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恒大深夜突發:廣東政府約談許家印 一行兩會接連發聲

    恒大深夜突發:廣東政府約談許家印 一行兩會接連發聲

    恒大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約談,與此同時,中國人行、證監會、銀保監會接連發聲,回應恒大風險事件。

    中國央視財經報道,12月3日晚間,中國恒大在港交所公告稱,自2021年9月份以來,本集團積極與財務顧問和法律顧問評估公司的資本架構及流動性情況,探索所有可行方案,並與境外債權人保持持續溝通。鑑於目前的流動性情況,本集團不確定是否擁有充足資金繼續履行財務責任。本集團會統籌考慮其整體財務狀況,尊重全體利益相關方,秉承公平性、法制化塬則,將積極與境外債權人溝通,為所有利益相關方制定可行的境外重組方案。

    恒大表示,公司收到要求本公司履行一項金額為2.6億美元擔保義務的通知。在本集團未能履行擔保或其他財務責任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債權人要求債務加速到期。

    廣東省人民政府約談恒大

    恒大集團發出公告後晚些時候,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文稱,中國恒大集團在香港聯交所發布了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公告,廣東省人民政府對此高度關注,當晚立即約談了中國恒大集團實控人許家印先生。應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請求,為有效化解風險,保護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組,督促推進企業風險處置工作,督促切實加強內控管理,維護正常經營。

    人行:恒大集團出現風險主要源於自身經營不善、盲目擴張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恒大問題答記者問,人行表示,恒大集團出現風險主要源於自身經營不善、盲目擴張。境外美元債市場是高度市場化的,投資人較為成熟、甄別能力較強,對於相關問題的處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規定和程序。短期個別房企出現風險,不會影響中長期市場的正常融資功能。近期,境內房地產銷售、購地、融資等行為已逐步回歸常態,一些中資房企開始回購境外債券,部分投資人也開始買入中資房企美元債券。

    中國始終堅持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穩妥有序推進中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有關部門將繼續保持與境外市場相關監管部門的溝通,敦促境外發債企業及其股東,嚴格遵守市場紀律和規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好自身的債務問題,積極履行法定償債義務。對於企業匯出資金償付及回購境外債券的,有關部門將在現行政策框架下提供支持和便利。

    人行:廣東同意向恒大地產集團派出工作組 將繼續配合廣東省政府做好風險化解工作

    人行表示,應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請求,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組,這是推進企業風險處置工作、督促切實加強內控管理、維護正常經營的有力舉措,人民銀行對此表示支持。我們將繼續配合廣東省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風險化解工作,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證監會:恒大集團風險事件對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外溢影響可控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恒大集團風險事件答記者問,證監會稱恒大集團經營管理不善、盲目多元化擴張,最終導致風險暴發,屬於個案風險。

    當前,中國房地產行業總體保持健康發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堅守主業、經營穩健。目前,A股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韌性較強、活躍度較高,交易所債券市場違約率保持在1%左右的較低水平,涉房上市公司、債券發行人經營財務指標總體健康,恒大集團風險事件對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外溢影響可控。

    銀保監會:恒大集團此次未能履行擔保義務不會對銀行業保險業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今天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回應恒大集團未能履行境外債擔保義務問題時表示:「我們關注到恒大集團對一筆境外債券未能履行擔保義務,這是市場經濟中的個案現象。我們相信境內外監管部門會依法公平公正地處理相關事宜。恒大集團全部債務中金融債務佔比約三分之一,結構比較分散,其金融投資數額很小。因此,這不會對中國銀行業保險業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負面影響。金融監管部門依法保護消費者、投資者和經營者正當權益的原則立場不會有任何改變。中國金融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改革開放取向不會有任何改變。」

    據了解,廣東省等地方政府和部門正在依法依規指導督促恒大集團及其所屬企業穩妥有序化解風險,積極推動項目復工復產建成交樓,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也正在積極參與相關工作。中國銀保監會將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政策,在落實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做好對房地產和建築業的金融服務。現階段,要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併購貸款,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