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南非新毒株嚇壞全球投資者 此刻止損還是準備抄底|巨子點評

    南非新毒株嚇壞全球投資者 此刻止損還是準備抄底|巨子點評

    上周五11月26日,南非新發現的變異毒株嚇壞全球投資者,亞太歐美股市,有色金屬、原油、化工以及農產品普遍暴跌,恐慌指數漲至54%。

    其中布倫特原油和美原油的主力合約跌幅均超過10%,石油供需的不確定性較大,所以歷來原油價格波動要超過其他大宗商品。但10%以上的跌幅在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基本上都是出現在經濟危機初期。此刻,新毒株是否將打斷經濟復甦步伐,再次讓世界回到衰退之中?

    通常,只有在經濟危機中才能看到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巨子自制)

    2021 年 11 月 26 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突變株 B.1.1.529 命名為奧密克戎(Omicron),並定義為令人擔心的變種(Variants of Concern,VOC),和席捲全球的德爾塔(Delta)突變株同一級別。

    奧密克戎引起恐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遠超Delta的高傳播性。根據目前已知訊息,Omicron 並不是 Delta 的後代,而是一個獨立的新突變系列;Omicron毒株的突變非常多,RBD 區域有 10 個突變,Delta毒株在該區域只有2個突變。Omicron毒株出現之後,南非最感染者數量飆升。近兩周以來,南非豪登省Omicron毒株佔新感染的病例的90%。相比之下,Delta病毒需要3個月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此外,除了高傳播性,Omicron還很可能降低現有疫苗的效力。

    Omicron被發現後,交通運輸行業首當其衝,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採取入境限制措施。交通受限,原油需求大幅減少,再疊加多個消費國釋放石油儲備,以及恐慌情緒之下好倉獲利平倉,導致油價跌幅超過10%。然而從Omicron特性以及全球應對措施來看,新的毒株只能讓經濟出現波折,但卻難以打斷復甦的大趨勢。

    南非醫學協會主席安吉麗克·庫切表示,Omicron變異毒株的感染症狀「不尋常但很輕微」,「這是一種輕度疾病,症狀包括肌肉痠疼、疲倦,並伴有輕微咳嗽。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感染者並沒有失去味覺和嗅覺,也沒有明顯的症狀。」庫切還透露,一部分患者正在家中接受治療。從其言論可以看出,Omicron雖然傳播迅速,但對人身體的危害性似乎沒那麼大。

    11月28日,張文宏醫生髮文稱,這次南非的變種病毒出現有偶然性,但是是否會對目前的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構成威脅,需要兩周左右的觀察時間。

    即便Omicron比Delta厲害,其破壞力也未必能超過。原因在於2020年新冠病毒第一次爆發的時候,全球沒有成熟的疫苗、疫情管控以及治療經驗,只能摸着石頭過河,現在各國應對新毒株的經驗與去年不可同日而語。Omicron毒株被發現後,多國迅速響應,各地疫苗巨頭也在加緊尋求應對之法。

    曾主導阿斯利康製藥公司與牛津大學聯合研發疫苗的英國科學家安德魯·波拉德27日表示,他認為新毒株「極不可能」重演德爾塔毒株迅速傳播的情況,並且相信針對新毒株的疫苗可以「非常迅速」地研發出來。

    此前美國失業率連續幾個月快速下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加快減少債券購買。如今,新型變異病毒Omicron讓全球市場充滿恐慌情緒,很可能將改變美聯儲的Taper路徑。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或許將發出一些「鴿」派聲明。

    標普500指數目前為止比2020年疫情前最高點超出36%。在通脹壓力之下,美聯儲即便發出鴿派聲明,美股也不太可能因此而反彈太多。中信證券認為,與Delta毒株類似,新毒株對國內外經濟風險影響的差異很大。考慮到中國嚴格的防疫政策,以及疫苗接種率超過80%,並且加強針在全國有序推進,Omicron對內地的經濟的影響將遠小於其他國家。A股反而有可能因為避險情緒導致資金流入,易漲難跌。

    2020年滬深300指數漲幅很大,那些大藍籌股抵抗風險的能力強,所以滬深兩市那些被冠以價值投資之名的抱團股,有望被資本重新擁抱。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下滑,此時又面臨Omicron帶來的外部衝擊。2022即將到來,市場信心亟需政策面支持。考慮到2020至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比較保守,現在寬信用、寬貨幣的政策空間比較大。整體來看,Omicron對A股來說或許是一次利好。

    至於油價則需要考慮本周歐佩克(OPEC)組織即將召開月度會議,重點在於產油國如何調節石油產量。考慮到OPEC一貫態度,很難相信他們會在此時堅定增產。除非未來兩周有實實在在的證據表明Omicron威力遠超Delta,否則油價很可能逐漸恢復到每桶80美元以上。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