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誰是中國地方國資實力最強的城市?

    誰是中國地方國資實力最強的城市?

    20年前,中國的國有企業大面積面臨扭虧脱困的改革攻堅戰;20年後頻頻曝出的新聞是,一些企業巨頭面臨債務困境,關鍵時刻地方國企出手護花接盤:從最近的江蘇國資接盤蘇寧、合肥國資入局蔚來汽車、上海國資參股民生證券,到更早時候深圳國資接盤榮耀手機、深鐵入股萬科……由於地方國資頻頻押寶前沿產業成功,合肥甚至一度被稱為最佳風投城市。

    在市場經濟高歌猛進的同時,國資強勢崛起的背後,這20年來中國地方國資發生了哪些深層變化?哪些城市的地方國資實力最強?其投資運營佈局有何規律特點?在國企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地方國資有何新動向?

    以下是正文:

    江蘇國資馳援蘇寧,合肥國資入局蔚來,深圳國資接盤榮耀……最近幾年來,地方國資屢次出擊背後,是日益崛起的國資實力。

    正如深圳市副市長、深圳市國資委原主任餘鋼所言:「原來我們是處於潛水狀態,最近潛不下去了」。

    從「脱困」到「崛起」

    現今「浮出水面」的地方國資,也有過至暗時刻。

    1997年,扎着長辮的劉歡,用厚重的鼻音吟唱出「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時,大批下崗職工正面臨生計無着的境遇。這首為央視下崗再就業公益廣告而製作的宣傳歌曲,誕生的社會背景,正是90年代後期國有企業大面積陷入經營困境。

    1997年,全國16874户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中,虧損的有6599户。到1998年上半年,全國國有企業的虧損面仍然在40-45%之間,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被逼到死角」,面臨破產倒閉的邊緣。

    1997年9月,中央向全國發出號召,「用三年左右時間,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脱困境。」1998年,新任總理朱鎔基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如果國有企業三年脱不了困,他就引咎辭職。

    在那個年代,「破產倒閉」、「退出競爭領域」、「脱困」,成了國有企業的關鍵詞。然而20多年後的今天,有關國有企業的敍事正在發生轉變。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深圳國資的聲名鵲起。

    從出手萬科,到馳援中國恒大;從入主中集集團,到營救華為消費電子業務子品牌榮耀;深圳國資多次果斷出手,出資入股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憑藉「走出去」併購重組的戰略,深圳國資的體量也在快速擴張。據深圳市國資委介紹,1979-2019年,深圳國有經濟以年均28.7%的速度,實現了總資產增長2.46萬倍。

    國資大幅進入市場競爭領域的做法,在江蘇、合肥、上海等地也在不斷上演。江蘇國資營救瀕危的蘇寧易購,合肥國資入局京東方、蔚來,上海國資參股民生證券……

    國資尋找優質投資標的並主動出擊背後,一方面是國企改革深化的要求之一,另一方面是國企日益增長的龐大資本實力。

    2020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啟動之年,雖然同樣以三年為期,但與90年代後期以「脱困」為主旨不同,當下國企改革的重心在於做大做強國資實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推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畢竟昔日的經營困境已成往事,當下國有企業的實力正在迅速崛起。

    2017年,國務院首次曬出國資「家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183.5萬億元。兩年之後,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就已增長至233.9萬億元,漲幅高達27.47%。

    具體來看,對比央企資產,地方國有企業的資產增長得更為強勁。

    2019年,中央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87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4.71%;而同期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則從2017年的107.3億元增長至146.9萬億元,漲幅達到了36.91%。

    上海國資實力全國第一

    地方國資實力大幅擴張的背景下,中國各大城市的國資實力究竟如何?

    通過對23座2020年萬億GDP城市市管國有企業數據的統計,其中除重慶、天津、杭州、武漢的國資數據尚未公布之外,其餘19座城市均有數可查。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以普通地級市為例,若按照國有經濟全口徑指標體系,一地的國有經濟實力應包含駐地央企、省企、外地國企、市管國企以及區(市)國企。但綜合考慮數據可得性以及地方政府可調用的國資範圍,此處使用市管國有企業數據,代表當地的國資實力。

    統計結果表明,2020年中國國資實力最強的城市當屬上海。

    據上海市國資委數據,2020年,上海市管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高達222201億元。作為唯一一座資產總額突破20萬億元的城市,上海以絕對的領先優勢,高居榜首。

    具體來看,2020年,上海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共計42家,其中有5家企業資產突破萬億元。單單一家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資產體量就接近8萬億元。

    上海市龐大的國資體量,一度讓深圳豔羨不已。

    2018年,深圳市委巡察辦向市國資委反饋巡察意見,指出深圳市管國企總資產僅為上海的16%,國資總體規模小,綜合實力不強,與深圳城市地位、經濟體量不相匹配。

    為此,深圳市國資委在整改情況通報中稱「正視自身差距補短板」,並將2018年確定為「國企改革攻堅年」。但截至2020年底,深圳在資產總額方面距離京滬,仍然尚有差距。

    2020年,深圳市管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突破4.11萬億元,但仍不及上海的20%,對比北京,也仍有2萬億元左右的差距。

    雖然市管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不及北京,但從利潤總額來看,深圳表現亮眼。2020年,深圳市管國有企業利潤達1351億元,反比北京多出了近400億元的規模。

    此外,19座城市中,市管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突破2萬億元的,還有廣州、青島、成都和西安4市。

    而南通、佛山、泉州三座普通地級市,2020年市管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還不足3000億元,在19座萬億GDP城市中排名墊底。

    如此國資實力之下,南通、泉州仍能與市管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2萬億元的西安,同年晉升萬億GDP俱樂部,而佛山更是提前西安一年GDP破萬億,也側面體現了南通、佛山、泉州三地民營經濟的強勁實力。

    對於國有經濟的地域分佈,南京財經大學教授鄧偉曾指出,對國有經濟而言,其實際控制權集中在各級政府手中,國有資本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依據權力的大小,國有經濟趨於向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集中;而民營經濟產權分散在眾多的個體之中,並按照效率原則分散在各個城市。

    青島2025國資目標體量突破4.5萬億

    擁有雄厚國資的一大好處,就是能為地方政府相關戰略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以上海為例,202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在此番戰略部署下,上海市國資委隨即便制定了《本市國資國企積極投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計劃(2020-2022年)》。

    據該行動計劃,2020年至2022年,上海市國資國企將在臨港新片區落地重點項目100個,新增投資3000億元。

    無獨有偶,為匹配青島市提出的打造世界工業網路之都、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青島市國資委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支持國企與海爾卡奧斯工業網路平台加強合作」、「積極推進國有資本佈局海洋經濟新領域」。

    除了匹配地方政府發展戰略外,各地國資委也順應着國企改革的新動向,積極推動國有資本的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

    大方針之下,各地針對國資究竟有何具體規劃?

    各地編制的市屬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是窺探當地國資發展動向的重要窗口。經過梳理後發現,23座萬億GDP城市中,目前僅寧波正式印發了規劃全文,青島市發布了徵求意見稿,濟南和廣州相關文件雖未正式發布,但有關部門領導曾在發布會透露一二,而剩餘城市則尚未公布相關規劃。

    在國資體量方面,青島、寧波、濟南的2025目標都雄心滿滿。

    青島提出,到2025年,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要突破4.5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15萬億元,利稅總額突破1500億元。濟南提出,十四五末,市屬國企資產總額要突破2萬億。

    由於現有國資基礎不及青島濟南,寧波2025年的國資目標則是,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0000億元,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利潤總額120億元。

    在國資佈局方面,除了公共服務領域外,廣州、青島、寧波無一例外都要求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集聚,在新興產業發展、新基建佈局實現突破。

    廣州提出,「十四五」時期要積極培育汽車、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寧波提出,「十四五」期間,市屬企業新增投資佈局95%以上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

    青島則要求,到2025年,智能化先進製造業、智慧化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和現代經濟體系金融服務業三大板塊,國有資本集中度大幅提高。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談及國資佈局時曾表示,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國有經濟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塑造國內大循環新優勢。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