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樂視案中介造假:平安證券保薦業務被暫停3個月 中德證券領罰單

    樂視案中介造假:平安證券保薦業務被暫停3個月 中德證券領罰單

    3月20日晚間,山西證券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中德證券及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項目簽字保薦代表人楊麗君、王鑫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德證券在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保薦業務中存在未完整獲取和編制前十大客户銷售情況以及未對業務發生的真實性進行有效核查。證監會擬決定對中德證券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566.04萬元人民幣,並處以1,132.08萬元罰款;對兩名保薦代表人進行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

    此外,20日晚間,中國深圳證監局於近日向平安證券下達了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擬對平安證券責令改正並暫停保薦機構資格三個月,事涉樂視網IPO項目。

    中德證券立案調查結果將出

    今年1月,中德證券因在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中,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中德證券立案調查。今日晚間,山西證券發布公告表示,2022年3月18日,中德證券及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項目簽字保薦代表人楊麗君、王鑫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2015年5月26日,樂視網公告申請非公開發行,2016年6月2日,樂視網收到中國證監會批覆文件。8月8日,非公開發行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樂視網向四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新股10,664.30萬股,募集資金47.99億元。

    但經中國證監會另案查明,樂視網2007年至2016年連續十年虛增業績,其中涉及非公開發行申報文件財務數據期間為2012年至2014年及2015年1至6月。2012年至2014年樂視網分別虛增收入8,965.33萬元、19,998.17萬元和35,194.19萬元,虛增利潤8,445.10萬元、19,339.69萬元和34,270.38萬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7.04%、78.49%和470.11%。

    證監會稱,中德證券在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保薦業務中涉嫌未勤勉盡責,包括未完整獲取和編制前十大客户銷售情況;未對業務發生的真實性進行有效核查。中德證券的上述行為涉嫌違相關規定,樂視網非公開發行簽字保薦代表人楊麗君、王鑫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據悉,中德證券分別於2015年6月12日和9月1日出具《發行保薦書》申報稿和最終稿,簽字保薦代表人為楊麗君和王鑫,保薦業務收入5,660,377元。因此,證監會擬決定對中德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5,660,377元,並處以11,320,754元罰款;對楊麗君、王鑫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

    山西證券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後續公司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訊息披露義務。

    平安證券擬被暫停保薦資格三個月

    今日晚間,記者還獲悉,深圳證監局於近日向平安證券下達了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擬對平安證券責令改正並暫停保薦機構資格三個月,對樂視網IPO項目的保薦代表人和時任保薦業務負責人認定為不適當人員5-10年,其他相應的合規業務等相關人員被採取了監管談話等措施。目前,監管部門正在進行事先告知程序,待程序履行結束後將正式下達相應的行政監管措施。

    對此,平安證券相關人士回應記者稱,公司已收到事先告知書。近十年來,公司持續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合規風控水平持續提升。公司將本着客户至上原則,依法依規的基礎上與監管積極溝通,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樂視網相關融資活動中,中介機構除了中德證券、平安證券外,還包括中泰證,而他們都面臨的一場訴訟案。

    2022年1月,中德證券、平安證券和中泰證券均表示,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達的民事起訴狀,案由為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上海君盈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兩千名原告向北京金融法院對樂視網等二十一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樂視網賠償因其虛假陳述行為造成的投資損失共計約45.71億元,要求其他二十名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在本訴中,虛假陳述事實主要涉及樂視網 2010 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相關文件及 2010年至2016年年報、2016 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等。對應的就是平安證券為樂視網IPO項目保薦券商,中德證券為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保薦機構、聯席主承銷商,中泰證券為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聯席主承銷商。

    資料顯示,樂視網2010年8月12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2020年7月2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退市後,樂視網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