可能迎來時點性修復,後續縮表預期再起,仍然利空美股成長股。

    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決議:

    利率工具方面,繼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不變;資產購買方面,決定維持此前的Taper速度,並於三月初完成Taper。經濟預期方面,經濟活動和就業指標繼續加強,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門在近幾個月有所改善,但正受到最近新冠病例急劇增加的影響。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大幅下降。與疫情有關的供需失衡及經濟的重新開放繼續造成通脹的上升。經濟的發展路徑仍然取決於病毒的發展過程,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

    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相對前次會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1)加息即將到來:聲明修改對通脹和就業的表述,通脹率遠超2%,就業市場強勁,即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運行情況基本符合政策目標,預計很快將適當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

    2)明確緊縮路徑,更新了正常化原則:修改上一輪「逐漸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表述至「大幅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長期中,委員會打算在系統公開市場賬户中主要持有美國國債。

    3)刪除此前聲明第一段的內容:「美聯儲致力於在時下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使用其全部工具來支持美國經濟,從而促進其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目標」被完全刪除。

    4)修改對疫情的表述:表明最近COVID-19病例急劇上升,影響了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門的改善進度。

    鮑威爾講話偏鷹,體現美聯儲治理通脹的決心。

    儘管1月議息會議聲明總體符合市場預期,但鮑威爾在發布會上的講話則鷹派程度超出預期。鮑威爾表示,如果條件許可,可能會在3月會議上宣佈加息,在不損害勞動力市場的情況下,有足夠空間提高利率,不排除每次會議都加息的可能。同時鮑威爾專門強調,不認為資產價格本身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威脅。在此前美聯儲官員紛紛放鷹造成美股大幅調整的情況下,市場一度預期鮑威爾可能在本次會議安撫市場。但鮑威爾在通脹和股市之間選擇了前者,再次體現當前美聯儲治理通脹的決心。

    通脹與就業表述的明顯變化,暗示美聯儲或已達成實施極度寬鬆政策的目標。

    首先,會議聲明完全刪除第一段話,可能表明美聯儲「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的目標已經實現。其次,會議聲明對於通脹和就業的表述發生明顯變化,表示通脹遠高於(well above)2%,勞動力市場強勁(a strong labor market),未提及需要等到勞動力狀況達到最大就業水平才提高利率,同時結合鮑威爾對於就業市場的論述,表明在美聯儲看來,當前或已實現其最大就業目標,為加息掃清了最後障礙。

    正常化原則如期公布,3月加息幾乎成為定局,縮表或於年中開啟,節奏將更快。

    除了鮑威爾表示可能3月加息以及聲明中關於通脹與就業的表述變化外,鮑威爾還表示首次加息後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就資產負債表做決定,結合此前他認為需要2-4次會議討論縮表的表述,最後一次討論縮表的時間或是5月議息會議,我們判斷首次加息或將在3月進行。同時,鮑威爾也提及了Omicron變異毒株的影響,並認為美國經濟已經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和韌性,Omicron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很快消散,再次打消了市場對於加息的顧慮。綜上所述,3月加息幾乎成為定局,而縮表或將在5月議息會議討論後宣佈於6月開啟,由於本次會議發布的正常化原則(Principles for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Balance Sheet)提出「大幅(significantly)」縮表,因此本輪縮表節奏將更快。

    加息預期基本落地,短期而言,美債收益率或向下小幅調整,美股市場可能迎來時點性修復,後續縮表預期再起,仍然利空美股成長股。

    預計資產價格的波動要持續至3月加息預期兑現時。3月加息預期兑現後,短期而言,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勢頭可能有所緩解,美股市場可能迎來短暫的時點性超跌修復。但是後續縮表預期將再起,同時由於縮表開啟時點和節奏仍未被市場充分預期,預計經過短期調整後,美債收益率仍將繼續上行,年內到達2.1%-2.2%的水平,或將繼續對美股成長股的估值造成衝擊。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