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15個副省級城市十年:誰在扛旗?誰是黑馬?

    15個副省級城市十年:誰在扛旗?誰是黑馬?

    之前本號分析過4大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過去十年沉浮情況,這篇文章,我們繼續來看15個副省級城市過去十年經濟、人口沉浮數據。

    副省級是城市級別的一種。中國的城市從行政級別上劃分可以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

    至於省會、計劃單列市這些頭銜都是功能劃分。

    行政劃分與功能劃分可以重疊,所以就存在很多副省級省會城市,如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等都是。還有很多地級市省會城市,比如鄭州、長沙、福州、南昌、合肥等。

    此外,還有5個既是計劃單列又是副省級的城市,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廈門。

    換句話說,這篇文章要討論的15個副省級城市,包含此前討論的5個計劃單列市。

    15個副省級城市名單具體為:

    深圳、廣州、杭州、成都、武漢、南京、寧波、青島、瀋陽、長春、大連、哈爾濱、廈門、西安、濟南。

    副省級城市的前身,其實都是計劃單列市。

    1983年,重慶獲批為首個計劃單列市,此後廣州、西安、武漢、瀋陽、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南京、成都、長春、哈爾濱,共計14個計劃單列市。

    1993年,國家又將原先的14個計劃單列市縮減至6個,只保留了重慶、深圳、青島、寧波、大連和廈門。

    同時,國家又在1994年,將原先的14個計劃單列市加上杭州、濟南,確定為16個副省級城市。

    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與計劃單列市頭銜自動取消。

    至此,計劃單列市數量從原來的6個減少至5個,副省級城市數量從原先的16個減少至15個。

    從那以後,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數量一直沒有變過。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年末,15個副省級城市中,有10個城市GDP在萬億之上,只有東北四大主要城市(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和廈門,仍在萬億之下。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其中,深圳的GDP已經登上了3萬億,是15個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突破三萬億的城市,廣州逼近3萬億,成都逼近2萬億。

    十年前的2011年,15個副省級城市GDP萬億城市,還只有廣州、深圳兩座。十年之間,增加了8個萬億GDP之城。

    從排名變化來看,廣州被深圳超越,杭州被成都超越,青島被南京、寧波超越,大連被南京、寧波、濟南、西安超越,哈爾濱被廈門超越。

    從增幅來看,15個副省級十年增幅最大的是成都,增幅高達190.5%。其次是廈門、西安、深圳、武漢。

    整體來看,大部分副省級城市的GDP十年內都實現了翻倍,有的甚至翻了近兩倍。只有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四座東北城市,沒能翻倍。

    其中,大連、瀋陽、哈爾濱的增幅在30%以下,長春也只有77.4%,大幅跑輸了平均增速,也大幅跑輸了全國大盤。

    東北四城經濟失速的原因非常複雜,簡單來說,和思維、體制、產業、人口、氣候都有關係。

    在這5個因素影響下,東北四大主要城市過去十年的資金總量、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進出口增長嚴重乏力,最終導致GDP的失速。

    資金總量方面,深圳2021年年末規模達到了11.25萬億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一,且具有絕對優勢。在內地城市排名中,深圳的資金總量也只僅次於京滬,位居第三。

    所謂資金總量,也即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它衡量着一個城市匯聚資金、匯聚財富的能力。

    顯然,在這方面,包括廣州在內的其他副省級城市,都無法與深圳相比。

    深圳之後,廣州的匯聚財富能力第二,杭州第三,成都第四,南京第五,武漢第六。

    排名十年變化方面,深圳超越廣州。十年之前,廣州匯聚財富量第一。

    此外,濟南超越青島、瀋陽,廈門超越哈爾濱、大連。

    資金總量增幅上,深圳以394%的絕對優勢,位居增幅榜第一。十年資金總量翻了近5倍。

    杭州、南京的增幅超過200%。其餘城市中,除了大連,增幅全在100%以上。

    財政收入上,深圳同樣在規模和增幅,穩穩位居第一位。

    當然,需要說明一點的是,15個副省級城市中的5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和廈門),都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這5個計劃單列市,相對於其他城市,可以獲得更多的財政留成。

    其他城市的財政收入,不但需要上交中央一部分,還需要上交省政府一部分,具體上交比例不盡相同。

    而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和廈門這五個計劃單列市,深圳權限最大,財政直接對接中央,無需向廣東省繳納。

    寧波、大連、廈門實行的是「單列不脱鈎」的財政政策,也即既要向中央繳納,又要向省裏繳納,但留給資金的比例,仍比一般城市要大。

    青島2012年之前,也與深圳一樣,財政直接對接中央。但青島自2012年起向山東定額上交6億元,此後每年基本按照5%的增幅往上增加。但總體來說,留成比例要比其他城市大得多。

    換句話說,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口徑上,五個計劃單列市具有明顯優勢。這是為何深圳的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具有絕對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杭州的一般預算內收入超越廣州,位居第二位。

    這仍是財權劃分模式導致的結果。事實上,廣州的全口徑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仍遠超杭州。但是由於杭州的自留比例要高廣州很多,才導致杭州的一般預算收入反超廣州。

    當然,從一般預算內增幅來看,廣州過去十年增速偏慢,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深圳、杭州、濟南的一般預算內收入十年增幅都超過200%。廣州、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的增幅,則都在100%以下。

    尤其是東北四座城市,增幅低得可憐。

    接着看工業增加值。

    15個副省級城市,無一例外都是依靠工業發家的。

    由於很多城市沒有披露工業增加值,所以無法全面了解15個副省級城市的工業實力排名變化和增幅變化情況。

    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圳的工業增加值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具有絕對優勢。

    深圳不僅是15個副省級城市中工業第一城,在全國所有城市排名中,同樣也是第一。

    數據顯示,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全國前三強城市分別為深圳(41341.32億元)、蘇州(41308.1億元)、上海(39498.54億元)。

    披露數據的城市中,大連的工業增加值,十年變化為負數,也即如今的工業實力,還比不過十年之前,不進反退。瀋陽、長春、哈爾濱想來也不會太好。

    接着看進出口。進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另外兩駕是消費與投資),對於一個城市的經濟帶動作用非常重要。

    進出口規模上,深圳仍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其次是寧波、廣州、廈門、青島。

    十年增幅方面,西安異軍突起,增幅高達338.6%。成都、寧波十年增幅也在200%以上。

    西安這樣一座不靠海、不延邊的內陸城市,何以進出口增幅如此耀眼?

    答案在於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雖然是由重慶發起,但西安後來居上。

    數據顯示,2021年,中歐班列(西安)全年開行達到3841列,佔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依靠中歐班列,西安的貨物可以通過火車直接出口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成都增幅亮眼的理由也是如此。來自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數據顯示,中歐班列(成渝)2021年開行量超過4800列,佔全國比例超30%。

    寧波表現如此優秀,主要是受寧波舟山港在2015年正式一體化影響,寧波舟山港2021年貨物吞吐量12.24億噸,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

    大連、長春、哈爾濱的表現則讓人大跌眼鏡,長春甚至負增長。

    相比之下,大連更讓人吃驚,因為長春、哈爾濱都是內陸城市,而大連可是和深圳、寧波、青島、廈門一樣,擁有深水港港口的沿海城市。大連十年進出口增幅僅12.4%。

    什麼原因?與其工業、產業不振有直接關係。工業增加值部分已經說到,大連十年工業增加值不增反降,如今的工業實力還不如十年之前。工業不振,產業不行,沒有多少可以出口的產品,進出口自然增加不起來。

    最後來看最關鍵的常住人口數據。

    人口是隨着資金流轉的,哪裏能賺到錢,哪裏能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哪裏便是人口流入之地。

    由於深圳、西安、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均未披露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所以為統一口徑,全部採用去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15個副省級城市,8個城市人口超千萬,其中成都超2千萬。

    此外,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名單中,深圳、廣州、成都均為超大城市。武漢由於疫情因素,七普人口失真。

    近日,武漢市公布了2021年統計公報,2021年年末1367.89萬人,相較於2020年年末,增加了120.12萬人。這一增量,其實是疫情之後,武漢經濟恢復,很多此前撤離的人口回歸所致。

    在這一增量下,原本武漢城區995萬常住人口,只差5萬進入超大城市行列的窟窿被填平,意味着武漢也正是晉級超大城市行列。在武漢市發布的工作報告中,已經以超大城市自居。

    過去十年人口增量上,深圳、廣州、成都以驚人的增量,不僅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冠亞季軍,在全國所有城市增量榜上,同樣位居第一第二第三。

    這剛好與匯聚資金能力相對應。

    西安增量第三,杭州增量第四。武漢真實的增量也在300萬以上。武漢市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武漢2021年年末較2020年,人口增加了120.12萬人,其實就是對此前失真人口數據的反饋。

    寧波、廈門、青島、南京、濟南的十年人口增量都在百萬以上。

    毫無意外,15個副省級城市人口增量墊底的是東北四個城市。其中長春由於在2020年吞併了公主嶺,名義上的常住人口十年增量為139萬,但扣除公主嶺之後真實增量只有52.8萬。

    哈爾濱是15個副省級城市人口唯一負增長的城市,也是27個省會與首府城市中,唯一人口流失的城市。

    整體來看,15個副省級城市,除了東北四城外,整體經濟、人口發展都很不錯,尤其深圳、廈門、成都、廣州、西安、杭州、南京、武漢、寧波,整體增幅非常搶眼。

    東北四城的拖後腿,有歷史遺留的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歷史因素在於,東北地區最早進入計劃經濟體制,在進入市場經濟之後,由於根深蒂固的體制和僵化的思維,導致它們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

    主觀因素在於,思維、體制、產業、人口。

    所以說,東北復興,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關鍵在於思維和體制要徹底洗牌,如果能夠實現突破,或許還有希望。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