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曾經最強民族品牌 「味精大王」大敗局

    曾經最強民族品牌 「味精大王」大敗局

    又一個家喻户曉的國民品牌,沒落了。

    多年後回頭看,在上交所敲鐘上市,竟已經是它最好的時代。

    負面纏身

    不久前,24枚「蓮花系」商標悄然出現在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台上,這些商標的持有方,均為蓮花味精集團有限公司。

    「味精大王賣不動味精賣商標」的消息不脛而走。

    儘管蓮花健康緊急出面闢謠:蓮花商標所有人為公司前股東,拍賣與公司無關聯。但在網上搜索「蓮花健康」,與之關聯的消息也大多是負面的:

    今年5月28日,同樣在阿里拍賣網上,蓮花味精創始人李懷清車牌號為豫P88888的勞斯萊斯古思特,以250萬元的價格被人拍下。

    今年1月,蓮花健康前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夏建統,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被批准逮捕。此前,他已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懸賞30萬元通緝。

    再往前的2019年,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蓮花健康債權人國厚資本向法院遞交重整申請,公司面臨破產或易主……

    這個沒落的「味精大王」,也只有在一次次負面新聞中,才偶爾喚起大眾的記憶。

    上世紀90年代,蓮花味精是家家户户廚房裏的必需品,也是河南「四大工業名片」之一。

    看看蓮花味精的風光時刻:

    1994年,年產量達到10萬噸,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1997年,年產量達到12萬噸,產值22.3億元,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3.4%;

    1998年,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味精第一股」,市值7億。

    上市不到三年,蓮花味精僅出口量就達到了10萬噸,不僅在國內是名副其實的「味精大王」,在國外也是響噹噹的國產品牌驕傲。

    據說當時其所在的偏僻小縣城——項城,因為沾了蓮花味精的光,一躍撤縣設市,1993年正式升級為項城市。

    當時誰也沒有料到,這個項城人的驕傲,全國乃至全世界味精市場的霸主,會在上市之後的短短几年間,迅速走向衰落,並且一落千丈。

    巔峰時刻

    20世紀80年代,中國味精生產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併成為世界味精生產大國。

    蓮花味精便是在這一時期創立並迅速崛起。

    蓮花味精廠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周口味精廠。成立之初,味精廠技術落後、資金緊張,年產量也不過區區400噸。

    時任項城飴糖廠廠長的李懷清被調來擔任味精廠廠長,他在破舊的廠房裏立下「三最」計劃:在全國同行範圍內,生產規模最大、產品質量最好、經濟效益最高。

    帶着這個「痴人夢話」,李懷清發動職工自籌資金62萬,擴建廠房改造設備,又北上京津、南下江浙,從全國科研院校請來發酵專家、生物專家,組成味精廠的「智囊團」。

    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革,蓮花味精走上了巔峰。

    90年代的項城,空氣中總是瀰漫着一股濃烈的氣味。項城人都知道,那是蓮花味精廠的味道。作為河南省的工業名片,蓮花味精成了項城的經濟支柱。

    李懷清一時風頭無兩,他當選全國勞模,受邀進京參加國慶觀禮,還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縣裏的會議上,他可以輕易地打斷縣委書記的講話,詼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當地人眼中,這個身材微胖、皮膚白皙的中年男人,是項城呼風喚雨的王者——從項城東南走到西北,都是帶着「蓮花」標記的產業,「蓮花」系已經滲透到項城人的生活中。

    隨着蓮花味精集團業務的壯大,農田變成了廠房,不少人因此從農民搖身一變成城裏人,實現了生活品質的躍遷。

    鼎盛時期,蓮花味精有2.2萬員工,走在項城市的大街上,迎面走來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蓮花味精廠的員工。

    進蓮花味精廠工作,也是項城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據項城人董明明回憶,1992年,蓮花味精廠一個招工指標賣到15000元的天價,家裏東拼西湊,最後一狠心賣了豬羊,才給他母親買了一個指標,成為味精廠發酵部門的一名技術員。此後每逢過年走親戚,母親總會高聲說:「我在蓮花味精廠的發酵車間工作。」

    據說,蓮花味精的工人每個月能拿到80-90元的工資,快趕上當時縣長的工資了。

    帶着無限的榮光,1998年6月15日,蓮花味精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味精第一股」。

    當時整個項城都轟動了。

    1992年接父親的班,進蓮花味精廠工作的李金堂(化名),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激動萬分:

    「感覺蓮花味精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那時候,他每天快樂地騎着自行車去上班,想着靠這份工作,以後可以養老了。

    然而僅僅幾年後,「李金堂」們的養老夢就破碎了。

    一落千丈

    2003年起,廠裏開始拖欠工資,有時一拖就是幾個月。工人們每天看着晶瑩剔透的味精打包成袋,被卡車和火車運到全國各地,私下裏都在嘀咕:

    賣那麼多味精,錢都去哪兒了?

    錢都去哪兒了?要從蓮花味精上市開始說起。

    1998年的上市,和後來的股票定增,給蓮花味精注入14億的資金。

    手裏有錢之後,蓮花味精也開始大搞多元化發展。

    2000年前後,一間間帶有「蓮花」標識的工廠在項城拔地而起,那是蓮花味精投建的服裝廠、方便麪廠、礦泉水廠、麪粉廠、複合肥廠。

    這些多元化產業,沒有一個複製蓮花味精的成功,最後都打水漂了。

    再看主業味精。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味精行業已經走到了一個分水嶺:

    味精是一種化工原料提取物,工藝簡單,行業門檻低,到2000年前後,市場上充斥着各種味精品牌,市場趨於飽和。

    根據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味精分會2003年公布的一組數據,1992年-2001年的十年間,中國味精產量從34萬噸增長到91.29萬噸,翻了將近3倍。

    而消費者的需求並沒有隨着產量翻倍而增加。相反,坊間一直流傳着「味精緻癌」的傳聞,家庭對味精的需求量逐漸減少,轉而選擇他們認為更健康、更有營養的「升級版」味精——雞精、蘑菇精。

    面對一個趨於成熟的行業,蓮花味精沒有升級、創新產品,而是選擇在味精這個細分行業一條道走到黑——投入重金提升產能,採用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

    2000年-2003年,蓮花味精先後投入7億元,引進新設備,研發「用小麥替代玉米作為味精原料」的新技術。

    在一個採訪中,李懷清興致勃勃地介紹用小麥代替玉米的好處:不僅味精質量明顯提高,每噸成本還能下降20%。

    但人算不如天算,項目運行初期,由於未能及時解決澱粉利用問題,2003年,用玉米作原料的味精生產線已經停工,而用小麥生產味精的設備未能達產,造成當年產量急劇下滑。

    這直接反映在營收上,2003年蓮花味精淨利潤-1.52億元,是1998年上市5年來的首次虧損。

    由此,蓮花味精債務的多米諾骨牌被推倒了:

    被「拋棄」的玉米供應商、銀行追在味精廠後面要債,控股股東蓮花集團佔用味精廠10.57億的事這下也瞞不住了,憤怒的流通股股東李凱還一紙狀書,把蓮花味精和蓮花味精集團告上法庭。

    一地雞毛的「三角債」,加之國家信貸收緊,導致蓮花味精資金緊張。2004年上半年,兩條小麥加工和味精生產線,只有一條開工,還不能滿負荷運轉。

    明星企業債務纏身,市政府不能坐視不管。

    2004年,項城市成立蓮花國資監管、清欠、改制三個領導小組,進駐蓮花味精,翻開了蓮花味精的一本爛賬。

    調查組發現,蓮花味精不僅債務關係錯綜複雜,管理上也頗為混亂。

    當初蓮花擴張佔用周邊農田時,在給予相應補償的同時,每家還分配一到兩個進廠的名額。這導致蓮花味精廠人員冗雜,既有高學歷的大學生,也有不少文盲。

    這種用人上的缺憾,在面對新的競爭環境時,導致中高管理層在年齡和知識結構搭配上的問題尤為突出。

    不僅如此,調查組還發現,蓮花味精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多年來,項城一些人通過關係薅羊毛,免費使用蓮花集團水、電、氣,集團每年為此增加成本3000萬元。

    這番調查的結果是,原來的領導班子大換血,30位高管通過「賽馬制」被精簡到15位,又從50多位競選者中,選出18位充實到中層管理的關鍵崗位,200多名年齡偏大的管理人員「內部退養」。

    66歲的「末路英雄」李懷清,也因此黯然隱退。

    頹勢難改?

    自2004年起,持股58.82%的大股東蓮花味精集團就因債務等原因,不斷轉讓股份,到2013年3月徹底清空股權,退出蓮花味精。

    隨着股權變更,自2009年12月起,蓮花味精的實控人變成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授權經營的省屬國有獨資政策性投資機構——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河南農開」)。

    2004年-2019年蓮花味精實控人變更情況(華商韜略授權使用)

    河南農開也沒能挽回蓮花味精的頹勢。

    從2010年起,蓮花味精的利潤呈現出有趣的規律性變動:小賺一年,大虧一年。虧損動輒三五億,而盈利一般兩三千萬。從財報也能看出,扭虧的年份,政府大額補貼和債務重組利得發揮關鍵作用。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蓮花味精的「保殼」遊戲。

    味精行業經歷2007年和2013年兩輪大洗牌後,馬太效應越發明顯。2015年東北證券報告顯示,阜豐、梅花和伊品三足鼎立,佔據90%的市場份額,蓮花味精市佔率已不到9%。

    2014年,蓮花味精實控人變更為由夏建統控制的睿康投資。

    14歲考上大學,24歲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設計學博士……話題性人物夏建統的到來,讓外界對蓮花味精的未來又恢復了期待。

    夏建統也不負眾望,他給蓮花味精開出的「方子」,是當時很時髦的大健康概念,蓮花味精也順勢改名為「蓮花健康」。

    按照他的規劃,蓮花健康包含了「健康產品源、土地植物營養、綜合智慧農業、創新金融、食品安全和營養檢測管理體系、現代C2B、健康服務解決方案」「七朵蓮花」。在這個規劃之下,蓮花健康還出資7400萬參與設立了4家智慧農業相關的公司。

    然而,人們沒有等到七朵蓮花綻放,等來的卻是夏建統的通緝令:2019年10月18日,北京市三中院懸賞30萬元通緝夏建統。

    夏建統遭到懸賞通緝(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截圖)

    而早在一年前的2018年3月,夏建統就將蓮花健康的全部股份抵押給國厚資產,以獲得2.5億元借款。借完錢2個月後,他就辭去了蓮花健康董事長職務。

    2019年10月,蓮花健康公告稱,公司負債18.5億元資不抵債,存在重整失敗而破產的風險,夏建統卻直接失蹤了,這才有了法院的重金懸賞。2021年1月,夏建統被批准逮捕。

    蓮花健康視夏建統為救星,夏建統卻把蓮花健康當「資本玩物」。

    2015年以來,味精廠生產車間就全部停工,現在走在項城,再也聞不到玉米發酵後散發出來的刺鼻氣味。

    如今,項城的每一條街上,都可以找到一名從蓮花味精廠下崗的員工。這個人口100萬的小城曾一度因為蓮花味精的衰落受到衝擊,大量人員因此離鄉背井,去外地謀生。

    味精總廠偌大的廠房裏,雜草叢生,生產設備鏽跡斑斑。只有一處包裝車間依然運行,工人在這裏把從阜豐、梅花等公司採購來的味精重新包裝,貼上「蓮花牌」對外銷售。

    蓮花健康的業績也每況日下。從2015-2018年,蓮花健康淨利分別為-5.08億元、6524.74萬元、-1.03億元、-3.33億元,扣非後淨利潤,連續16年為負。

    2019年4月29日,蓮花健康公司股票變更為「*ST蓮花」。

    憑藉資產重整和處置閒置土地的收益,蓮花健康2019年成功扭虧為盈,2020年成功摘帽。

    保殼成功後的蓮花健康,重新聚焦調味品行業,向氨基酸調味品升級,在鞏固原有味精市場的前提下,開發年輕化產品。從2020年財報來看,蓮花健康全年銷售收入16.55億元,淨利潤7428.61萬元,它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但現在的調味品市場格局,已發生變化:

    一方面,消費者對健康和口味體驗的升級,味精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另一方面,調味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如海天味業、李錦記等依託強大的產品力和市場佔有率,在競爭中先發優勢明顯,蓮花味精想從中分一杯羹,難上加難。

    如今看來,被自己人玩壞,錯失了行業發展機會的蓮花味精,恐怕很難再掀起大風浪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