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日元貶值至24年低 外資狂沽10萬億日債 拆解背後經濟困局

    日元貶值至24年低 外資狂沽10萬億日債 拆解背後經濟困局

    日元今年至今貶值幅度超過一成半,每百日圓兌港元低見5.74水平。市場將討論焦點,落在日本央行堅持不加息,在美、英等發達國家加息潮中「掉隊」,成G7經濟體中,唯一一個仍在「放水」大規模買債的國家。不過,除了息差因素以外,主導日元大幅貶值的深層次因素,還有當地傳統產業優勢失去光環,令日本連續第十個月出現貿易逆差息息相關。

    分析認為,日元今輪貶值,令能源成本急增,財政上負上沉重代價;本來,日元貶值若能刺激出口,有助減低國家財政壓力,然而數據反映,日本出口未見明顯受惠,是打破多年來日本處於貿易盈餘國地位的主因。

    海外投資者大量拋售日本中長期債現象,賣出量為10.072萬億日圓,破紀錄。(路透社)

    日債沽售兩度觸發熔斷機制

    日本財務省發佈消息稱,上周(12日至18日)出現海外投資者大量拋售日本中長期債現象,賣出量為10.072萬億日圓,淨拋售量達到4.8046萬億日圓,兩者均為歷史新高。而且沽壓之大,更兩度觸發熔斷機制。

    為什麼日本國債,會錄得破紀錄沽售?可看兩大因素,第一是貨幣貶值,日元貨幣跌至20多年低,同時日本央行長期透過「收益率曲線控制」,將債息壓至貼近0水平。變相持有日債的投資者,會落得財息兼失的局面。

    對於日元貶值,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認為,從日本央行議息後的言論,表明不會改變現時的貨幣寬鬆政策,「翹埋雙手咩都唔做」,反映央行默許日元繼續貶值,相信日元兌美元下一步將下試140關口。因應日元急劇跌勢,對亞洲區其他出口主導的國家,會造成壓力,提醒要關注亞洲區其他貨幣,會否出現競爭性貶值。

    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表示,日央行「翹埋雙手」,恐日元兌美元續下試140。(張浩維攝)

    溫灼培:日央行「翹埋雙手」 恐日元續下試140

    日債遭沽售的第二個因素,其實是日本經濟結構的失效,令投資者信心消耗。傳統上,當一個國家貨幣貶值,可以刺激外資「趁平價」購買當地的產品,令出口業擴張。然而,從日本的出口數據看來,卻未能看到此優勢。2021年度出口額為85.8786萬億日元,比上年度增長23.6%;不過,出口的增長追不上進口的增長,進口額因能源價格上升而增長33.3%,增至91.2534萬億日元,主要元兇是能源出口價格急升,按日元計價,原油的進口單價急飆88.8%。

    在日元今年以來的貶值潮下,貿易逆差情況有增無減,至今日本連續第十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在5月日本貿易收支出現2.38萬億日圓逆差,創歷史來次高紀錄。

    為什麼日本經濟會陷入困局,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老齡化製造業外移 日本製豐田不足三分之一

    出口企業未能享受日元貶值優勢,究其原因,是日本面對老齡化、勞動人口減少的內部因素下,日企多年來早已將生產基地移出日本本土。以日本銷量最強的車企豐田汽車為例,日本的國內生產,僅佔集團生產總量不足30%,每月產量僅20-30萬輛。相反,在中國生產的汽車數量,已佔集團半壁江山。

    現時日本製的豐田汽車,僅佔集團產量不足30%。製造業外移,令到日本企業未能盡享日元貶值造成的成本下降優惠。(圖片來源:Toyota)

    逾70%企業憂貶值負面影響

    製造業外移,令到日本企業未能盡享日元貶值造成的成本下降優惠;反之,卻要承受日元購買力下降,令企業在海外投資生產線時面臨匯兌損失。據日本經濟同友會的調查發現,73.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日元貶值有負面影響,理由是日元貶值推高資源和食品的進口價格,企業和消費者負擔增加等。在有關具體擔憂事項的表述中,受訪者提及了「日本地位會相對下降」、「日本企業被收購,技術流出至海外」、「貿易逆差可能擴大」等。

    亞洲區內,南韓、中國等不少都是出口主導的國家,一旦日元貶值,將引發整個區內經濟體競爭性貶值。(Getty)

    (2)亞洲國爭相貶值 出口刺激大減

    另一方面,從貨幣貶值的角度看,在亞洲區內,南韓、中國等不少都是出口主導的國家,一旦日元貶值,將引發整個區內經濟體競爭性貶值,一國貶值,他國也貶值,相當於令貶值的效果失去。情況類似於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再現,各國都貶值,少貶值的就吃虧,陷入囚徒困境。

    (3)競爭力滑落 無緣晉身全球十大賺錢企業

    第三,日本企業的競爭力滑落,可參看全球大型企業的利潤排行榜作參考。現時全球十大賺錢企業,以沙特的沙特阿美排名第一,首季378億美元利潤位列榜首,緊接3間企業皆來自美國,依次為蘋果、微軟及谷哥。其後4間賺錢企業來自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另外德國的寶馬、韓國的三星電子亦位列榜內。不過,日本雖然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卻並未有一間企業能打入全球十大賺錢企業,多年來市場歸咎於日本經濟迷失二十年,管理層欠缺求變精神,未能捕捉互聯網企業轉型潮流。

    日本央行手上的價值4萬億美元日本國債(佔整個國債市場的一半),在美國大幅加息的貨幣環境下,日本央行繼續「以不變應萬變」,或是無可奈可的選擇。(資料圖片)

    央行持全國一半國債 終止買債難度高

    綜合來看,當前的日本貿易赤字問題,有可能陷入長期性,打破多年來日本處於貿易盈餘國的地位。原因是日本貿易赤字,加重日元貶值壓力,觸發資金沽日債,債息推高日本發債成本,倒過頭來又會令日本赤字問題惡化。

    市場當下正密切放大日本央行的一舉一動,特別是日本訂於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在選舉前日本央行會否出手,扭轉市場對日元貶值的一面倒看法,因為貶值已經令到市民不能忍受。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東京電視台於2022年6月17日-19日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6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無法忍受近期由於資源飆升和日元貶值而導致的價格上漲。

    今次選舉對於去年剛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而言,特別重要,如果因政策失誤引發民眾失望,進而導致參議院選舉大敗,那麽岸田首相的政權將舉步維艱。一旦形成國會眾參兩院「扭曲對抗」狀態,甚至有可能引發被迫下台的後果。不過,從日本宏觀的社會人口結構及產業轉移角度看,在日元貶值觸發的物價問題上,日本央行可以做的,相當有限。因為央行要減慢日元貶值,就必須放棄寬鬆貨幣政策,停止買債,對於日本央行手上的價值4萬億美元日本國債(佔整個國債市場的一半),將造成嚴重沽壓,對資本市場將帶來劇震。在美國大幅加息的貨幣環境下,日本央行繼續「以不變應萬變」,或是無可奈可的選擇。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