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2021年數據亮眼!李寧有可能反超安踏嗎?

    2021年數據亮眼!李寧有可能反超安踏嗎?

    一條同樣價格的運動服,你是會買李寧、安踏還是阿迪,耐克?

    這兩年運動風成為潮流。今天有朋友和我說,他現在只穿安踏和李寧,因為便宜。我頭上冒出幾個問號:真的便宜嗎?

    最近,幾大「國貨之光」2021年度報告陸續披露,在這些數據裏,我們得以看到運動國潮們這些年經歷的跌宕起伏。

    01

    看了年報裏最近五年的主要經營數據,不得不感嘆,2021年李寧實在表現太優秀了。總營收225.72億元,按年增速56.13%,創下近5年來的最高。

    尤其和2020年4.2%的增速相比,2021年可謂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歸母淨利潤亦然,為40.11億元,按年136.14%的增速也是五年最高,更是2020年13.3%增速的十幾倍。

    得益於此,李寧2021年的毛利率、淨利率都達到了5年最高,分別為53.03%、17.77%。

    不過相比另一國貨巨頭安踏,李寧的差距仍在。

    2021年安踏總營收493.28億元,按年增速38.91%,雖然不是5年最高,但離最高點也相差不遠了。關鍵是從營收體量來看,安踏能取得如此增速相比李寧來說似乎更優秀一點。

    歸母淨利潤安踏2021年77.20億元,按年增速49.55%,相比李寧有些失色。蜜妹注意到2021年安踏的銷售及分銷成本增速較高,按年增長了近65%,為177.53億元。李寧該項數據為61.38億元,按年增速38.7%。

    體量更小的特步表現更弱一點,2021年營收100.13億元,按年增長22.53%;歸母淨利潤9.08億元,按年增速77.05%;毛利率41.7%、淨利率8.88%,比2020年都高了2個多百分點。

    02

    在蜜妹看來,國潮運動品牌2021年的亮眼數據,最大助推器應該是2021年為體育大年,冬奧會的預熱;以及前兩年因為棉花的事,「炒鞋」、「天價球鞋」等,其中涉及的阿迪、耐克等海外品牌,因此品牌形象收到重創,順勢推動國貨崛起。

    在運動國潮的幾大品牌裏,李寧和安踏又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對手,有點乳企裏蒙牛和伊利的意思。

    李寧是「體操王子」李寧在1990年創立的運動品牌,在廣東三水起步,因為有明星創始人光環加持,李寧的起步之路及其順利,1992年起就連續四屆奧運會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領獎裝備贊助商。

    期間李寧一直堅持的是外包生產輕資產路線,直到2019年才開始自建工廠,進入體育用品供應鏈上游的生產製造環節。

    安踏、特步則不一樣,他們是自建工廠代工起家,後面逐漸品牌化。比如安踏是1991年正兒八經成立,彼時在福建晉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門口第一次掛上了安踏的標誌。

    曾經的安踏,是遠遠比不上李寧的。2004年時,安踏體育營收只有3.11億元,當時李寧營收高達18.78億元,是安踏體育的6倍。

    2010年安踏體育營收74.08億元,比李寧的95億元還是要低。

    轉折點在2012年,在明星創始人紅利等吃得差不多後,李寧頹勢漸顯,營收敗給了安踏。那一年李寧營收66.76億元,安踏76.23億元。

    雖然期間受整體環境影響,大家的各項數據起起伏伏,但總體來看,從2012年以後,受雙方品牌戰略、管理等影響,李寧與安踏的差距開始越拉越大,曾經的「大哥」變成「二哥」,安踏徹底甩開了李寧。特步就不說了,一直不愠不火。

    03

    高增速的驅動當然不能只依靠體育大年。對於未來的想象力,在巨頭們的年報裏,蜜妹看到較多的詞彙就是:科技。這個詞很有魔力,帶上它基本就意味着價格低不了,利潤率有保障了。

    比如有「科技」加持的特步160X PRO,某東售價1199元;李寧飛電2.0,價格2099元,幾乎步入奢侈品行列。

    不過有一點挺好玩。2021年李寧的研發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在下降,從2020年的2.2%下滑至1.8%,當然研發支出還是增長的,為28.2%。

    安踏也差不多,研發成本比率降至2.3%,是近五年的最低值。要知道耐克、阿迪達斯等全球頭部品牌的研發費率普遍在10%左右。

    未來消費者是否會為高科技(高價格)的產品買單,還尚未可知。

    此外,巨頭們也都有着各自榮光背後的煩惱。

    比如李寧,這兩年很多人對其重拾興趣大概就是因為其主打的國潮概念。

    但有點尷尬的是,國潮的產品似乎現在銷量也沒那麼好了。標籤貼起來難,去掉更難。

    如在2021年底的李寧經銷商電話會上,其高管層就表示:中國李寧比較大的壓力是沒有太多運動屬性,更多偏潮流。目前垂直運動品牌越來越多,李寧要回歸運動恐怕不簡單。

    安踏也不輕鬆。此前因為收購FILA中國經營權業務,安踏增長迅速,但是2021年安踏體育旗下的安踏、FILA、其他品牌的收入分別為240.12億元、218.22億元、34.94億元,按年分別增長52.5%、25.1%、51.1%。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7%、44.2%、7.1%。

    雖然佔總收入比重依然很高,但FILA的增速已經顯出頹勢。2019-2021年,FILA品牌收入增長率從73.90%下降至25.10%。後續的增長潛力也讓人擔憂。

    市場是廣闊的,競爭是激烈的,品牌生命力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如此來看,「一哥」的王座似乎也有洗牌可能,拭目以待!

    親愛的蜜友們:歡迎大家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用今日詞彙在留言區造句,連續堅持一周,將獲贈《海龜交易法則》《基金定投:讓財富滾雪球》《滅火: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教訓 》等好書中的一本(任選其一,先到先得),不重複贈書。如能堅持一個月,將贈送神秘學習大禮包哦。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