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壓在張忠謀「芯」上的大石∣企業熱評

    壓在張忠謀「芯」上的大石∣企業熱評

    台積電近期股價滑鐵盧,從當地時間7月15日召開法人說明會迄今,股價已從611元跌至585元,短短一周,市值便蒸發約9,000億新台幣;而台積電ADR在法說會結束後當晚即大跌超過 5%,7月16日受美股四大指數同步走弱,終場再度下挫逾1%。

    台積電股價的走弱除了受到亞洲疫情影響之外,市場貌似也對台積電的前景起了疑義。作為半導體產業代工世界第一的「台積電」未來將怎麼發展,是高處不勝寒,還是能在科技發展的牽引下直線向上?這可從近期幾個訊息來觀察。

    首先,是台積電在法說會上發布二季度財報內容,財報顯示「三率三降」。毛利率險守五成,但為七季來低點;營益率降至39.1%,為近六季來首度失守四成;稅後淨利率為36.1%,也較上一季減2.5%。單季獲利未與營收同步創高,季減約3.8%,每股純益5.18元,雖落在財測區間,仍略低於市場預期。

    為什麼會有此結果?一個原因在於匯率。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表示,三個月前法說會提出的財測,是以新台幣28.4元兑1美元匯率為假設基礎,若匯率維持相關基準,第2季的毛利率會是50.5%,比實際數字多0.5個百分點。且從過去使用的評估標準看,新台幣每升值1%,影響台積電獲利約0.5%,潛在影響毛利率與營益率各約0.2至0.4個百分點不等。

    台積電的毛利率、營益率與稅後淨利率在2021年二季度都呈現下滑,引發市場對於企業前景擔憂。(截圖自台積電2021Q2財報)

    另一個原因在於台積電投入成本越來越高,5納米制程量產初期也稀釋2至3個百分點,預計要七至八季才會達到整體平均水準;且3納米制程最快也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商業量產。長期來看,先進製程成本會愈來愈增加,這引起市場疑義,認為高階製程的回報能否填補的上付出的成本。

    不過,從台積電營收佔比來看,5納米工藝技術在第二季度貢獻了18%的晶圓收入,而7納米則佔了31%。定義為7 納米及以下的先進技術佔晶圓收入的49%。此外高效能運算產品(HPC)增長12%,佔比達到39%。這顯示,台積電的高階製程產品佔其營收正在提升,未來在HPC題材的帶動下,能夠持續帶給台積電獲益。

    從產品營收來看,台積電的五納米與七納米高階製程產品佔營收近五成,顯示台積電的技術優勢仍存。(截圖自台積電2021Q2財報)

    那麼,假如技術的問題能夠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創造來克服,令市場憂慮的來源又是什麼?事實上,仍跟地緣政治脱不了干係。

    在7月16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台灣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視頻會議,他在會議上直言,各國發展半導體自主生產鏈會破壞市場,對半導體產業不利。

    張忠謀說,過去數十年的自由貿易,大幅促進半導體技術發展,所以愈趨複雜的技術致使供應鏈走向境外。而目前相關國家耗費大量金錢與資源,在花費了數千億與許多年的時間後,結果仍將是無法充分自給自足、且成本高昂的供應鏈。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視頻會議上直言,各國發展半導體自主生產鏈對半導體產業不利。(台灣總統府)

    張忠謀雖未明確指出他口中的國家是中國大陸還是美國,但按照美日歐紛紛邀台積電設廠,便可知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半導體產業作為戰略物資被各方勢力拉扯;而當市場被攪亂,當然會侵蝕到台積電的利益,未來晶片產業市場規則會否因此改變也值得關注。

    半導體產業因全球化分工而得利,張忠謀的忠告一方面顯示他的擔憂,一方面也呈現在中美博弈與疫情下,許多產業鏈在備受衝擊後,被迫進行調整。從台積電跟張忠謀的擔憂可以觀察,未來世界生產分工的結構會否進行改變、又或將是如何改變,都將會是後續的焦點。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