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過去10年,中國TOP 40城市人口增量排行

    過去10年,中國TOP 40城市人口增量排行

    得人口者得未來。

    在省會城市及主要經濟強市裏,誰是過去10年人口增長最多的城市?

    (國民經略授權使用)

    其一,人口增量十強城市:深圳、廣州、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重慶、長沙、武漢、佛山。

    從區域分佈來看,珠三角、中部和西部各有3城入圍,而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只有杭州一城進入前十,上海、蘇州、南京、合肥均在10名開外。

    從城市來看, 深圳、廣州、成都三城霸榜,10年人口增量分別高達713.6萬、597.6萬、582萬,相當於一個南昌或兩個海口的總人口規模。

    (國民經略授權使用)

    藉助龐大的人口增量,成都率先突破2000萬,成為中國第4個2000萬人口大城,而廣深人口直奔2000萬而去,未來5-10年都將躋身2000萬人口俱樂部。

    人口井噴之下,深圳已經收緊落户,同時取消人才補貼。近日,深圳出台新政,大專生失去直接落户,而從9月1日起不再發放人才補貼。(參閲《意外!這個超大城市突然收緊落户了》)

    此外,西安、鄭州、杭州、長沙、武漢等省會城市表現均十分突出。

    這體現出強省會的時代趨勢,省會不僅是經濟、產業的集聚高地,還是人口的虹吸之地,這一趨勢在未來有望加劇。

    其二,人口增幅最高的城市:深圳、拉薩、西安、廣州、廈門、鄭州、銀川、長沙、海口、成都。

    由於各大城市人口基數不同,由此導致人口增幅大相徑庭。從過去10年人口走勢來看,人口增量、人口增幅雙雙位居前十的城市只有6個:深圳、西安、廣州、鄭州、長沙、成都。

    (國民經略授權使用)

    拉薩、銀川、海口等地人口基數較低,數十萬的人口增量就能撬動起40%以上的人口增幅。

    相比而言,深圳、廣州、成都這些原本屬於千萬人口大城,還能保持40%以上的增速,可見人口吸引力志強。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城市是重慶。四大直轄市裏,只有重慶一省人口增量躋身十強。

    不過,由於重慶一市相當於一省,人口基數就十分龐大,雖然10年間增加320萬人,但實際增幅只有11.1%,僅高於上海、天津、南通等個別城市。

    此外,根據當地公報,2019年重慶户籍人口就高達3400萬人,重慶是為數不多常住人口低於户籍人口的城市,這意味着當地還有大量勞動力外流。

    當然,隨着重慶經濟和產業崛起,這一趨勢正在得到扭轉。

    其三,從人口總量來看,與10年前相比, 鄭州反超武漢,合肥趕超南京,西安反超蘇州,長沙反超哈爾濱。

    鄭州反超武漢,意味着中部人口第一大城易主。這也是數十年來,鄭州人口首次超過武漢。當然,這背後有疫情影響,也有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的依託,更不乏鄭州本身經濟的強勢崛起。(參閲《大變局!中部人口第一大城「易主」了》)

    合肥趕超南京。這是最令人意外的數據,這兩年,南京都市圈風頭之盛,蓋過了一眾省會。南京都市圈剛獲江蘇、安徽兩省共建,經濟腹地名正言順擴展到安徽境內,但南京人口卻不及合肥,這無疑是需要提升之處。

    西安反超蘇州。西安是這一輪城市擴張和搶人大戰的先行者。早在2017年,西安代管西鹹新區,為當地帶來不小的土地和人口增量。同時,西安在國內率先打響搶人大戰,為人口爭奪戰搶得一定先機。

    長沙反超哈爾濱。哈爾濱是這10年來唯一人口下滑的大城市,雖然險守千萬大關,但人口不增反降,而長沙則大增300萬人,順勢實現反超。(參閲《大擴容!中國又多了3個千萬人口城市》)

    其四,東北四大城市裏,瀋陽、大連依舊保持不錯的增長態勢,長春勉強持平,唯有哈爾濱負增長。

    東北人口下滑,已經是社會公認的常識,過去10年,東北整體減少1100萬人。但在東北,並非並非所有城市人口都在下滑。

    數據顯示,瀋陽、大連等中心城市表現良好,人口增幅與重慶等地相當,甚至反超上海、天津。可見,即使在人口外流之地,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仍不容小覷。

    (國民經略授權使用)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除了瀋陽、大連、長春之外,東北所有地市人口都在下降,一些城市甚至減少了上百萬之多,個別城市人口降幅超過20%以上。

    這背後,除了東北出生率低迷、老齡化率居高不下,由此造成自然人口增長率不斷走低,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人口外流。

    顯然,扭轉生育形勢非一日之功,但打造幾個強中心城市,尤其是國家中心城市,無疑有利於扭轉人口外流的速度。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