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後疫情時代內地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

    後疫情時代內地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內疫情已得到控制,海外仍受疫情肆虐,為更好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持續影響,評估一攬子幫扶政策的落地效果, 2021年4月底,中國郵儲銀行採取隨機抽樣方式,對2642家存量小微企業客户開展疫情影響專題調研,從經營狀況、面臨問題、政策效果等方面對疫情後小微企業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調研發現,疫情後小微企業經營恢復良好,但利潤將受到擠壓。

    各項經營指標整體向好 營業額恢復明顯

    小微企業整體經營情況趨好,特別是企業營業額恢復明顯,大部分企業認為行業景氣度已恢復至疫情前八成,海外疫情對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基本可控。

    營業額恢復喜人,其他經營指標有待提升。調查結果顯示,70%的企業營業額高於疫情前正常狀態,26.6%的企業淨利潤高於疫情前正常狀態。其中住宿餐飲業、零售業營業額與淨利潤均好於平均水平,農林牧漁業、建築業、教育及諮詢行業恢復稍差。區域方面,全國小微企業經營情況復甦良好,其中華北地區小微企業營業額恢復相對較優。

    與營業額相比,其他經營指標仍有待提升,淨利潤、毛利率、回款周期、產能利用率等指標恢復到疫情之前水平的佔比不足30%。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行業景氣度整體恢復較好,行業差異明顯。超過50%的企業認為所在行業景氣度超過或恢復至疫情前正常水平。超過90%企業認為行業景氣度已恢復超過八成。其中居民服務業(64.8%)、交通運輸業(59.7%)、製造業(55.6%)等行業景氣度恢復至正常水平佔比較高,住宿餐飲業情況最差(37.2%)。但整體上仍有將近4成企業認為行業景氣度恢復至八成,説明小微企業經營仍有恢復空間。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海外疫情影響整體可控,非外貿企業稍有波及。約1/4的企業受到海外疫情影響,業務與外貿有關的企業約40%受到影響,業務與外貿無關的企業約20%受到影響。其中建築業受海外疫情影響最小(20%),中南地區受海外疫情影響稍嚴重(27%)。

    經營信心受到成本、需求等多方制約

    人力成本上漲,大宗商品漲價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擠壓小微企業經營利潤,終端需求不足導致企業不敢提價與擴張,價格未傳導至消費終端,小微企業經營信心不足。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人力、物力成本上漲成為主要困難。相較於疫情前正常水平,45.8%的企業反映人工成本上升,33.8%的企業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具有行業普遍性,所有行業均有超過44%企業認為人工成本較疫情前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呈現結構性,螺紋鋼、鐵礦石、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甚至創下歷史新高,導致製造業、建築業、農林牧漁業原料成本上升較為明顯,物力成本上升企業佔比均超過40%,其餘行業佔比在30%左右。

    分區域看,人員成本上升呈現全國性特徵,原材料成本上漲地區差異較為明顯,中南地區40%企業認為超過疫情前水平,其餘地區則在30%左右。

    調研顯示,將近40%的企業認為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其面臨的主要困難。其中製造業、建築業原材料上漲問題更為突出,分別有52.2%、45.5%的企業認為這是目前經營的主要困難,批發業和零售業的上述問題情況稍好,比例均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華東、西南、中南、西北地區用人成本問題較為突出,分別有45.5%、43.4%、41.2%、40.0%認為這是目前主要面臨的困難,東北、華北地區這一比例在35%左右。

    疫情管控導致人員流動受限同樣困擾小微企業,有42.9%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人員流動造成影響,其中華北地區情況相對較好,37.1%的企業受到人員流動影響,其餘地區在45%左右。

    小微企業暫無漲價計劃,利潤將被擠壓。面對經營成本的上升,將近80%的企業預計不會選擇上調產品價格,這將導致小微企業經營利潤被壓縮,調研顯示僅26.6%的企業淨利潤達到或超過疫情前水平,即使有超過50%的企業享受到了減稅優惠政策。其中製造業情況稍好,將近30%企業有上調價格的計劃,其中20%左右將在半年內上調,其他大多數行業不足20%的企業計劃有漲價計劃。從區域看,西北地區最為嚴重,超過85%的企業沒有上調產品價格的計劃,其餘地區這一比例在80%左右。

    終端需求不足,多數企業沒有擴張計劃。近6成企業認為提高產品價格無法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營業額,製造業情況最為樂觀,將近50%企業認為提高價格將提升營業額。從地域看,西北、西南地區需求相對疲軟,分別有67.3%、61.9%認為提升產品價格將導致銷量下降,無法提升營業額。

    大約有66.8%的企業沒有擴張計劃,其中居民服務業(78.7%)佔比較高,與行業屬性有一定關係,全部行業有擴張計劃的企業佔比均處於較低水平。從區域看,華東地區企業經營信心最弱,77.9%的企業沒有擴張計劃。

    小微企業受惠於一攬子政策 不平衡現象仍較為突出

    小微企業整體指標恢復向好與政府部門2020年實行的減稅降費等一攬子政策的關係緊密,國家稅務總局披露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2.5萬億元。地方政府的大力宣傳貫徹與銀行機構的推薦,使多數小微企業瞭解並享受到了優惠扶持政策,為小微企業的經營恢復注入動力,但行業與區域的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大部分小微企業受到政策助力。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企業享受到了減稅政策,超過23%企業享受到了社保減免優惠。僅8.8%的企業不瞭解大部分優惠政策,6.6%的企業不瞭解相關政策。建築業、製造業享受到稅收優惠佔比分別高達62.2%、61.1%,零售業、居民服務業稅收優惠享受情況稍差,佔比不足50%。從區域看,東北地區享受減稅政策的企業佔比較少(45.1%),其餘地區在53%左右。

    地方政府與銀行是優惠政策宣傳貫徹主要渠道。調研結果顯示,超過90%企業瞭解小微企業優惠扶持政策,其中超過60%的企業從地方政府的宣傳渠道知曉優惠政策,超過56%的企業從融資銀行推薦的宣傳渠道知曉優惠政策。其中從行業看,各個行業的政策獲取渠道基本相同,從地區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融資銀行推薦情況稍差,50%左右的企業從融資銀行知曉優惠政策,其餘地區則為60%,區域差異明顯。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得到緩解 但仍存在薄弱環節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清華金融評論授權使用)

    大部分企業的融資需求能夠滿足。疫情暴發以來,國家鼓勵普惠小微信貸投放,截至2021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6.67萬億元,按年增長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個百分點。調查顯示,將近85%的小微企業認為融資需求基本能夠得到滿足,其中建築業(77%)、製造業(82%)融資滿足度稍低,其他行業均在85%以上。西北地區企業融資滿足度較低(76.1%),華東地區最高(89.3%),其餘地區融資滿足度在84%左右。

    近三成企業融資成本下降。政府部門不斷要求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2020年12月發放利率為5.08%,按年下降0.8個百分點,2021年一季度貸款利率持續處於較低水平,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下降。調查顯示29%的企業融資成本低於疫情前水平,27%的企業融資成本低於去年同期水平。建築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與製造業融資成本下降範圍最廣,分別有40.2%、33.3%與33.1%的企業融資成本較疫情前有所下降。區域方面分化明顯,西南、東北、華北地區融資成本下降的企業佔比僅為17.4%、19.2%與21.0%,西北地區為25.4%,中南為32.9%,華東為37.6%。

    企業整體融資環境有很大好轉。超過4成企業認為融資環境較疫情前有很大好轉,5成企業認為疫情前差不多,不足3%的企業認為融資環境不如疫情前。西北地區情況稍差,有5.9%的企業認為融資環境不如從前。

    政策建議

    當前中國小微企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向好因素持續增多。與此同時,外部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依然眾多,小微企業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仍然面臨不少挑戰、風險與隱患,需要在繼續鞏固前期各項政策的基礎上,深化各項具體工作舉措,努力保持小微企業持續穩健發展。

    鞏固細化各項政策舉措、鼓勵各界宣傳貫徹扶持政策。一是根據小微企業盈利水平及時調節稅收優惠政策,在2021年12月稅收優惠到期後,評估小微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動態調節政策力度、範圍及期限。二是根據行業屬性、地區差異,「靶向」制定行業一攬子扶持政策,擴大小微企業政策受惠面。三是加大優惠政策宣貫,尤其是享受減稅政策企業佔比較低的東北地區,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對相關政策的宣傳與推薦,尤其是東北、西北、華北地區。

    持續優化多方營商環境,多維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一是壓實人員流動放開規定。避免疫情防控一刀切,在保證健康碼無問題的情況下能夠確保人員自由流動。二是強化招聘網站的監管,規範招聘平台運營,打通人才與用人企業信息牆,降低企業招聘難度與費用。三是多方面降低企業經營費用,維持普惠小微信貸政策,保持較低的融資利率水平,清理不當收費,減輕企業負擔。

    切實加強經濟預期管理,多方提振企業經營信心。一是組織專家進行經濟解讀、對大宗商品走勢進行分析,幫助企業理解經濟走勢,建立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合理預期,提前謀劃應對舉措。二是密切關注大宗商品的價格,整合信息渠道、強化產供銷管理、規範信息中介,降低企業原材料成本。

    合理審慎統籌政策規劃,妥善平穩安排政策退出。一是引導市場合理預期,審慎平滑安排信貸政策、稅費政策等扶持優惠政策合理退出,給予市場主體充分時間適應、調整。二是強化銀行機構管理,合理安排信貸投放,不搞信貸急轉彎,確保滿足企業經營需要。

    作者張大偉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企業金融部副處長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