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獨角獸Prenetics 擬購癌症基因檢測龍頭 前景看高一線|聶振邦

    獨角獸Prenetics 擬購癌症基因檢測龍頭 前景看高一線|聶振邦

    新冠疫情在環球持續已達三年之久,除了疫苗,大眾亦已意識到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所以不論疫情能否在2023年全面受控,預期基因檢測產業在疫情之外的領域,也將見蓬勃發展。其中在今年5月於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Prenetics(PRE),一直備受市場關注,由香港初創企業起步,最終孕育成「獨角獸」在美國上市。Prenetics剛剛亦公布擬收購香港癌症基因檢測龍頭公司,前景看高一線。

    Prenetics是一家全球性診斷和基因檢測企業,主要從事消費者健康、臨床護理和醫療和癌症基因組學三大業務,目前業務遍及英國、中國香港、印度、南非和東南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

    收購香港癌症基因檢測龍頭

    Prenetics上市後資金充裕,在業務發展部署上,管理層看準癌症基因檢測能助病人接受精準治療的殷切需求,Prenetics擬收購同為科學園園區公司的癌症基因檢測公司行動基因 (ACT Genomics),為集團上市後首宗收購交易。行動基因的強項是次世代定序技術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一款產品便可檢測到多個基因,例如有款產品可同時檢測到440個癌症相關基因。該公司現時共有10多款自家研發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行動基因於去年11月亦與另一家同為園區公司的善覓(Sanomics)合併,其主要服務對象為肺癌病人,共有11款產品。管理層期望透過是次收購行動,結合三方在癌症治療領域上的專業技術及知識,加上香港科學園的支持,為社會作出貢獻,引領醫療科技發展。

    據了解收購完成後,Prenetics將透過利用行動基因在組織及液體活檢中的次世代定序和生物資訊分析技術,以嚴謹的科學技術為患者在整個癌症過程中提供測試。筆者認為,今次收購定能產生協同效應,同時鞏固Prenetics在基因組學的領導地位,並加快集團成為癌症遺傳學及精准腫瘤學翹楚的進程。事實上,近年來行業裡不乏有很多類似的收購,就好像初創企業Foundation Medicine和Grail等, 前者在成立6年後,就被國際藥企巨頭羅氏出資獲得公司逾五成的股權,到2018年公司買斷時的估值已達到53億美元;後者則在2021年被全球最大的DNA測序公司Illumina公司以80億美元收購,可見美國投資者對在這個價值千億的藍海市場的熱度只增不減,潛力十足。現時在港癌症基因檢測費用介乎3,000至30,000元不等,故此Prenetics發展此領域業務將帶來無可限量的經濟效益。

    Prenetics 行政總裁楊聖武(中)出席產品簡報會,介紹各類型血液測試和無痛按鈕採血器。(麥鍵瀧攝)

    納入MSCI全球微型股指數

    另外,Prenetics於今年11月底亦宣佈獲納入MSCI全球微型股指數(香港)成份股,是國際資本市場認同其投資價值的證明。於2019至2021年集團收入分別約923萬美元、6,518萬美元和2.76億美元,相對2020和2021年增長6.06和3.23倍。就算今年受到中港疫情一度嚴峻所影響,截至今年9月底之本財政年度首三季收入約2.23億美元,同比增長5.83%。市場正在熱談明年初可望中港通關復常,故此預期Prenetics的業務又會提速發展。

    多種方式回購藉以回饋現有股東

    於宣佈獲納入MSCI的同日,集團亦宣佈董事會已批准其股份回購計劃。按照該計劃,Prenetics將在未來24個月內回購股票,總額不超過2,000萬美元,預算使用現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或未來的現金流作為股份回購的資金來源;此乃集團上市後首次開啟股份回購。根據計劃,Prenetics除了可通過公開市場交易,私下協商交易、大宗交易或其他法律允許的方式都可進行,並可同時採用多種方式回購,意味著集團可透過多種渠道進行穩定股價或對股價帶來正面助力的操作,藉以回饋現有股東。

    配合上述收購的協同效應、已獲納入MSCI指數和回購股份的多項利好因素,預期對Prenetics的股價表現中長期時間內產生不少正面助力,值得留意。

    【財經專欄】聶振邦(聶Sir).新股聶人|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