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世茂兩周累彈50% 四日連環賣產 套現逾30億料足夠還本月到期債

    世茂兩周累彈50% 四日連環賣產 套現逾30億料足夠還本月到期債

    內房積極賣產自救,冀度債務難關。自月初廣東省政府召集多家內房開會,鼓勵行業併購後,內房股世茂在短短四日內,連環出售上海及廣州項目,套現30億人民幣,據投行估計足夠償還本月到期的境內及境外債務,刺激集團股價及債價雙雙回升,過去兩周股價自4元低位反彈約50%,周二收報6.09元。

    世茂落實售亞運城予中海外

    自本月初廣東省政府召集多家房企開會,鼓勵債台高築的企業,向對手出售資產套現還債,當時有份出席的企業包括奧園、富力地產、保利地產、中海外、五礦地產、越秀地產及珠江實業集團等。近日內房項目併購加快,本周世茂及雅居樂落實出售廣州亞運城股權,買方是國企中海外。世茂集團以逾18.4億元人民幣,出售合營公司26.67%股份,預期變現出售收益逾7億元人民幣。

    四日內連環售滬粵兩資產

    廣州亞運城是位於番禺區的商住建築,物業約401.6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已開發為住宅及商業單位以及停車場。餘下建築面積(即約183.4萬平方米)仍在施工中,而有關建設預期將於2025年底竣工。

    計及今次交易,是世茂四日之內連環出售兩個項目。上周五世茂出售上海市黃浦路的一幅商用土地,總代價10.6億元人民幣。買家亦為國企背景,是上海國有資產運營平台。

    賣產套現消息刺激,世茂美元債價明顯抽高。(資料來源:彭博)

    投行料世茂本月近25億元債券到期

    對於世茂集團的債務規模,據花旗研究報告顯示,世茂本月到期的離岸優先票據和在岸公司債券金額合共為3.14億美元(折合19.9億人民幣或24.5億港元),已經是今年上半年的債務高峰期。

    換言之,世茂今次連環出售兩個項目,套現近30億元人民幣,足夠償還本月到期的債券規模。

    房產分析師料世茂若能套現300億 足夠度過難關

    交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兼中國房地産行業分析師謝騏聰接受訪問時指出,多間民企內房其實並非資不抵債,而是在現時的市場情況下,內房融資難,原先可以分攤分三四年償還的債務,都集中在一年內要償還。例如世茂,其實若能售產套現200億至300億元,已經足以度過難關。

    他又指,目前內地政府正積極鼓勵內房進行項目收購,早前銀行已開始放寬向內房貸款,包括借出資金供內房用於行業收購,而不用納入在三條紅線限制當中。他估計政策鬆綁,連同大型內房企業的自有資金,可以帶來2000億至3000億的資金規模,用於內房行業併購。

    交銀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兼中國房地産行業分析師謝騏聰接受訪問時指出,世茂若能售產套現200億至300億元,已經足以度過難關。(資料圖片)

    消息指待售資產增至逾30個 包括滬總部

    展望短期內,世茂將會進一步加快出售資產套現,據《財新》報道,目前世茂集團的待售資產,達到34個重點項目,涉及17個區域。世茂對其中15個項目給出明確估值或報價,總報價約422.35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世茂集團大本營上海此次貢獻待售資產數量最多,一口氣拿出10個項目,其中上海世茂大廈(含商業配套)作為世茂集團總部大樓,也在待售資產目錄中,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為67,047平方米,地上辦公面積為36,036平方米,實際樓層數為23層,可容納近3000人辦公。另外擁有近300個地下車位。

    深圳地標項目傳報價逾150億元

    報道指,集團對上海8個待售項目的估值共計301億元,對上海奉賢銀星大廈、上海浦城小區580弄兩個項目的淨投入合約4.66億元。而這些項目前期抵押融資總額已經達167.93億元。

    另一重點可供出售的資產,位於深圳。有內媒報道指,廣東省深圳市的世茂深港國際中心正在尋找買家,對外報價151.43億元,世茂集團已經利用該項目融資92.7億元,包括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和100%股權質押。

    德銀發表報告,由於世茂集團破產風險不斷上升,而且很可能進一步逾期償還在岸債務,削世茂的評級由「買入」下調至「持有」(資料圖片)

    德銀質疑管理層剝離資產意願

    然而,有投行質疑管理層剝離資產的意願,德銀發表報告,由於世茂集團破產風險不斷上升,而且很可能進一步逾期償還在岸債務,削目標價從16.5元降至6.3元,評級由「買入」下調至「持有」。該行又指,世茂管理債務進度落後,質疑管理層剝離資產的意願。如果錯過了出售窗口,公司可能在最壞的情況下面臨重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