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趙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守護中國經濟的「免疫系統」

    趙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守護中國經濟的「免疫系統」

    疫情以來,各省市為了防控疫情動態清零,按照網格化管控的舉措人為設卡,形成了大大小小具有割據形態的「疫區」。雖然這些舉措較好的控制住了疫情,取得了中國抗疫的偉大勝利,但是也對經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不利於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經濟體,全國統一大市場所具有的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的發揮,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下,內需對穩增長作用的發揮。

    中國的統一大市場,是大國經濟韌性的基礎,也是中國經濟的「免疫系統」。面對百年大變局演變為百年大亂局、大危局,中國只有堅持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地位不動搖,打通區域分割和消除循環堵點,發揮統一大市場在寬度、廣度和深度的空間緩衝優勢,通過空間換時間,用時間創造改革的窗口期進一步深化市場改革,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重大沖擊,繼續實現無危機增長,包括這次百年未有的大疫情。相反,如果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根基遭受破壞,比如各地以防疫為名義地方割據,物流體系遭到嚴重阻梗,人為因素造成營商環境惡化,企業對市場經濟的信念轉弱,維繫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不被尊重,那麼這個經濟體系的免疫系統就像人體的免疫系統遭到重創,可能會發生永久半永久性的傷害。

    在百年未有之大亂局下,底線安全思維至關重要。我們常說的經濟安全、能源安全、技術安全等,其實還有一個「安全」更加值得重視,那就是制度安全、體制安全。對中國來說,最大的制度安全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堅持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地位。但是最近幾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積累的市場經濟體制正受到多個重大風險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疫情爆發以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大國經濟優勢因為各個區域的「疫情地方保護主義」遭到削弱,很多質疑市場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的言論和思潮也塵囂日上,嚴重影響了原本受到疫情重創還在恢復期的羸弱的中國經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我們認為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針對疫情期間形成的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和各類削弱市場經濟根基的制度堵點,從各個角度進行全面的清理和疏通,保證中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制度安全」,為激發內需做好基礎保障,同時有力的回擊各種質疑市場經濟的不良社會思潮。

    全國統一大市場為何如此重要?打個比方,如果將一個經濟體看作一個人的身體,那麼市場體系就是它的「免疫系統」。經濟體系的一般活動,生產、消費、投資、流通、分配等,可能會受到周期性或暫時性的衝擊和破壞,甚至還會發生比較嚴重的金融危機,但是隻要經濟體的「免疫系統」沒問題,就能很快從暫時性的衝擊中修復過來。但是,如果這些衝擊是對市場體系本身的制度性、結構性衝擊,比如對法治體系、物流體系、競爭規則等市場經濟基礎設施的破壞,那麼這樣產生的傷害就是長期性甚至是永久性的。這個經濟體的「免疫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就很難抵禦各種內外部的不確定性衝擊,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免疫系統破壞了,一個簡單的感冒就可能是致命的。對一個經濟體來說,如果失去了市場經濟的韌性,一個很小的衝擊就會帶來巨大的傷害,比如嚴重短缺和惡性通脹。

    人體生理學為我們理解現代市場經濟的循環和免疫體系提供了啟示。一般來說對疾病有兩類觀念,也可以類比為「疾病清零派」和「帶病生存派」。完全清零派認為一定要將疾病藉助藥物和醫療手段的有形之手完全消除,當出現疾病的時候不惜服用各種抗生素來殺滅所有的細菌,從而將疾病對人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但過度治療尤其是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在將來產生巨大的副作用。帶病生存派則認為,人活着總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體內會攜帶形形色色的病毒和細菌。世界不是無菌室,生命存在的真相是「和光同塵」。只要人的免疫系統沒問題,中小型病痛都不過是一次暫時的衝擊,很快就能從傷病中修復過來。因此人體的養生之道並不是活在無菌的純淨環境裏,而是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能夠做到帶病生存,以便能在每一次的季節性疾病的流行中快速恢復健康。

    一個經濟系統也是一樣的道理,現代市場經濟似乎更類似於「帶病生存派」:也就是小病不斷,但導致毀滅的大病沒有;或者是通過各種小病,緩釋了得大病而崩潰的風險。的確,經濟有周期,有繁榮期也有低谷期,周期性的危機也是如影相隨,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特徵。那些為了消滅周期波動(馬克思經濟範式裏的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而加大有形之手控制的模式,雖然經濟的確沒了波動,但整個陷入了低水平的均衡。此時,整個社會的總供給和總需求曲線處於一個不斷收縮的狀態,直到收斂到並鎖定為一個總量短缺和集體貧困的均衡點。這個貧困和短缺均衡點有些是暫時的,會成為制度變遷的驅動力。有些則是長期的,因為其它非經濟的因素,比如社會、政治、文化、倫理等,都已經適應了這種貧乏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類似中國改革開放這樣的大事件就很難發生。此時的朝鮮就是這種鎖定狀態。

    放棄計劃經濟的短缺和貧困,才能迎來市場經濟的充裕和繁榮。當然市場經濟也不是完美的,周期性的繁榮和蕭條,以及階段性出現的各類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說明經濟系統與人體系統有某種類似,會面對各種「」生理性、季節性疾病」。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同的經濟體遭受衝擊後,表現也有明顯的差異,有些可以從衰退和蕭條中迅速走出恢復正常,有些則陷入「失去的x十年」和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為什麼不同的經濟體面對沖擊有不同的表現,主要原因是這些經濟體與人體系統類似,有不同的「免疫系統」。總的來說,歷史的數據和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經濟體和國家,經濟的韌性更大,對危機的免疫能力更強,更容易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恢復正常。相反,不以市場經濟為基本導向,或者市場經濟比較薄弱和結構扭曲的經濟體,在遇到外部衝擊時,很容易發生大危機,甚至將風險蔓延到社會、政治等領域,引起全面的崩盤。

    因此,市場經濟作為一個經濟體的免疫系統,承擔着經濟和金融風險緩釋和吸收的功能,防止小的疾病產生大的後果,即將經濟危機政治化、社會化,產生致命的政治、社會危機。這可能是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亂局下,中央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主要出發點。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本質首先是「市場」,市場強大的資源配置和要素動員能力,已經被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驗所證明;市場經濟遭到破壞,依靠計劃經濟造成的扭曲、短缺和貧困,也被改革開放的前幾十年教訓所證明。市場經濟之所以是一個經濟體系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可以自下而上的動員每一個看似卑微的個體,讓每一個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廠房車間的看似平凡的人,通過多元分工和交易而非某個特定的「計劃委員會的主任」來指定以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市場經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的、對個體充分尊重的資源配置模式。當然,它也是昂貴的、精緻的、複雜的,需要相兼容的法律體系、社會文化和信仰體系等配套措施支持的資源配置模式。一個真正強大的市場經濟的養成是不容易的,需要多年在正確的道路上積累。但破壞起來可能非常容易,這是市場經濟脆弱的一面,因為它是分散的,基於個人主義哲學基礎的。在中央發布的《意見》裏,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調「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強調「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等,就是看到了市場經濟體系的這些特徵。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本質其次是「統一」,市場經濟具有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全國統一起來才能發揮出這個空間優勢,也就是大國經濟優勢。市場規模的重要性可以從各個區域性國際貿易組織中窺豹一斑,比如歐盟。這些歐洲國家為了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不惜消除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隔閡統一起來,為的就是享用市場經濟規模效應的紅利。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是各地的地方保護主義產生的制度性障礙,有些都可能超過不同國家之間的阻力,造成了區域之間較高的「交易成本」。比如有些省市為了扶持當地的企業,或者為了偏袒納稅在當地的企業,阻擋其它地區競爭者的進入;比如嚴格的户籍制度,難以統一的社保等,對統一的要素市場建設形成了較大的阻礙。尤其是疫情期間,很多過度的防疫舉措讓出入省市比「出國都難」,對統一的物流體系、供應鏈體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些都是問題,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有問題才會有改革紅利,通過消除這些阻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因素,就可以釋放更大的增長潛力。

    有人擔心全國市場統一起來了,是不是意味着中央的權力上收,地方經濟的競爭活力減弱了。這個肯定不是《意見》的本意。統一的大市場,是中央提供的全國性制度供給(相關法律法規)和基礎設施(物流和交通體系),並沒有限制地方區域經濟活力的發揮,而是限制不公平競爭、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增加市場交易成本的制度障礙(很多是疫情防控舉措的後遺症)。相反,全國統一大市場這個平台建設好了,會更利於各地經濟的良性競爭,更利於消除行政性的尋租租金,更利於各地比較優勢的發揮,以充分的激發內需成為穩增長的中樞力量。這在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下尤為重要。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