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通脹無牛市」?投資者要賣出股票麼?

    「通脹無牛市」?投資者要賣出股票麼?

    通脹的預期不斷升温是市場上最關注的熱點之一了,「通脹無牛市」像一條定理一樣存在於投資者心中。也難怪,疫情以來全球不斷「放水」,部分商品價格和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很多類「資產」估值已經高的離譜。投資者心慌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是投資還是要繼續的,怎麼應對呢?

    關於通脹問題的論述,各家研究機構都做了很多詳細的分析,投資者可以借鑑一下大家的智慧,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本人覺得在充分評估投資風險後,尋找出性價比高的投資機會即可,畢竟那麼多次通脹,大部分投資者也是躲不開的。

    中銀證券的研究指出,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全球已經歷了差不多十年的低通脹時期,使得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MT)開始大行其道。

    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MMT:

    只要通脹沒起來,就可以隨便印鈔票。

    這樣的情況下通脹是非常關鍵的經濟指標——通脹的持續上行會讓歐美國家貨幣政策收緊。

    通脹的預期起來了,大家都擔心嚴重的話,「放水」的邏輯就會被打破了,那全球資產不就大跌了麼?

    先不慌,我們來看一下最近三次通脹的情況。

    信達證券研究統計和分析了2000年以來中國發生過三輪通脹的情況。

    第一輪通脹2003-2004年。

    房地產市場化與加入 WTO 使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增強, 逐漸出現通貨膨脹的跡象。央行加強貨幣政策手段的應用,提準加息,採取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等,抑制投資過熱,同時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

    第二輪通脹2007-2008 年。

    強勁的外需導致中國出現了較大的貿易順差,外匯佔款增加央行被動投放貨幣,流動性過剩。豬肉價格的上漲和原油價格上漲分別拉動 CPI 和 PPI 大幅增加。應對通貨膨脹,央行頻繁加息提準,首次使用從緊的貨幣政策表述,針對居民消費價格過快上漲加強農產品生產和供給,同時抑制房地產熱。

    但這些措施並未抑制 A 股一路高漲,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機帶來熊市。

    第三輪通脹2010-2011年。

    在2008年採取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和房地產寬鬆政策影響下,2009年初,PMI觸底回升,信貸規模明顯超預期,PPI增速2009年12月起快速上行, CPI全年保持上升趨勢,央行政策轉向加房地產調控。

    2010年6月,受美聯儲開啓二輪量化寬鬆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漲。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更緊,提準加息凍結流動性。A股也因此經歷了快速上漲-回調-二次上行-牛市結束四個階段。

    回憶上面幾次經歷,2004年、2008年、2011年都是A股的熊市啊。不過,通脹無牛市,只是躲不開。

    因為每一次通脹並不一樣,帶來的結果很可能也是不同的。

    國金證券研究分析表明,在典型的通脹階段,股票市場表現取決流動性變化以及通脹對企業盈利的影響。

    一般來説,流動性領先股票市場見頂,股票市場領先通脹見頂。

    通脹上行階段股票市場的表現取決於流動性的變化,並且流動性往往會領先股票市場見頂。如果是這樣的路徑,可能股票已經大跌了,事後通脹大家都知道很嚴重了,也就沒意義了。

    另外普通投資者也很難分清楚每一次通脹的具體原因和結果是什麼。

    比如這次通脹反映在資產價格上的核心矛盾是聯儲和市場對於通脹的認知差異。

    假如各國央行對通脹的態度集中於短期,認為通脹是短期供應因素和基數效應的擾動,不太可能可持續,因此有必要維持大規模刺激。如果一直沒有政策緊縮,投資者過早的拋售資產,勢必會浪費賺錢的機會,再次高位買入就吃虧了。事後分析很清楚,局中人真的很難抉擇。

    兩難選擇怎麼辦?

    大家擔心很多「資產」估值太高嚴重透支未來收益,也擔心全球政策會因為通脹的影響而改變,還擔心手持現金更加「貶值」等等。

    可以嘗試一下尋找當下「收益風險比」高的機會,有些類資產估值很低股息率很高,長期看下跌的空間不大,向上收益的不小,投資者可以更加從容。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