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史上最慘烈的產業大戰拉開序幕 席捲中國多省

    史上最慘烈的產業大戰拉開序幕 席捲中國多省

    史上最慘烈的產業大戰,開始了!

    作為工業中的工業,汽車產業向來是屬於超級/特大城市的榮耀。但讓人震驚的是,這股造車狂熱,已經從一二線城市蔓延到了十八線小縣城了。

    當前,縣長們的目光正齊刷刷投向新能源汽車產業。

    宜興、德清、桐鄉、清河、昌樂……

    這些聽都沒聽過的十八線縣城,都在百億級汽車產業的夢想上矇眼狂奔。

    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中華大地上湧現出近500家新能源車企。要知道,美國、歐洲和日本加起來都只有不到100家。

    從河南到四川,從江西到福建,許多基礎薄弱的地級市誓與北上廣一爭高下,它們不惜掏出幾十年攢下的老本,逐鹿「新能源汽車之都」。

    暗流翻湧。

    無論成與不成,這都是一場改變中國經濟版圖的大戲。

    中國轎車鄙視鏈的盡頭,絕不是什麼洗浴之王凱迪拉克,也不是爛大街的某利。

    至少,它們都在帝都的泊油路上奔馳過。

    我們還有很多的新能源車,從出廠到報廢都只活在「十八線小城鎮」。

    國機智駿GX5。號稱0-50km/h加速只要3.9秒,速度比奧迪還快。

    易咖kiki,官方宣傳語裏有一句話:隨時迎接 「注目禮」。

    新吉奧EM10,充電一小時,通行兩三天,只要59800元,今晚開回家。

    速達SA01, 只要24分鐘就能充滿電,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車沒電了。

    雲度π1 PRO,綜合續航高達430KM,已獲得314項專利。聽起來很拽的樣子。

    天際ME5,號稱是「輕奢國民新能源車」,售價14.99萬。

    德瑞博FT-D8,自我標榜是「中國微型新能源SUV領導者」。不知道,五菱宏光同不同意?

    凱翼軒度,據說得了個「2021年度設計車型獎」,售價不到十萬。

    ……

    我敢保證,不管你是多少年的老司機,掘地三尺都很難見到這些車子。

    你撞上它們的概率,不亞於中一次彩票大獎。

    之所以見不到,表面看是它們的銷量少得可憐,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它們誕生於缺錢、缺人、缺技術的小地方,打一出生就決定了主攻市場為「五環之外」。

    先來看看縣級代表隊的魔幻現實主義大戲!

    河北邢台下邊的清河縣,一個GDP只有147.7億元(2020年數據)的小縣,居然連搞了三個汽車生產基地,佔地450畝的御捷一廠、佔地340畝的御捷二廠、佔地825畝的御捷三廠。

    看這個規劃圖的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上汽或廣汽的新基地呢!

    但御捷汽車的實際行情很差,銷量逐年下滑,有兩個工廠基地改為商品房用地。後來連老闆都換人了,名字也改成了「領途汽車」。

    換了馬甲後,新老闆的藍圖更加雄偉,甚至立下了「年產50萬台整車」的Flag。

    要知道,GDP是清河縣一百倍的南京市(16355億元),2020年的汽車產量也不到40萬輛。

    新老闆還說,自家的產品將會成為A00級細分品類超越五菱宏光MINI銷售業績的一匹黑馬。

    有夢想的人總是了不起。

    柳州人憑藉全省的厚愛,以及半個多世紀的工業沉澱,才堆出了五菱宏光MINI的神話,年銷售42.6萬台。

    而清河縣的領途汽車,去年一年終於賣出了5967輛。

    浙江湖州市,有個城鎮人口不到30萬的小縣城德清。

    看看人家的廠區鳥瞰圖,什麼叫做氣勢如虹!

    圈地1450畝,單一期用地就有829畝,相當於77多個足球場那麼大,計劃投資120億打造世界級「氫谷」。

    不過,2021年9月,當記者去氫谷產業園實地考察的時候,偌大的基地不見人煙,只有一座已經荒廢的兩三層建築,工地上幾乎全是荒草。

    該項目的公示牌也已破爛不堪,門口還貼着一張農民工維權告知牌。

    江蘇如皋市,一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23.8%的超高老齡化縣級市,卻揚言要做「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說幹就幹!

    當地政府拿出了最好的地塊,先後砸了幾十個億,賽麟汽車、陸地方舟、康迪電動車、青年亞曼等整車企業一夜之間拔地而起。

    不到十年時間,這些車企全部撲街,前後就只賣出幾十台「老頭樂」。

    以往熱火朝天的生產基地,如今成了堆滿破銅爛鐵的荒草地。

    山東昌樂,一個靠種西瓜出名的農業縣,在2016年就喊出「打造500億級產業集群」的口號。

    那一年,昌樂縣尚有4198户家庭沒有脱貧。

    但這並不妨礙它搞出了3個新能源汽車品牌,雷丁、漢唐和比德文(BYVIN)。

    打造自主品牌,就是這麼信手拈來。

    直至今日,中國總共有近500家新能源車企。

    被搗騰出來的汽車,多數曇花一現。

    有的,是剛在車展上露個臉,轉過身就拖去當廢品賣;有的是剛下線,就註定了進博物館的命運。

    這些染指自主整車品牌的小城市,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類是缺人才的。可以江蘇鹽城為代表。

    鹽城有一家新能源國企,江蘇國新新能源乘用車有限公司。

    這些年來,鹽城的人口一直在不斷減少。2020年鹽城常住人口為670萬人,相較於十年前的726萬人,減少了足足54萬人左右,相當於抹掉了一個縣。

    人才如此凋敝的情況下,鹽城市居然還打出「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旗號。

    第二類是財力不強的。可以四川宜賓為代表。

    說起宜賓,我是挺佩服這座城市的。

    明明是長江這條黃金水道最末尾的港口城市,出趟海都要十萬八千里,卻給自己想了個slogan:

    萬里長江第一城。

    高,實在是高。可能是習慣了化腐朽為神奇,宜賓也想在汽車產業上乾點小奇蹟。

    這裏一直沒有一家屬於自己的汽車製造廠。沿江的兄弟,哪個不是全國有名的「汽車城」,重慶有長安汽車,武漢有東風汽車,蕪湖有奇瑞汽車,南京有依維柯,常州有理想汽車,上海有上汽集團。

    2017年,宜賓市終於等來了翻身的機會。奇瑞集團旗下的凱翼汽車,銷量一直萎靡不振,連續多年入不敷出。

    於是,宜賓市果斷出手。

    在財政收入只有235億元,還有5個貧困縣嗷嗷待哺的情況下,宜賓拿出了24.94億元買下了凱翼汽車51%的股權,並把企業總部搬到了宜賓市汽車產業園。

    請注意,這筆巨資只能買控股權,不包括汽車製造廠的建設和運營成本。

    但不管怎樣,大四川,終於有了本土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凱翼承載的不僅是宜賓人的造車夢,也是整個四川省的造車夢。

    等到汽車產業園有了點起色後,宜賓就憧憬起未來:「動力電池之都」、「千億汽車城」。

    計劃之恢弘,比登月工程還要令人興奮。

    要知道,2019年宜賓工業增加值為990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宜賓」了。

    不過現實很骨感,凱翼汽車2021年全年共銷售20123輛,按年下降34.04%。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全國新能源汽車2021年的銷量按年增長1.6倍。

    第三類是缺乏產業基礎。可以福建莆田為代表。

    在這裏,可能醫院比技工還要多。這座素以假鞋聞名的小城市,居然搞出了一個聽起來高大上的汽車品牌——雲度新能源。

    這台車的製造商很早就立下了flag,「2025年躋身國內純電汽車品牌前三強」。

    它敢這麼吹,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

    當蔚來、理想和小鵬還在設計車型的時候,雲度的量產車就已經下線了。

    當蔚來、理想和小鵬還在通過代工模式生產新車的時候,雲度汽車就已有了自建工廠。

    直到現在,理想汽車還沒實現出海夢,而云度汽車早在2017年就收到了海外訂單。

    為了支持雲度汽車的發展,莆田市真是操碎了心。

    雲度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就出資5億收購其他股東的股份。雲度賣的不好,就叫出租車公司下訂單,出台下鄉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買車。

    據我個人的統計,如皋、三門峽、安陽、宜賓、株洲、威海、德州、贛州、淄博、淮安、鹽城、徐州、肇慶等13個小城市都制定了「千億汽車產業」的目標,加起來就是一萬三千億。

    一萬三千億是什麼概念?

    吉林省2021年的GDP便是1.3萬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國汽車市場容納不了這麼多汽車公司和「汽車之都」,多數城市都會以慘敗收場。

    那為什麼,這些小城市還要不惜一切代價去追逐「新能源熱潮」呢?

    很簡單,在所有的經濟門類裏,汽車產業的搞錢效果最好,對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最強。

    汽車生產能帶動10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汽車製造業每增值1元,可以給上游和下游產業帶來3元以上增加值。汽車產業裏一人就業,可以帶動6-7個人在社會相關行業就業。

    而且,歷史上並非沒有小城市突圍成功。

    柳州、蕪湖和保定的故事,都可謂傳奇。在造車之前,這些地區的經濟基本面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和星星點點的手工作坊,一窮二白三落後。

    正是柳汽(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和長城等汽車企業的強勢崛起,讓這三個城市實現了華麗的逆襲,一舉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有名的工業市。

    柳州、蕪湖和保定都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所以,大家一擁而上,堆出百城造車大戰是很「正常」的。

    可能你會問了,就算要搞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可以學「上海+特斯拉」、「合肥+蔚來」的引進模式嘛,為什麼偏偏要從零開始打造自主品牌?

    不是不想引,而是引不來呀。

    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這樣的高端成熟品牌,主力消費人群在一二線城市,為了靠近市場和招攬人才,必然會把研發和設計總部設在大城市,怎麼會降尊紆貴去小城市?

    願意跟小城市合作的,往往是賈躍亭和龐青年這樣的神人。

    你去問問連雲港、六盤水、鄂爾多斯、石嘴山、海寧、泰安和如皋的父老鄉親,就會知道套路有多深。

    最可憐的莫過於石嘴山,給青年集團配了價值10個億的煤礦,然後就被龐青年迅速轉賣套現。而石嘴山一年的財政收入才20多億元啊。

    基於以上考慮,宜賓、莆田、威海、三門峽等城市決定親自下場造車,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在燃油車一統天下的時代,中國就興起過一波造車狂潮。

    80年代末,河南焦作的農民姚大軍曾靠手工敲打出了一台汽車,取名叫「長劍」,在90年代初一度還賣到脱銷。

    1993年,銷售6000多輛,產值2.3億多,給焦作市貢獻利稅3600萬元。

    當時,焦作人把他當神仙一樣供着。就連火遍大江南北的鞏俐,也被這個農民「征服」了,做了長劍汽車的形象代言人。

    但是姚大軍偏安焦作,沒有及時搬到大城市,導致出現大問題。「打江山」的農民班底一直霸佔着企業的管理崗位,導致企業內部管理一塌糊塗。長劍汽車也招不到優秀的技術人才,那些在大城市生活慣了的精英怎麼肯來小地方。

    1996年底,「長劍」轎車全面停產,一代造車神話就此終結。

    像姚大軍的失敗者,真是數也數不清。我隨手一查,就找到了十八個失敗案例。

    雖然統計數據不全面,但可以看得出來,時間越往後,停產或破產的車企就越多。

    原因很簡單,2018年之後,燃油車的總體銷量逐漸下滑,內卷越來越嚴重。

    所以,現在還留存的燃油車品牌,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絕大部分總部都在一線或二線城市。

    如今進入新能源時代,小城市面臨的挑戰有增無減:

    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進步空間大,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的技術更新速度更快,小城市要隨時掌控技術前沿;新能源汽車與消費市場的互動性更強,電動車體驗店開到了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場;充電站和換電站的普及難度高,對城市基礎設施的依賴度更高……

    百城造車大戰的結局,或許不言而喻。

    一旦「賭車」失敗的小城市,將會面臨一系列苦果,上百億資金投入化為沉沒成本、上千畝產業基地淪為荒地、上千人口需要重新就業。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祝福我們的縣長書記們。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