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國務院:當前外貿運行基礎並不牢固

    中國國務院:當前外貿運行基礎並不牢固

    經過中國國內疫情與國際疫情的多重影響,以及藉助東南亞競爭對手供應鏈衝擊顯現替代效應的中國外貿,正在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據中國媒體經濟觀察網報道,1月11日,中國政府網官方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當前中國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基礎並不牢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做好跨周期調節,助企紓困特別是扶持中小微外貿企業,努力保訂單、穩預期,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預測,2022年一方面由於基數抬高增速放慢,另一方面中國的競爭對手的供應能力在回升,加上去年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國內上游原材料成本也在快速增長,同時人民幣亦維持一個比較強勢的狀態,中國國內的出口競爭力,包括中國的貿易條件正在變得逐漸惡化,這些因素將促使其對於2022年外貿運行的環境持更謹慎的態度。

    高光時刻已過

    從中國經濟外貿近兩年的發展態勢觀察,王軍表示,其是三駕馬車中支撐中國經濟運行以及復甦的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再從疫情的情況來看,中國疫情爆發和全球疫情爆發之間有個時間差。中國先爆發疫情,先控制疫情,國內的產業鏈最早得到恢復,而國內恢復的時間段正好又是全球疫情爆發期。

    據此,疫情時間差,從2020年上半年延續到2021年下半年,國際上的相關國家都在承受着疫情時間差帶來的供應鏈衝擊,特別是2020年,國外相關國家居家辦公盛行,疫情防控產生了對於耐用消費品的大量需求,支撐了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外貿的高光表現。

    隨着2021年下半年國外防疫策略發生轉變,疫苗接種的推動,國外亦相繼不再採取高強度管控措施,他們的經濟生活也在恢復,疫情恢復對於中國外貿發展的意義在於,他們過去居家辦公所需要的一些生活必需品正在逐步減弱,他們線下活動恢復正常,線下交流增多,對於服務業需求逐漸增加,經濟復甦逐步加快,對中國外貿來說,外需逐漸減弱,而中國的競爭對手,東南亞國家由於病毒的感染,他們的供應鏈恢復沒有中國這麼順暢,由於替代效應,中國的外貿發展韌性得以延續到2021年下半年的3、4季度。

    王軍說:「但是我們現在判斷,從全球復甦的態勢以及防疫策略的演變趨勢看,支撐中國外貿外需2021年30%、40%增長的基礎因素在減弱消失,競爭對手由於供應鏈衝擊導致的替代效應也開始減弱,這就意味着2022年我們可能一方面由於基數抬高增速放慢,另一方面我們競爭對手的供應能力在回升,加上去年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我們上游原材料成本也在快速增長,同時人民幣維持一個比較強勢的狀態,我們的出口競爭力,我們的貿易條件也在變得逐漸惡化。」

    這些因素都將使得我們對於2022年外貿運行的環境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王軍認為,2022年將很難再重複過去兩年30%、40%快速增長的勢頭,目前業內一致的預期是個位數,即接近10%的增長速度。

    他說:「這是一個基本預判,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政府層面此次出台的《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未來依舊需要逆周期和跨周期相互結合,尤其是給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市場主體,中小企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王軍分析,中小外貿企業規模比較小,實力比較弱,應對上游原材料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市場因素變動所帶來的風險抵禦能力比較弱。再有一點,其往往是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型企業,一遇到國際市場的變化,就會遇到經營困難,生產也容易陷入困境,對於經濟增長有拖後腿的作用,更大的影響在於影響就業面的穩定。

    政策支持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未來將進一步穩定外貿領域就業。對紡織品、服裝、傢俱、鞋靴、塑料製品、箱包、玩具、石材、陶瓷、優勢特色農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各地方要落實好各項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加大出口信貸、出口信保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各地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主管部門加強協作,研究建立外貿領域用工定點定期監測機制。

    未來還將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繼續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鞏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運前訂單被取消風險等的保障力度。加大出口信貸支持力度,重點緩解中小微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提升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意識與能力,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進一步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增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積極利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等,鼓勵金融機構以市場運作方式加大對各類企業建設和使用海外倉的支持,促進海外倉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擴大進口類別,更好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鼓勵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組織中小微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加強國際海運領域監管,在多雙邊場合呼籲共同暢通國際物流。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工作,積極保障大宗商品國內供給。加快推進貿易調整援助。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作為穩外貿重要抓手。

    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加強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培育建設,深化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合作共建,加快培育認定新一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和示範地,穩定加工貿易發展。培育一批貿易雙循環企業。以合規方式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予以支持,支持各地方研究建立外貿領域用工定點定期監測機制。

    《意見》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做好跨周期調節,切實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降成本,將減稅降費等措施落實到位,繼續整治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出台針對性支持舉措。

    王軍表示,未來最突出的要求,就是需要儘快改善中國的貿易條件。他預估,未來成本上漲壓力會逐步減輕,在採取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比如雙向波動,有升有貶,提高中小企業出口競爭力的情況下,貿易條件有望在2022年得以改善。

    他說:「未來還需發揮中國物流跨境電商從基礎設施到產業體系都比較完備的優勢,來在國際市場上開展新的競爭,這是轉型升級的需求,也是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演進的需求,從轉型的角度來說,這一點對於穩定外貿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