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遭遇最慘清明檔,電影院逃不出「至暗時刻」

    遭遇最慘清明檔,電影院逃不出「至暗時刻」

    疫情三年,院線再度迎來了「至暗時刻」。

    原本在清明節扎堆定檔的國產片紛紛撤檔,清明節小長假僅有《精靈旅社4:變身大冒險》、《密室逃生2》、《草原大作戰》三部進口片上線,造成了清明節「無片可上」的尷尬境地。

    在全國影院影業率不足50%、國產新片全部撤檔的情況下,2022年清明節三天的「檔期」票房僅有1.1億元,也創下了近10年(2020年除外)清明檔的最低票房紀錄,2021年清明節檔期票房8.2億元。

    實際上,不僅僅是清明節,票房慘淡,是今年年初以來影院人不得不面對的現狀。9.13億元,這是2022年3月電影市場的總票房,創下了近10年來(2020年除外)的電影票房歷史新低。

    3、4月一直以來都是電影市場的「冷門檔期」,但在過去,院線還可以靠春節檔的長尾效應拉動3月初的票房,隨後靠進口大片填補市場空缺,比如2021年的《哥斯拉大戰金剛》、2019年的《驚奇隊長》等,都一定程度上拉動了3、4月的票房徵地大盤。

    但「今年春節檔影片後勁不足,進口片也根本起不到救市的作用。」電影行業從業者、影視博主電影温特表示。截至3月31日,單日工作日大盤依舊保持在1000萬量級,不斷跌破2020年復工以來的單日票房最低點。

    而今年3月以來接連上線的三部進口大片,在口碑和內容等多方影響下,並沒有取得過往進口片的優異票房表現。「總片長175分鐘的《新蝙蝠俠》,內容上並不是一部普通的爆米花片,而是一部暗黑文藝片,說白了就是一個粉絲特供向電影,想要看刺激大場面的進口片主要觀影受眾是不會接受的。同理,其他兩部影片也有口碑和題材等各種限制。」電影温特表示。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月球隕落》、《新蝙蝠俠》和《神秘海域》等進口大片的票房預測最終落點都在1億元左右。沒有頭部大片拉動,觀眾去影院的意願也隨之降低了。

    同時,國內電影發行方越發保守,都更想去爭取暑期、春節、國慶等大檔期,「雖然搏一搏冷檔期可能會出現『黑馬』,但如今的市場環境,幾乎沒有人敢試錯。」電影行業相關從業者李強表示。

    「去年3月下旬還有《日不落酒店》等幾部千萬量級票房的國產新片上線,今年則是一部也沒有,原本要上的《迴廊亭》更是沒有過審。」電影温特告訴燃財經。

    這也導致國內影院尤其是中小影院艱難度日。據貓眼數據專業版顯示,截止3月30日,全國影業影院數5716家,全國營業率僅有47.55%。上海、天津等較大票倉城市,全市影院基本全部暫停營業。

    而即使營業的影院,目前的上座率也普遍不高,觀眾的觀影慾望也不強。北京觀眾小林告訴燃財經,上周工作日下班後,她一個人去電影院看《新蝙蝠俠》,結果自己一個人「包場」了。

    濟南某影院經理便表示,雖然自己的影院暫時還沒關門,但目前看來也離暫停營業不遠了。「現在的想法是,活下去就是希望。」

    01 進口片啞火,國產片撤退

    史上最「貴」春節檔過後,電影票房大盤就在一直走低。

    3月上旬,就出現了工作日單日票房不足2000萬元的情況,曾有院線工作人員發朋友圈感嘆,「單日1700萬元票房,平均每塊熒幕的盈利不足200元,影院開門的水電費都不夠付。」

    「情人節過後就沒有叫座的國產片了,600多萬元票房的《我心飛揚》已經算是賣得最好的一部。沒等到3月14日《神秘海域》上線,就有影院受疫情影響陸續關門了。」電影温特表示。

    而隨着疫情影響範圍的擴大,暫停營業的影院越來越多,原本定檔清明節上映的11部影片,也紛紛撤檔。

    3月25日,電影《人生大事》的官方賬號發表聲明,宣佈原定於4月2日上映的影片因疫情原因將延期上映,新檔期待定。隨後,《神探大戰》、《最後的真相》、《被害人》等國產片集體跟進撤檔。

    原本略顯擁擠的清明節檔期,只剩下《密室逃生2》、《精靈旅社4:變身大冒險》和《草原大作戰》三部電影。

    雖然此前不少業內人士都預料到清明節會有片方撤檔,但沒想到會全部撤走。「大家都以為《一周的朋友》會留下來,因為還有部分影院開門,大概還可以容納一兩部體量不大的新片。如果質量過硬,甚至有逆襲為『小黑馬』的可能。在25日當天,片方上午還發了拷貝資料,但下午還是臨時決定撤檔了。」李強告訴燃財經。

    即使將定檔4月8日的《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提檔到清明節,對票房的提振作用也不大。在電影温特看來,「最近的進口片上映的太密集了,而且這些影片也不屬於傳統視效大片,對觀眾的吸引力並不強,即使沒有疫情影響影院全部營業的狀態,也就是3-5億元票房的體量,沒有辦法起到靠頭部引領市場的作用。」

    而3月以來的數部進口片在國內電影市場失靈,也是早有徵兆的。

    「2017年,是進口片在國內市場衰落的轉折點。」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張先生表示,「其實從2015年開始,國產片已經開始逐步霸佔國內票房榜單。」

    到了2020年,進口片更是連年度票房榜前十也沒有進入,前十名全被國產片霸佔。且由於疫情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影響,2021年以後,進口片的數量和質量也在下降。

    想要做深度內容的進口片,由於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無法被國內觀眾理解或認可。《新蝙蝠俠》雖然在北美市場的評價很高,但在國內的評價卻不高,雖有粉絲和電影資深觀眾給予了影片豆瓣7.6分的評價,但貓眼平台評分僅有7.9。有觀眾甚至在看完後表示「浪費了自己3個小時生命,十足的大爛片」。

    而傳統視效大片也隨着故事老套、沒有新意,漸漸失去市場和粉絲。

    「此外,這與國內的引進政策也息息相關,因為國內一年只有34部進口片的份額,僅美國每年就能上映四五百部新電影,為了能夠實現盈利,從中選取引進的,自然是更『保險』、看起來賣座更好的片子,比如好萊塢等大廠的片子,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製片機構的影片,基本就不會引進了。」張先生表示。 引進類型單一,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

    「進口片當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但是要新題材、新內容,如果一直是這種讓觀眾審視疲勞的影片,最終的結果是讓觀眾『對院線徹底喪失信心』,這種片子還不如不上線。」某三四線影院經理王力無奈表示。

    02 網絡電影,又一「攔路虎」?

    進口片在票房表現上的失利,一定程度也跟國內市場晚於國外上映有關。

    在電影温特看來,《月球隕落》就因為海外市場更早上線,爛番茄新鮮度43%的消息傳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觀眾購票觀看。

    此外,流媒體的發展也影響了進口片的國內票房。3月11日在美國流媒體上線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雖然獲得了爛番茄新鮮度93%,豆瓣8.2的評分,但是因為「資源」早已泄露,不少感興趣的觀眾都已經在網絡上看到了原片,這直接影響了國內院線的引進。

    疫情影響下,線上觀影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大學生觀影趨勢白皮書》顯示,有大約七成的受訪者,願意選擇在移動端看電影。艾媒諮詢分析師也認為,近年來隨着線上電影版權不斷擴充,大學生線上觀影趨勢明顯。

    影片線下轉線上也一定程度能保證製片方的利益,至少能降低損失大部分投資的風險。因此,不僅國外流媒體在快速發展擴展,國內的視頻平台也開始積極支持網絡電影的發展。

    據《2021中國網絡電影行業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全網共上新網絡電影551部,雖然數量較上一年有所減少,但是網絡電影的正片播放量保持穩定,累計正片有效播放量達到112億。並且,網絡電影的貢獻率達到了線上電影市場的25%,實現了4個百分點的按年增長。

    《報告》顯示,多平台拼播的發行模式,也讓網絡電影的質量在不斷提高,2021年,《無間風暴》、《黃皮子墳》、《新逃學威龍》等11部影片的分賬票房超過千萬元。

    這也倒逼視頻平台對網絡電影的分賬模式進行不斷調整優化。3月3日,愛奇藝宣佈,從2022年4月1日起,愛奇藝網絡電影的發行模式將變為「雲影院首映」和「會員首播」兩種,並將從前六分鐘有效觀看分賬改為按時長分賬,讓觀眾「用腳投票」,讓影片靠質取勝。

    同時,騰訊視頻和優酷也分別公布了分賬電影新模式,結合影片口碑和播放量等進行激勵推廣,推動視頻創作者製作出更優質的內容。

    雖然目前來看,大力發展網絡電影,勢必會影響觀眾到院線觀影的意願。不過,在電影温特看來,隨着網絡電影質量提高,為了票房,網絡電影的必然會想先到院線「分一杯羹」,最終對院線並不會造成重大打擊。比如3月18日在線下上映的《鍾馗伏妖》,就是網絡電影先上院線,然後再轉網的案例。

    王力也認同電影温特的觀點,「網絡電影當然會對影院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絕對的。因為電影院是一個情感交流的場所,這是視頻網站取代不了的。」

    03 院線如何自救?

    受疫情影響,發行方不敢「上片」,今年3月以來的電影市場格外艱難,這也直接導致了大量影院關門。

    張先生的影院就是較早暫停營業中的一員,很多影院在關門後不得不選擇「斷臂求生」。

    即使是還在堅持營業的電影院,也很難度過當下的「片荒」難關。張先生告訴燃財經,「現在的影院大部分都是在疫情前的高點進入市場的,房租等基礎設施的費用都很高。因此就算疫情後有降租或免租優惠,影院的折舊攤銷依然佔據大頭,很多人都無法回本。」甚至有人悲觀地認為不如早點關門減少人力、場地等成本。

    「因為大盤遇冷上座率低,很多影院為了節約成本,會選擇下午或晚上開門,甚至有的晚上開門只放一場電影。」李強表示。

    而這種情況也不是近期發生的,早在疫情前,惡性競爭和不合理地擴張加盟,就已經有一定程度影響了院線的有序發展。「我們附近3公里範圍內就有數家影城同時競爭,這種惡性競爭和內卷讓不少影院在二三線城市根本無法活下去。甚至有一些電影院就是抱着『賺一波就走』的打算,直接在春節檔或者十一前開業,根本沒有長遠運營的想法。」張先生直言道。

    疫情則加速了隱患的爆發。發行方為了「求穩」更願意擠國慶、春節等熱門檔期,冷門檔期要麼沒有新片上映,要麼都是「爛片」,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觀眾走進電影院觀影的熱情。在李強看來,要想走出市場低迷,就必須有充足的重磅影片供應,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比如《蜘蛛俠3》這種大製作的視效大片。如果不解決內容供應問題,恐怕一多半的影院會堅持不下去。

    此外,各大影院也要考慮,尋求更多適合自己的業務運營和人才管理方式,進而實現開源節流,度過疫情帶來的難關。

    張先生表示,從2021年開始,他就開始通過精細化運營增加影院項目和數據統計等方式,為影院獲取票房外的收益。他在自己的影院開展了劇本殺、桌遊、棋牌室等線下娛樂活動,吸引年輕人走進電影院,同時劇本殺的劇本也做到跟熱映的電影有關聯,讓觀眾在看完電影后去玩劇本殺,不僅可以利用起影院的空餘場地,還能讓觀眾將對遊戲的「上頭」移情到影片本身。

    此外,張先生還在影院提供退票服務收取服務費、通過會員服務收取會員費等精細化運營,完善「影院+」產業鏈。此外,他還藉助數據統計,計算自己影院的全年客流量,與更適合的第三方票務系統結算,進而實現節流的目的。

    不過,現在電影院關門,張先生的這些創新運營方式暫時無法操作。「4月份我們影院應該就能開門營業了,現在最希望的是能夠五一檔的影片能夠正常上線,讓觀眾回到影院來。」

    2022年,包括張先生在內的全體電影院,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活下去。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