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晶片短缺影響產量 汽車大廠自研晶片或成趨勢│企業熱評

    晶片短缺影響產量 汽車大廠自研晶片或成趨勢│企業熱評

    疫情之下全球晶片短缺,汽車產業面臨交貨遲,甚至停產等風險。那麼,如何破局成為各大車企首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全球汽車諮詢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全球汽車市場因「缺芯」累計減產量已達934.5萬輛。最新宣佈減產的汽車商是法國雷諾(Renault S.A),該公司10月22日表示,公司預計2021年減產50萬輛汽車,這個數字約為雷諾2019年總銷量375萬輛的13%。

    一些超出常識的交車方案也在印證汽車晶片短缺正在深度影響着汽車產業。受毫米雷達供貨短缺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先後發布了「先交車、再補裝」的「新穎」交車方案。具體以小鵬汽車為例來看——10月27日,小鵬汽車在深夜向部分小鵬P5預訂車主推送交付方案時表示,因毫米波雷達供貨短缺,影響了車輛生產和交付時間。新的交付方案共包含兩種選擇,一種是等待提車,不要權益,按順序進行交付;另一種則為選擇軟件權益,簽訂補充協議,按順序進行交付,預計2022年3月31日分批啟動補裝雷達。同時,交付方案中也給出了補償方案:如車主選擇提車後補裝雷達的交付方案,將可獲贈XPLIOT 3.0/3.5輔助駕駛軟件。

    此外,美國開始要求台積電、三星(SAMSUNG)、英特爾(Intel)、英飛凌(Infineon)等晶片生產企業,交出企業核心數據,更進一步表明晶片短缺的影響已開始上升到政治層面。9月23日,美國商務部召集多家與晶片短缺危機有關的企業領袖舉行半導體峰會,會上美國要求晶片製造商、汽車製造商等公司自願交出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記錄、晶片需求等數據,以解決供應問題,美國當時定下的資料提供期限為11月8日。

    拋開疫情導致的越南、馬拉西亞等晶片代工大國的生產產能下降等因素來看,全球晶片的短缺與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緊密相關,人工智能、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等的發展都會增加對晶片的需求。此外,汽車智能化的推進也增加了對晶片的需求。據了解,傳統汽車的晶片數量大約在500至600個左右,隨着自動駕駛、新能源等功能的增加,現在的晶片數量大約在1,000至1,200個左右了。另據市場研究與諮詢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各級別汽車功能晶片搭載數量都在逐年遞增,目前汽車平均約採用25個功能晶片,一些高端車型已突破100個。

    這意味着,即便疫情過後,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恢復了晶片產能,全球晶片依然有可能吃緊,汽車晶片也依然會面臨並不寬鬆的局面。

    或許是對此已有預料,2021年以來,日本、韓國、美國,以及歐盟(EU)都先後發布了將重點發展晶片的國家戰略。近日,歐洲汽車行業協會進一步呼籲,加強晶片業自主發展,減少對外依賴。《華爾街日報》則稱,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已經表示,將開始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自己的定製晶片,但不涉足晶片製造。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2020年開始與英偉達(NVIDIA Corporation)合作,現在有跡象表明,該公司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

    基於此,或許可以這樣推斷,汽車廠家自研晶片將成為一大趨勢。拋開製造能力來看,晶片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汽車的性價比。其實,這一趨勢在智能手機產業上早已開端,華為手機有自己研發的麒麟晶片,蘋果公司在2021秋季第二場發布會上也推出兩款自研晶片——第一個叫M1 Pro,第二個叫M1 Max。

    換言之,由於晶片在汽車製造上應用的越來越多,如果某個汽車廠商有了自研的晶片,又能在製造領域掌握一定的話語權,該汽車品牌自然能夠在競爭中脱穎而出。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