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前華人首富職業生涯最後一戰?和黃醫藥回港三次上市首日大漲50%

    前華人首富職業生涯最後一戰?和黃醫藥回港三次上市首日大漲50%

    和黃醫藥此番回港上市,也讓前華人首富李嘉誠的醫藥版圖浮出水面。

    雖然已經退休三年多,但李嘉誠的造富神話仍在繼續。

    2021年6月30日,李嘉誠旗下生物醫藥公司,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黃醫藥」)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盤中漲幅一度超110%。截至30日收盤,公司報60.3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50.37%,市值達511.7億港元。

    和黃醫藥成立於2000年,由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於2015年成為長江和記的全資附屬公司)出資設立,主要研發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的抗癌藥物,是中國最早一批做創新藥研發的藥企。目前,公司已經推出了索凡替尼、呋喹替尼和賽沃替尼三種腫瘤藥物。

    上市完成之後,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仍是和黃醫藥第一大股東,通過子公司CKHGI、和記黃埔中國及HHHL持有公司39.2%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和黃醫藥此前已經分別在英國倫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加上此次成功登錄港交所,和黃醫藥已成為為數不多三地上市藥企。

    而隨着和黃醫藥此番回港上市,李嘉誠佈局20年之久的醫藥版圖也終於浮出水面。

    李嘉誠的中藥夢:主攻癌症治療,已進入商業化階段

    李嘉誠一直有很深的中醫藥情結,而成立和黃醫藥,正是其將個人情結上升為企業行為的重要一步。

    2000年,因為看好中國醫藥行業發展,李嘉誠旗下香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現在的長江和記實業)投資3000萬美元在上海張江註冊成立了和黃醫藥。成立初期,和黃醫藥的定位是開展創新植物藥的開發,進軍現代化中藥產業。

    2001年,和記黃埔邀請了時任輝瑞戰略部杜瑩加盟並執掌和黃醫藥,在她的帶領下,和黃醫藥增加了「抗癌創新藥」的新方向,並開始與禮來、阿斯利康等跨國藥企合作,逐漸形成了自主研發的能力。2005年開始,和黃醫藥啓動小分子抗癌化學藥的研究。

    在過去的15年裏,和黃醫藥選擇了腫瘤和免疫治療兩大領域,在腫瘤治療領域,和黃醫藥選擇了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膽管癌等實體瘤適應症;在靶點方面,和黃醫藥選擇了MET、VEGFR1/2/3、PI3K等靶點。Syk抑制劑、PI3Kδ抑制劑、FGFR1/2/3抑制劑和IDH1/2雙重抑制劑是和黃醫藥重點佈局產品。

    招股書顯示,和黃醫藥現有包括十種處於臨牀階段的候選藥物及另外七種處於臨牀前試驗階段的腫瘤及免疫候選藥物。核心產品是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賽沃替尼三種自主研發的腫瘤創新藥物。

    其中,用於治療三線結直腸癌的呋喹替尼和治療晚期非胰腺NET的索凡替尼已分別在2018年9月和2021年1月獲批上市,用於治療肺癌的賽沃替尼目前正在進行最終監管審評,有望最早在今年二季度獲批。此外,這三種藥物在海外市場均處於後期臨牀開發階段,進度最快的索凡替尼已於2021年4月在美國完成滾動提交NDA(新藥上市許可申請)。

    多個產品商業化上市的同時,和黃醫藥也在加速其商業化生產的步伐。2020年12月,和黃醫藥在上海張江新建生產基地,計劃未來5年投入1.3億美元,屆時新建的上海工廠將和現有的蘇州生產基地共同支持全球臨牀及商業化供應。

    成立至今未盈利,三次衝擊資本市場

    與大多數生物醫藥公司一樣,和黃醫藥成立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目前,和黃醫藥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塊,其一是腫瘤/免疫業務,負責新型抗癌藥物的研發,另一塊則是其他業務(商業平台),通過銷售處方藥和保健品獲取收入。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黃醫藥的綜合收入分別為2.141億美元、2.05億美元及2.28億美元。其中,處方藥和保健品銷售收入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貢獻了總收入的80.7%、86.9%和86.7%。

    (和黃醫藥招股書)

    然而,成藥的銷售收入遠遠不能滿足和黃醫藥的發展,成立至今,該公司尚未實現盈利。招股書顯示,和黃醫藥2018年—2020年的淨虧損分別為7480.5萬美元、1.06億美元及1.26億美元,呈持續擴大趨勢。

    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是導致和黃醫藥虧損的主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公司的銷售開支從2018年的1.35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58億美元和2020年的1.82億美元,按年增速分別為17%和15.1%,公司近三年的銷售費用佔總收入的63.2%、77.2%和80%。

    與此同時,和黃醫藥的研發費用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2020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4億美元、1.38億美元及1.75億美元。按年增速分別為21%和26.5%,近三年的研發費用佔總支出的53.3%、67.5%和76.7%。

    (和黃醫藥招股書)

    面對持續虧損,和黃醫藥選擇通過在資本市場融資「造血」。

    早在2006年和2016年,和黃醫藥就已經分別在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據媒體報道,公司此前研發投入的現金流,正是來自於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獲得,包括美國上市時融資以及從銀行貸款融資等。

    但是和黃醫藥現有的融資渠道並不能完全滿足公司未來的研發需求。在2021年3月17日的和黃醫藥媒體見面會上,和黃醫藥CEO賀雋表示:由於未來全球臨牀試驗的開展,研發投入將繼續提升,2021年可能達到3億美元左右,希望在2025年前後達到收支平衡。

    這或許是和黃醫藥此次選擇在港三地上市的原因。

    根據招股書,和黃醫藥此次IPO募資所得約50%將用於通過註冊試驗及潛在提交NDA申請以推進旗下新藥的後期臨牀計劃;約10%將用於支持進一步的概念驗證研究;約20%用於增犟商業化、臨牀、監管及生產方面的綜合實力;約15%將用作為潛在全球業務發展及策略收購機會提供資金;約5%用作營運資金。

    前華人首富的醫藥版圖:佈局20年,不只是和黃藥業

    在李嘉誠的醫藥投資中,並不是只有和黃醫藥。

    其在醫藥行業的佈局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當時,香港特區政府在成功抵禦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之後,宣佈將重點推動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的發展,以帶領香港走出經濟困局。而把香港建設成國際中醫藥中心(即「中藥港」)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

    在此背景下,李嘉誠聯合香港新世界集團鄭裕彤,投資50億美元打造香港「中藥港」

    2000年,擁有300多年曆史的中藥企業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李嘉誠果斷進行了投資,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此後,李嘉誠又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投資了老年人運動裝備企業SuperFlex和美國天然產品公司ChromaDex。據悉,李嘉誠在服用了ChromaDex公司旗下的抗衰老藥物Niagen後,對其大加讚賞,並將相關產品引入旗下屈臣氏銷售。

    除此之外,李嘉誠還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先後通過和黃藥業與多家企業合作成立合資醫藥公司,投資金額超十餘億元。

    2001年8月,和黃醫藥出資1.1億元,與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中藥一廠合資成立上海和黃藥業;

    2004年6月,和黃醫藥出資7.8億元,與同仁堂合資成立北京同仁堂和記醫藥投資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和黃醫藥出資1億元,與白雲山合資成立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和黃醫藥又與雀巢子公司雀巢健康聯手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研發中藥的胃腸疾病治療藥物。

    2019年11月6日,長江和記實業旗下的長江生命科技公司發佈公告稱,其美國子公司Polynoma花費近10年時間研究的黑色素瘤治療型疫苗seviprotimut-L獲得新突破。中期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服用該藥品的患者無復發存活期較長且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低,用於第二B或第二C期及60歲以下黑色素瘤患者尤其見效。受此影響,長江生命科技公司股票一度狂飆近178%,日最高漲幅近300%。

    截至目前,李嘉誠的醫藥佈局已經完成了從西藥到中藥,從癌症藥物到抗衰老藥物等多領域的覆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醫藥帝國」,如今和黃醫藥赴港完成三地上市,李嘉誠70多年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戰,也得以漂亮收官。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