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美國通脹9.1%再爆表 中期選舉非常懸 | 巨子點評

    美國通脹9.1%再爆表 中期選舉非常懸 | 巨子點評

    美國勞工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份CPI按年上漲9.1%,為1981年11月以來最大增幅,預估為8.8%,前值為8.6%。此前,白宮發言人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就已提醒外界,美國6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大幅上升」。

    不論對於白宮,還是民眾,通脹率心理關口是10%,年底前會否壓住非常關鍵。目前看很難如白宮所言「這種情況已成『過去式』」。而第一個遭殃的是民主黨下半年的中期選舉。

    據英國《泰晤士報》消息,近三分之二的民主黨人不希望拜登再次競選總統,這是他在黨內遇到的嚴重反對。與此同時,他的支持率跌至新低。拜登的支持率為33%,這是自1946年以來美國總統任期內未曾見過的低水平。美國高通脹和暴力犯罪水平引發普遍不滿,

    據美國《紐約時報》民調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登記選民認為美國的方向是錯誤的。該民調宣稱,發現「普遍的悲觀主義情緒不但瀰漫於兩個政黨,也橫掃美國的每個角落、每個年齡範圍和種族群體、城市、郊區和農村。」。這是十多年前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以來該報民調的最低點。

    拜登支持率僅為33%,這是自1946年以來美國總統任期內未曾見過的低水平。(Getty)

    回到美國通脹情況本身,從數據上具體來看,6月汽油、住房和食品價格漲幅最大。當月美國能源價格按月上漲7.5%,按年大幅攀升41.6%。其中汽油價格按月上漲11.2%,按年攀升高達59.9%,是該數據自1980年3月以來的最大按年漲幅。天然氣價格按月上漲8.2%,按年上升38.4%,達到自2005年10月以來的最大漲幅。6月份電力價格也有所上升,按月上漲1.7%。食品價格按月上漲1.0%,按年上漲10.4%。

    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或在本月晚些時候再次大幅加息,7月加息75基點已是「基本設定」,市場現在認為加息100基點的概率也達到30%。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在9月再次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高達80%。

    去年以來美國通脹快速上升達到近40年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通脹率高只是通脹嚴峻形勢的一面,另一面是漲價範圍擴大。

    CPI細分項,推高通脹的作用,能源>食品>核心商品>核心服務:能源項目分佈普遍從小於2%區間上移至20%以上,食品項目分佈普遍從0-4%上移至6-14%,核心商品項目分佈普遍從0-2%上移至4-10%,核心服務項目分佈普遍從0-2%上移2-6%。

    能源價格高企是推高通脹最主要的原因。(Getty)

    而且去年以來,按年漲幅超過2%(央行通脹目標)的CPI與核心CPI項目的比例均大幅提高。

    從整體通脹看,美國CPI中價格漲幅超過2%的項目比例從2019年12月的38%上升到今年5月的84%。從核心通脹看,2019年12月至今,核心CPI中價格漲幅超過2%的項目比例,美國的從39%升至80%。美國CPI中漲幅超過2%的項目比例(90%左右)已接近或達到1990年代初期和1980年代初期的峰值,漲幅超過5%的項目比例達到1990年代初期的峰值(60%左右),與1980年代初期(90%以上)則還有30多個百分點的差距。

    另據彭博數據顯示,以美國近20年的數據為例,在通脹上行、通脹變寬的時期,通脹超預期的概率越大。比如在2003-2006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2021年至今。金融市場隱含波動率的情況也側面驗證了這一點。1990年以來,通脹上行、通脹變寬的時期,美債和美股的隱含波動率大多也會上升,通脹越超預期,金融市場的波動會放大。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美國高通脹已成為頑疾。一方面工資物價螺旋、預期自我實現等機制已經形成,另一方面經濟數據有一定韌性,短期很難迅速改善。美國物價飛漲一方面直接衝擊居民的實際收入,剔除物價的居民收入增速已經大幅走低,對未來的消費信心形成打擊;另一方面,聯儲局將不惜犧牲需求去加息縮表來平抑物價,意味着後續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都可能進入下行階段。

    美國銀行的經濟學家於7月13日更新預測,警告美國經濟恐在今年下半年進入温和衰退。該行預測,至今年第四季度美國實際GDP將萎縮1.4%,並在2023年實現1%的增幅。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也曾預計,美國經濟將於2023年年中開始陷入衰退,失業率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達到5.4%的峰值。英國《金融時報》調查顯示,近70%受訪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將於明年陷入衰退。根據彭博社經濟部6月中旬發布的預測,美國經濟到2024年年初出現衰退的可能性高達72%。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