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養老金全國調劑:廣東一地貢獻40%,哪些省市面臨「穿底」風險?

    養老金全國調劑:廣東一地貢獻40%,哪些省市面臨「穿底」風險?

    中國正在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2021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8.9%,65歲以上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這意味着,全國每5-6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

    人口老齡化,是難以逆轉的趨勢。影響之大,不侷限於經濟,更直接的衝擊在於養老金。

    目前,我國已有多省當期養老金收不抵支,而個別老齡化形勢嚴峻、年輕人口持續外流的省份,更是耗盡了過去幾十年來的歷史結餘。

    如何彌補養老金虧空,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

    為此,養老金全國統籌調劑制度橫空出世,成為繼財政轉移支付之後的又一大區域調節工具。

    養老金轉移支付,誰是最大貢獻者?

    這是2022年全國各省份養老金上繳/下撥情況:

    2022年,全國共有21個省份上繳2175億元基金,用於彌補其他省份(包括兵團)的養老金缺口。

    雖然接近2/3的省份都是貢獻者,但只有廣東、江蘇、北京3省市各自貢獻超過100億元,三省上繳合計佔比為65%左右。

    其中,廣東一省上繳額高達885.11億元,佔比超過40%,為全國最大貢獻省份。

    過去3年來,廣東累計為全國轉移了2000多億元的養老金。這使得廣東在第一經濟、財政、人口大省之外,又榮膺第一養老金轉移支付大省的稱號。

    與此同時,全國共有11個省份(包含兵團)獲得養老金轉移支付的傾斜,除了湖北之外,其他均位於北方。

    這其中,湖北連續三年獲得養老金轉移傾斜,這主要是疫情衝擊所致。

    在後疫情時代,隨着經濟反彈、人口迴流,湖北未來有望成為淨貢獻省份。

    整體來看,東北三省最受益。

    在2175億的養老金轉移總盤子中,遼寧、黑龍江、吉林分別獲得821.58億、819.9億、237.6億元,合計拿走了86%。

    過去幾年來,東北三省一直都是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受益者。

    畢竟,這是最早遭遇「少子化+老齡化」的區域,也是年輕勞動力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哪些省市的養老金底子最厚?

    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市場發達程度不一,人口結構天差地別,人口流動更是重塑了養老金格局,這就決定了不同省份養老金的形勢。

    這是2020年全國各省份的養老金「底子」:

    從各省結餘來看,廣東可謂一騎絕塵,以1.23萬億的養老金總儲備位居全國第一,超過同為10萬億級經濟大省江蘇的3倍。

    在廣東之後,北京、江蘇、四川、浙江躋身前五,這是全國養老金「底子」最豐厚的5個省份。

    對比來看,養老金「底子」相對較薄的5個省份分別是:

    寧夏、遼寧、西藏、青海、黑龍江。

    這其中,寧夏、西藏之所以在列,是因為經濟、人口體量較小,與其總人口、退休人口規模相比,養老金整體仍是富餘的。

    黑龍江、遼寧、青海,以及吉林、天津等省份,養老金結餘都所剩無幾,全部低於400億元。

    這其中,黑龍江是與廣東相對的另一個極端,這是全國唯一耗盡了所有歷史結餘的省份。

    黑龍江養老金已經多年收不抵支,早在幾年前就已耗盡了歷史積累,目前累計結餘-368.9億元。

    這背後,黑龍江經濟、人口形勢都相當嚴峻。

    2021年,黑龍江人口出生率僅為3.59‰,死亡率為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1‰,這一比例已經低於日韓等低生育地區水平。

    而其常住人口,在過去10年減少646萬的基礎上,2021年再次減少了46萬人。

    哪些省份養老金面臨「穿底」風險?

    相比總歷史結餘,可支付月數,更能準確衡量各地養老金的可持續水平。

    這是2020年各省份養老金可支付月數排行:

    可以看出,養老金可持續性最好的5個省份分別是:

    廣東、北京、西藏、雲南、安徽。

    養老金可支付月數存在一定風險的5個省份分別是:

    內蒙古、吉林、青海、遼寧、黑龍江。

    一般而言,養老金可持續性,與經濟發達程度成正比,與老齡化率成反比,同時還受到全國性人口大流動的影響。

    此外, 職工養老金的可負擔程度,還與各地的城鎮化率、產業發達程度息息相關。

    廣東恰恰是多者兼具的典型,經濟發達,老齡化率低,人口尤其是年輕勞動力不斷湧入,這就讓廣東處於全國養老金的金字塔尖。

    江浙滬,則面臨經濟與老齡化之間的張力。

    與廣東相比,長三角最大的短板就在於人口結構。我們曾用「二十歲的珠三角,四十歲的長三角」來形象概括兩地的人口格局,這也是養老金形勢懸殊的原因。

    根據最新統計公報,江浙滬人口出生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江蘇自然人口更是出現了首次負增長,而廣東則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上海老齡化率均已攀升到17%左右,浙江也突破14%,而廣東僅為9%左右。

    同理,雲南、西藏異軍突出,躋身可持續TOP5大省之列,則是低老齡化率的貢獻。

    部分北方省份,則是三者兼失,因此養老金形勢最為嚴峻。

    這些年,北方多個省份經濟面臨擠水分、增長動力放緩的困境,同時面臨少子化+老齡化+人口流失的三重困境。

    2021年,全國過半省份常住人口減少,其中多數為北方省份,而東北三省相對最嚴峻。

    數據顯示,黑龍江、遼寧、青海、吉林、內蒙古等省份可支付月份不足4個月。

    這些省份,基本都是養老金全國轉移支付的受益者。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老齡化日益嚴峻,全國養老金有沒有「虧空」風險?

    短期無憂,這是共識。畢竟全國職工養老金累計結餘4.8萬億,可支付月數約為14個月。

    然而,隨着老齡化不斷加劇,未來幾年或許會面臨一定風險。

    根據社科院報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赤字將會出現在2028年,累計結餘將於2027年達到峰值,並於2035年全部耗盡。

    為此,我國已經拿出了一系列政策儲備:養老金全國統籌、劃撥國資、財政補貼、延遲退休等。

    其一,漸進式延遲退休已在路上,未來退休年齡或延遲到65歲。

    延遲退休可謂一舉雙得,既增加了職工繳納養老金的周期,又延緩了領取養老金的時間。

    當然,由於涉及面廣、利益錯綜複雜,延遲退休不會一蹴而就,而是漸進而行。

    按照國際慣例,一般每隔3-6年延遲1歲。這意味着,最遲到2045年之前,男性退休年齡就會延遲到65歲。

    其二,財政補貼、劃撥國資充實養老金,正在成為主流。

    無論是財政,還是國資及其營收,都不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特徵,拿來充實養老金可謂題中之義。

    財政補貼早已有之,而劃撥國資則剛剛落地不久。

    根據財政部消息,2021年初,中央層面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全面完成,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

    根據測算,這些國資每年可帶來的分紅約為200億元,雖然對於平衡養老金收支缺口仍然作用有限,但邁開了第一步,未來就有無限可能。

    養老金全國轉移支付,是否公平?

    不同地區發展階段不同,人口形勢和流動格局不一,這就造成養老金在區域之間分佈的不均衡,這也是養老金全國統籌的現實基礎。

    不過,並不是說有地方存在虧空,其他地區就有補貼的義務。養老金轉移支付之所以有正當性,原因是——大國一盤棋。

    一方面,沿海大省背後,不乏外省勞動力的貢獻。

    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外來人口眾多,這些年輕勞動力不僅為經濟大省的經濟發展貢獻了一己之力,而且養老金也留在了當地,通過轉移支付進行均衡顯然有其必要性。

    七普數據顯示,廣東、浙江外來人口規模分別達2962萬人、1618萬人,佔比約為1/4左右,這些人口多數來自中西部人口大省。

    另一方面,不同區域資源稟賦不同,貢獻不一,通過轉移支付進行均衡是長遠發展之道。

    中國既有經濟大省,也有能源大省,更有農業大省。

    在產業、財政和養老金等方面,東部地區是貢獻的主力。在能源、糧食安全等方面,北方、西部地區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所以,既要看到東部地區的貢獻,也不能忽視西部和北方省份對於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性所在。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