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這是一次非典型性經濟下行

    這是一次非典型性經濟下行

    中國經濟面臨極大下行壓力,76個「穩」字貫穿政府工作報告。全國「兩會」閉幕不久,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而後六部委表態,釋放積極信號;緊接着又召開了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紮實有力抓落實,推動經濟在爬坡過坎中保持平穩運行。高層姿態頻頻,卻仍未對社會注入更多信心。

    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當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今年1至2月宏觀經濟數據全面超預期後,帶來的不是民眾對經濟回暖的信心,而是對官方經濟數據準確性提出質疑,認為「數據矛盾重重」。而事實上,統計數據繁雜,又有多少人真的對數據一一進行比對?更多還是一個感知和數據的落差反映。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顯然,中央高層對「預期轉弱」的極大衝擊性還是預估不足。

    為什麼這麼說?今天中國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並不是典型的經濟下行,因此傳統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全部下場,都未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

    中產變得保守

    回顧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在此期間的騰飛讓世界側目,這也是國民能夠累積財富的基礎。隨着經濟的發展,個人財富飛速積累,中國的第一波「中產階層」應運而生。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成年人財富的中位數為2,193美元,相當於美國的4.8%。到2019年年中,它上漲了9.5倍,達到20,942美元,佔美國成年人財富中位數65,904美元的31.8%。

    中產階層對未來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十分重要。(美聯社)

    相應的,中產規模的擴大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的增長。通常情況下,高收入群體雖然收入高、消費能力強,但是整體基數小,對普通消費品需求的貢獻不高。而低收入群體雖然消費意願強,但是購買力弱,無法形成大規模的有效需求。相比之下,中等收入群體既有消費能力、又有消費意願,能夠持續穩定地通過消費和投資帶動社會需求。因此,中產階層對未來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十分重要。

    特別是,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轉型成功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消費,只有消費才能促進內需,而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在拉動內需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這一批人群推動着教育、醫療和住房方面的大量投資,並通過納稅支持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轉。

    但恰恰也是因為中產階級對生活品質有更高的需求,對於經濟的不確定就更加敏感。原本應該是較為富裕的中國中產階層,卻伴隨着持續的焦慮——擔心被辭退;擔心因病致貧;擔心老人贍養;擔心孩子教育問題;擔心股票的波動;擔心稅率調整,甚至是住房公積金的調整……而在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的衝擊下,中國中產階級的內心焦慮進一步上升,擔心生活質量下降,擔心未來的收入,擔心泡沫破裂,從「中產」搖身一變成「中慘」。

    中產階級心態上出現極大變化。他們原本都有一些財產積累,或者有一份能維持體面生活的收入,但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不少行業面臨困難,很多人對未來失去信心。大家怕失去,既怕不錯的收入難以持續,又怕已經積累的財富在社會變遷中貶值、出意外。

    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在拉動內需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新華社)

    傳統應對方法失靈

    這個時候,中產階級的保守性格完全暴露出來。對他們來說,預期可能比實際影響更大,是預期讓他們焦慮。這是跟以往很不同的地方。因為害怕,令他們的消費、支出更加謹慎。用一個更為通俗的比喻來說,中國人原來是「光着腳的」,怎麼樣都可以,也沒太多顧慮。但如今中產階級都「穿上鞋了」,他們害怕腳着地就濕了鞋,對於下一步是什麼,就格外的緊張,緊張到影響這一步。而這一步要不要邁出去,又是能不能過水塘的關鍵。

    這就是為什麼說,「預期轉弱」是這三重壓力下最麻煩的所在,這才是中國經濟政策制定時必須釐清的關鍵。「預期轉弱」不是典型的經濟下行問題,加之主體人群狀態發生了非常不一樣的變化,傳統的經濟應對方法就不靈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