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紫光陷入債務危機,能否涅槃重生?

    紫光陷入債務危機,能否涅槃重生?

    7月9日,紫光集團發布公告稱,今日收到北京一中院送達的通知,債權人徽商銀行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於2021年7月8日以債權人名義向北京一中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該消息發布後,在網絡上迅速發酵,一些自媒體見風就是雨,撰文暗示紫光要完蛋了。鐵流認為,自媒體關於紫光破產的報道是值得商榷的。

    紫光重整的根源是高負債

    近幾年來,紫光在半導體行業可謂是高舉高打,異常高調。

    2013年底,紫光先以18億美元收購展訊通信,後以9.1億美元收購鋭迪科,將中國大陸前三的兩家晶片設計公司整合到一起。2015年,紫光以25億美元收購華三公司51%的股權,獲得華三公司的控股權。2015年7月,網傳紫光意圖出自230億美元收購鎂光,但被美國政府禁止。10月,紫光準備出資38億美元收購西部數據15%股權,成為西部數據第一大股東,然後由西部數據出面,繞過美國政府的管制,擬以190億美元收購閃迪。但此舉最終也以美國政府幹預無疾而終。紫光試圖出資53億美元收購SK海力士20%的股份,但該收購傳聞最終也沒有結果。

    另外,紫光還和台積電有過「隔空喊話」,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既表示「對大陸紫光集團有意入股台積電持開放態度」,又表示「不能給董事會席位」。張忠謀還表示,「若要取得台積電的控制權,持股必須超過25%,那麼就必須花費近300億美元,相當新台幣1兆元」,言下之意就是張忠謀認為這個價格很少人能買得起。

    紫光不僅在海外收購上非常土豪,在國內建廠方面也非常捨得下血本,在武漢的存儲項目總投資240億美元。在成都的存儲項目總投資也達240億美元。在南京的集成電路基地(一期)項目投資額105億美元,整個項目總投資預期高達300億美元。在廣州晶片製造基地的計劃投資在報道中高達1000億人民幣。

    由於半導體項目具有高投資、長周期的特點,這導致紫光的大筆投資無法在短時間內為其創造高額利潤,因而紫光入不敷出,必然債台高築。2021年2月2日,紫光集團發布公告稱,集團全資境外子公司紫光芯盛20億美元債實質性違約。數據顯示,紫光集團已經有2100億負債,母公司清華控股也有3400億負債,高額債務使紫光揹負巨大壓力。

    紫光麾下企業發展良好 高負債是行業規律

    之前已經提到了,半導體項目具有高投資、長周期的特點,必須要有充足的現金流去支撐,否則就有資金鍊斷裂的危險。短平快的思路是不適合半導體行業的。在這方面,國內京東方和韓國三星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京東方被譽為「虧損王」,但正是依靠長期虧損經營,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面板上實現了對夏普、三星、LG等日韓企業的逆襲。三星、SK海力士則依靠僅二十年的虧損經營把曾經佔據DRAM市場50%以上份額的日本企業趕下神壇,並在存儲晶片領域獲得了非常高的市場佔有率。可以說,正是依靠政府輸血和舉國體制,三星得以在存儲晶片領域擊敗日本,成為該領域新的王者。

    在2019年,鐵流就曾預言,紫光會經歷京東方几年前曾經遭遇的困局,甚至會被一些媒體攻擊為「虧損王」,但這其實是行業發展的慣例,類似的歷程三星、SK海力士等韓國企業等曾經經歷過,只不過在政府輸血和舉國體制下,三星和SK海力士熬過來了,才得以撥雲見日,成為存儲晶片行業霸主。

    如今,一些自媒體嘲諷紫光陷入債務危機,本質上和當年一些財經分析師和自媒體嘲諷京東方是「虧損王」別無二致。

    必須強調的是,紫光麾下數家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比如從事手機晶片及各種嵌入式晶片開發的展鋭,在華為麒麟絕版後,紫光展鋭已經成為國產手機晶片的帶頭大哥,其4G手機晶片和5G手機晶片已經獲得國內手機廠商採購,並在主流網購平台銷售。紫光國微2020年實現營收32.7億元,淨利潤8.06億元,按年增長98.74%。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紫光國微的股價漲幅已達65%,總市值突破千億元。

    紫光投入最大的存儲晶片則在幾年內實現了從零到追趕國際主流的突破。當年,紫光海外收購頻頻碰壁的同時,積極在境外持續高薪尋找優秀的人才,並嚴格遵守國際商業的道德規則,「只帶人不帶文件」,堅持「自己的技術要靠自己研發」,紫光集團還聘請了在中國台灣省有「存儲教父」之稱的高啟全。在整合兩岸技術團隊之後,長江存儲開啟了自主研發之路,並在2017年完成32層NAND的小批量生產,在2019年完成了64層NAND量產,目前,紫光的NAND已經應用於隨身碟,SSD等產品上,在主流網購平台都可以買到,讀寫性能與國際主流產品大致處於同一水平。

    可以說,紫光這些年在半導體上的投入是巨大的,成果也是可圈可點的,目前的高負債完全是半導體行業特性導致的。只要扛過這一段困難時期,就可以涅槃重生,扶搖直上。

    紫光並非破產而是重整

    一些自媒體聲稱「紫光破產重整」,甚至還拉上北大方正,聲稱「北大方正、清華紫光雙雙破產」,言下之意就是紫光要完蛋了。然而,這種解讀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誠然,無論是紫光公司的報道,還是媒體報道中都把破產重整連起來寫,但這種描述方式很容易對大眾造成誤導。《企業破產法》規定的司法程序包括三種,分別是重整、和解、破產清算。重整是指利害相關人通過積極拯救陷入經營困難的企業,防止債務人企業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以幫助債務人擺脱經營困境,恢復營業能力。和解是指薇避免破產清算,債權人和債務人以讓步方式了結債務。破產清算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破產,公司「死亡」,債權人「瓜分」公司的遺產。

    根據《企業破產法》,債權人只能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和破產清算,不能申請和解,因而債權人無法對紫光申請和解。而從紫光公司的公告中「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於2021年7月8日以債權人名義向北京一中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這很明顯不是申請對紫光進行破產清算,而是申請對紫光進行重整。這次債權人申請重整,很明顯是認可紫光的價值,認為紫光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

    (紫光集有限公司公告/科工力量提供)

    必須說明的是,在企業高負債的情況下,重整並不是壞事,因為為了保護企業能夠「涅槃」,法律規定了重整期間營業的特殊規定,對重整期間特殊時間段加以營業保護,對某些權利人行使權力進行限制。比如在重整期間抵押權人不得主張處置抵押物以優先受償,通俗的說,紫光把設備和廠房抵押給了銀行,如果債務到期未清償,銀行可以主張變賣設備和廠房優先受嘗,但在法院受理重整申請之後,銀行就無法主張抵押權,只能在紫光完成重整,或重整失敗後破產清算才能主張抵押權。由此可見,重整並非是對紫光的懲罰,反而是對紫光的保護。

    簡言之,一些自媒體對紫光堪稱「幸災樂禍」的報道完全是在誤導大眾。至於為何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和自媒體門檻低,不夠專業有關;另一方面,不知是不是因為紫光的一系列出手太過「土豪」,導致一些人得了「紅眼病」,因而懷着「仇富」心態,每當紫光發生負面新聞後就各種酸。

    結語

    有鑑於晶片在當下對於國家的重要意義不亞於糧食,而紫光麾下一批半導體企業確實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成績,在這種情況下,決策者是不會輕易放棄紫光的,對紫光進行破產清算的概率極小,通過資本運作讓紫光擺脱債務危機是大概率事件。至於操盤手法,既可以是瘦身,比如把新華三、展鋭、紫光國微等業績良好的企業出售給國資公司;也可以是輸血,比如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

    鐵流認為,中國要想實現晶片自給自足,最好的學習模板就是韓國。上世紀80年代,韓國三星等公司充分利用存儲器行業周期性強的特點,以舉國體制為籌碼,在價格下跌、生產過剩的大環境下,逆勢瘋狂擴產,通過大規模生產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由此引發價格戰造成存儲晶片企業普遍虧損。然後依靠持續虧損經營擠壓競爭對手,並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

    現在,紫光就走在這條路上,是這方面的探索者,必然遭遇鉅額虧損問題。其實,趙偉國就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在數年前就表示計劃籌集3700億元為未來5年準備充足的「彈藥」。

    如今,現實比預期更為嚴峻,鐵流希望紫光能夠通過資本運作扛過這一段困難時期,在國家的幫助下,走三星的路,讓美日韓廠商無路可走!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