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京東科技今年赴港IPO有何玄機|企業熱評

    京東科技今年赴港IPO有何玄機|企業熱評

    在2020年闖關A股科創板失敗之後,近期有市場消息稱,京東科技計劃在今年赴港IPO,募資額約為10億至20億美元。

    1月24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掛出關於京東科技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的申請,目前進度顯示為接收材料,也印證了京東科技的赴港IPO傳聞。

    對於赴港IPO的消息,京東科技官方的回覆是不予置評,這也是眾多中概股海外上市前的通用口吻。

    諸多跡象顯示,京東科技此次赴港IPO的消息絕非空穴來風,應該是早有相關規劃,而在闖關科創板失敗之後,考慮到美國對於中概股的態度,赴港上市幾乎是京東科技當下的唯一選擇,只是,能否最終完成IPO,主動權並不在京東本身,還存在諸多的不可測性。

    2021年1月25日,京東科技才掛牌成立,其前身為京東數科,並融合了雲與AI(原京東智聯雲)板塊,現已成為整個京東集團對外提供技術服務的核心輸出平台。

    簡單地說,京東科技與京東物流構成了京東集團電商業務的左膀右臂,分別提供技術服務和供應鏈服務,也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極為看重的核心業務。

    因此,京東科技與京東的關係,非常類似於螞蟻集團對於阿里巴巴的關係,比如京東科技的核心產品京東金融,就是京東體系中的「支付寶」,而消費金融產品「白條」,與螞蟻的「花唄」也高度類似。

    京東方面透露,在京東集團整體的戰略佈局當中,技術被定位為交易和服務之後的第三條增長曲線,而京東科技將承載這一使命,成為整個京東對外提供技術服務的核心業務抓手。事實上,從IPO時間表來看,京東數科計劃IPO的時間還在京東物流之前,這也從側面反應了這個業務對於京東的重要性。

    不過,螞蟻集團2020年11月初IPO臨門一腳失敗,除了讓馬雲的萬億美元市值夢想破碎之外,對於京東來說也難免受到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京東數科更名為京東科技,考慮到京東數科此前在行業裏面已經屬於第二梯隊的領頭羊,其品牌價值很高,這樣的一種「自我閹割」,無疑也是不得已為之。

    更大的影響在於,原來的京東數科創始人陳生強從台前轉到了幕後。從履歷來看,陳生強2007年進入京東,2013年9月起擔任京東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負責京東網路金融團隊的組建及業務發展,事實上是整個京東金融科技業務的核心創始人,無論在京東內部還是在整個業界,都具有極高的地位。

    2020年12月21日,陳生強將出任京東數科副董事長及京東集團幕僚長,次年2月,陳生強退出京東數科控股公司法人,這個人事調整事實上架空了陳生強,也讓京東科技的業務方向和定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整個監管環境來看,這種變化並不令人意外,比如螞蟻集團的整改到今天都還沒有結束,除了螞蟻集團的業務更復雜,合規的難度更大之外,螞蟻沒有跟馬雲徹底劃清界限,恐怕也是制約螞蟻「合規」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劉強東對於政策變化的敏感度明顯要強得多,一年前對於陳生強的人事調整,某種程度上就是給金融監管部門發出主動要求「合規」的信號,這也是為何「花唄」的整改鬧出很多風波,而「白條」的合規之路,就顯得低調很多,也順利的多。

    不過,劉強東這個「杯酒釋兵權」的行為,也讓成立一年的京東科技不僅在聲量上明顯低於京東數科時代,不少陳生強的舊部選擇了離職,讓這條業務線的管理層處於一個動盪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整個2021年,包括「白條」創始人許凌在內,一批陳生強的舊部選擇了離職,而陳生強本人也被邊緣化,其與京東科技的聯繫,似乎只剩其直接持有的4.23%股份。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京東科技成立一周年的時間節點,又恰逢春節前夕,傳出赴港IPO的消息,恐怕很大程度上也是安撫蠢蠢欲動的陳生強舊部及他本人,畢竟IPO之後的股權變現,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不過,京東科技想要完成赴港上市,除了要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文之外,還得過網絡安全審查這一關,根據中國於2022年初發布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明確掌握超過100萬用户個人訊息的網絡平台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考慮到滴滴赴美上市引發的中概股慘案,京東科技顯然不會越雷池一步,假如京東科技可以在短時間內順利地通過網絡安全審查,這對於一批計劃赴港上市的科技公司,都具有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

    因此,京東科技此番赴港IPO的進度如何,也是觀察整個中國科技公司到海外上市的重要指標,其意義恐怕並不亞於螞蟻集團能否重新上市。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