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大宗商品的「暴力」波動,已蔓延至現實世界

    大宗商品的「暴力」波動,已蔓延至現實世界

    大宗商品與原材料的劇烈波動,已經造成消費者的支出劇增。

    近期,美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了現代貿易時代的歷史價格,而這「暴力」波動,正在撼動原本旨在緩解全球原材料波動性的期貨市場。

    這讓實際生產和使用天然氣、鋅或大豆的個人和公司業務變得複雜。這將「清退」投機者和其他人。一大批投資者離去,反過來又導致更劇烈的波動和更高的價格。

    俄烏衝突加劇了混亂,尤其是在能源和糧食領域。惡劣天氣和供應鏈問題,使得在某些地區交貨變得複雜。

    當價格上漲已經「淹沒」消費支出上漲時,無疑提高了美聯儲加息的壓力。

    01 萬物瘋漲

    2022年,美國天然氣價格上漲了79%。通常情況下,這些漲幅會在春天温和的天氣裏消失。油價從最近的高點下跌了約23美元/桶,但美國基準油價今年仍上漲34%。

    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煤炭、豆油、燕麥、菜籽;荷蘭的天然氣,巴黎和芝加哥的小麥、汽油、柴油、丙烷、棕櫚油、銅和錫,都在2022年創下新高。大豆、瘦肉豬、冷凍豬肚和鋅,也沒有太過偏離他們曾創下的記錄。

    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需求,推動了這一飆升。畢竟他們在有充足的儲蓄和政府刺激的情況下,已做好一切消費準備。

    工廠、礦山、鑽井商和農民正在努力增加供應。全球兩大大宗商品出口國之間的衝突,威脅到玉米、石油和小麥等重要市場的生產和交割。持續的天氣變化已烤乾農田,耗盡了燃料儲備。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大宗商品策略師特雷西·艾倫認為,能源、農業和金屬等各個領域的庫存,都處於極低的水平。他預計,這些商品的價格在2023年之前都將保持高位。「看來沒有什麼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她說。

    2020年春天,隨着世界大部分地區因疫情封鎖,大宗商品市場直線下跌。美國石油期貨在2020年4月首次跌入負值區域,以負37.63美元/桶收盤。一些賣家絕望到付錢讓買家來運走他們的石油庫存。

    也是那年夏天,股市開始出現了反彈的早期跡象。隔離措施驅動美國人翻建居住環境的意願。全國各地的房屋建築商都排滿了買家,他們希望搭建後院和家庭辦公室,並享受史上最低的抵押貸款利率。

    一直半死不活的木材期貨市場開始瘋狂上漲。2020年夏天,木材期貨價格在回落前上漲了近兩倍。2021年5月,2x4木方價格上漲四倍以上,之後在夏季又跌至疫情前的水平。而在冬季,價格又出現了上漲趨勢。

    儘管這是現代鋸木業最有利可圖的一段時間,但波動性依舊使得木材期貨交易變得十分危險。總部位於蒙特利爾的大型木材和紙漿生產商Resolute林業公司,在2021年春季出現4900萬美元的交易損失後,也清算了其所持有的期貨頭寸。

    一位公司發言人說,Resolute公司通過出售大量現貨木材,彌補了虧損,但隨後該公司決定退出期貨交易。這對一個參與者減少的市場來說,恐怕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最近,衡量市場活動水平的未平倉合約,大概是2018年5月的四分之一,當時木材期貨觸及了前指數高點。

    在此後一段時間內,木材期貨價格波動劇烈,導致了交易被鎖定在每日波動限額內,無法繼續交易。這也減緩了木材期貨的流動性,因為交易者無法解除質押,而這些交易是為了保護裝堆滿木材倉庫的價值而進行的。這些木材不是被運到建築工地,而是用來對沖潛在的交易損失。

    02 連鎖反應:交易與產能的「雙減」

    其他更多大宗商品市場,則是在2021年開始升温,開始了一系列混亂交易。

    中國和其他進口國開始增加庫存,這一舉措抬高了大豆和玉米的價格。惡劣的天氣又減少了南美種植區的收成。拉尼娜天氣現象,導致北部草原乾旱、小麥和燕麥歉收。

    多年一直拉低美國天然氣價格的供應過剩,去年消失不見了。當時,有史以來最熱的高温刺激了空調用電需求,乾旱也削減了西部的水電產量,創造出更多天然氣需求。

    去年秋天供暖季,天然氣衝到自十多年前頁岩氣湧入市場以來的最高價格。亞洲和歐洲的庫存較低、冬季臨近、以及俄烏衝突,引發了全球對液化天然氣的爭奪。

    去年12月底,液化天然氣取代俄羅斯天然氣,價格被抬高。某個荷蘭交易中心的基準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至一年的10倍以上。用電價格也在上漲。天然氣「消費大户」化肥廠,不堪忍受成本高漲,開始削減產量。

    為交易提供便利的交易所和銀行,通過提高要求交易者繳納的保證金來應對快速上漲的價格。這種抵押品被稱為保證金,可以在錯誤押注導致交易員違約的情況下,保護銀行和交易所免受損失。

    交易所運營商、洲際交易所公司(ICE)已經多次上調歐洲天然氣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利率,今年已達6次。

    即使上個月底為了對應油價回落而下調了利率,買方和賣方仍然必須為每兆瓦時天然氣提交70.70歐元或約77美元作為抵押品,而一年前對歐元的匯率為3.87,當時的交易價格是現在五分之一。

    這是個極端情況,但在交易所和交易管理銀行的推動下,大宗商品市場的整體利潤率都有所提高。利潤率上升導致交易員可以在市場上使用的資金減少,許多交易員紛紛平倉,而不是囤積更多現金。

    ICE表示,布倫特原油期貨單月合約所需的保證金為11920美元,合每桶11.92美元。這個數字是一年前利潤率的兩倍多。三周前公布最新利潤率時,每桶石油的價格從63美元左右飆升至115美元左右。

    交易商和分析師表示,交易大宗商品成本增加,風險加大,已經耗盡了市場流動性——即在不造成價格大幅波動或交易混亂的情況下,按預期價格進行交易的能力。

    過去一年,美國主要石油期貨合約的公開利率(即市場參與度)下降了25%,不到兩年前的一半。過去一年,對美國天然氣和小麥基準期貨的公開興趣也下降了20%以上。

    摩根大通的艾倫估計,隨着投資者和交易算法遠離動盪的市場,以價值衡量的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其開盤價在截至4月1日的一周內下跌了約940億美元。「在這些市場上交易的合約數量已經大幅下降。」她表示。

    量化經紀商有限責任公司(Quantitative Brokers LLC)運用算法為對沖基金、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交易代理。

    該公司的研究主管尚卡爾·納拉亞南表示,由於交易員們在非流動性市場上小心翼翼,避免輕舉妄動或造成大的波動,他們正在把大規模交易分解為小規模,從而使價格難以確定。

    納拉亞南說,買賣要約之間更大的差距,意味着幾乎每種大宗商品都存在更高波動性。

    納拉亞南通過計算得出,美國原油期貨的平均買入和賣出報價規模較一年前下降了81%,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天然氣期貨的報價規模按年下降了62%。玉米期貨報價縮水了75%。

    03 最大單日漲幅

    上個月,大宗商品交易公司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的首席財務官克里斯托弗·薩蒙,在瑞士洛桑舉行的英國《金融時報》大宗商品全球峰會上表示,「這種低效的期貨市場將影響到實體市場。」他這樣的公司,會依賴期貨市場來管理全球大宗商品運輸的風險。減少交易量,即意味着出貨量減少和價格上漲。

    在美國,期貨市場的混亂已經推高了消費者價格。在這個1月底,即將到期的天然氣期貨合約上漲了46%,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當天下午,隨着油價暴跌,旨在維持市場秩序的「熔斷機制」也開始失靈,比特幣交易一度中斷了十幾次。

    此舉的時機和精準性、以及涉及的交易數量都表明,那些被錯誤地押注於價格走勢的投機者,在交易進行到第11個小時開始爭相購買期貨。這種情況被稱為短期擠壓,與市場基本面幾乎沒有關係,但可以帶來大幅上漲。

    根據數百家燃氣公司的代表——美國公共燃氣協會(American Public Gas Association)的數據,向住宅用户銷售的許多燃氣都與期貨價格有關,期貨價格大幅上漲,意味着許多美國人在2月份支付的熱電費用將大幅增加。

    「這些較高的燃料成本必須轉嫁給消費者。」托克集團總裁戴夫·施裏弗在一封致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信中寫道,要求對油價飆升進行調查。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發言人對此拒絕發表評價。

    能源成本漲價尤其嚴重,這導致了家庭預算普遍吃緊。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Statistics)於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能源類大宗商品按年上漲48%。總體通脹率上升了8.5%,為198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數據,全球食品價格在3月份躍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04 後續

    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經濟學家估計,過去一年。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幅佔美國消費者支出的1.9%。而在2008年崩盤之前,這一比例為1.8%。

    在海灣戰爭導致油價上漲一倍、並使美國經濟陷入短暫的1990-1991年衰退時,這一比例為1.2%。20世紀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期間,大宗商品價格也曾飆升,消耗了美國更大一部分預算。

    儘管,強勁的工資增長有助於消費者跟上成本上漲的步伐,但高盛經濟學家預計,大宗商品價格將限制今年的經濟增長。

    中央銀行正在通過提高利率來應對。上個月,美聯儲官員批准了三年多來首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至0.25%至0.5%之間,並預計今年將進一步加息。

    投資者紛紛逃離高風險投資,湧入那些他們預計會跟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抵銷投資組合中其他領域通脹侵蝕性影響的投資。

    更高的利率引入了機會成本,降低了科技股「投機」的吸引力。科技股停止了多年的優異表現,導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下跌了15%。

    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今年表現最好的21只股票,均屬於能源、化肥或其它大宗商品生產企業。

    「每個人都在尋求對沖,」納維爾資管的首席投資官路易斯·納維爾表示。這位來自內華達州雷諾市的基金經理,一直在買進石油生產商的股票,比如康菲石油公司和EOG資源公司(Resources Inc.)的股票,今年以來,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分別上漲了39%和40%。此外,CF實業等化肥生產商的股票,也上漲最高至55%。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