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一文讀懂內地整治教培機構、網路壟斷背後的邏輯

    一文讀懂內地整治教培機構、網路壟斷背後的邏輯

    人們的認知,都有歷史的侷限性。慶幸的是,認知總是在或偶然、或必然的事件下,逐漸進步和提升。

    7月下旬,高層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教培機構的重拳落下,一石激起千層浪。

    《意見》明確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實際上,對於校外教培機構的整頓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不過這輪「雙減政策」監管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史無前例。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回歸學校,進而消除校外培訓亂象。

    在網路領域,除了整治在線教育,今年以來,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京東、美團、蘇寧等網路巨頭相繼收到了罰單。特別是在2021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開出了182.28億元的反壟斷大罰單。7月,騰訊主導的鬥魚虎牙合併案被叫停,隨後騰訊音樂被責令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

    從現在時點回頭望去,網路的「黃金十年」激盪澎湃,然而隨着政策落地和監管趨嚴,這個時代終將成為過去,依靠平台和壟斷,獲取超額利潤的時代將終結,而依靠硬核科技的時代已經到來。

    遙望美國脱實向虛的道路,似乎每一步都是理性選擇的結果,當所有理性選擇的結果連在一起,卻將國家推向實體經濟盡失,整體國家競爭力持續走向下坡路的境地。這值得中國警惕和深思。

    依靠平台經濟和壟斷地位,不斷與民生搶食的網路經濟,顯然難以支撐起中國後勢崛起的大旗。未來要依靠什麼,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任澤平說,降低房地產、金融、教育、網路等的利潤和壟斷,以及由此引發的過去長期對民生和實體經濟的擠壓和成本。大力發展製造業、硬科技、實體經濟、新能源、資本市場等。

    看清這一大趨勢,至關重要,因為每個企業、每個人最終都是時代的產物。時代造就了企業,也成就了個人,這一趨勢,在近年反覆的調整和政策的規劃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準確!

    網路非常脆弱

    過去幾年,人們熱衷於討論「新四大發明」:掃碼支付、共享單車、高速鐵路、網絡購物。一時之間,它們彷彿成為了中國創新的代名詞。不過除了高速鐵路之外,其他三項都來自網路領域的技術應用。

    但不少有識之士慢慢認識到,中國網路雖然表面繁榮,但實質是僅僅停留在網路應用層面的弊端。特別是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網路經濟的脆弱性。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無比繁榮的中國網路產業,其實是建立在國外技術基礎上的。

    無論是BAT、美團、抖音的應用,還是華米OV的手機,都需要美國的根服務器、日韓的晶片、存儲器、軟件來支撐。所以,我們引以為傲的網路只能稱為模式創新,而非科技創新。

    近日天九研究院結合最新數據和研究結果發布了一份《中美獨角獸企業的生態環境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提到了中美企業之間三點明顯的差異:一是中國獨角獸企業平台共享型佔比高,美國獨角獸企業科技驅動型佔比高;二是中國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於消費網路,美國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於產業網路;三是中國獨角獸企業多由網路巨頭投資加速,美國獨角獸企業則相對獨立。

    數據顯示,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已超過美國,中國有264家獨角獸企業,美國是240家,且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在平均體量上要更大,比如美國估值500億美金以上的企業僅有兩家,Stripe估值95億美元,SpaceX估值74億美元,中國則有一大堆。

    但問題也隱藏其中: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硬科技含量不足,大多集中於消費網路,而美國獨角獸企業則多集中於產業網路。

    中國獨角獸的背後多是網路巨頭,再加上消費網路的屬性,這使得獨角獸企業寡頭效應明顯,也就是說這些獨角獸其實已經是所處領域的巨頭,且具有壟斷實力。

    這種中美獨角獸之間的顯著差異,足以讓中國人升起警惕之心。因為未來的中美科技競爭,核心還是硬核科技,如果中國的這些希望之星企業在科技含量上無法趕超美國,那麼在與美國的科技競爭中,我們將難以勝出,長期屈居人下。

    這就引申出第二個問題,什麼才是硬核呢?綜上所述,肯定不是在線教育、社區團購等等這些基於網路應用層面的內容,而是晶片、光伏、新能源、通信、AI、集成電路、高端製造等等,才能稱之為硬核。

    可喜的是,不少人,特別是企業界人士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隨着國家將「科技創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真金白銀投入到前沿科技中。這幾年可以看到中國的科技企業在研發上、在資本的支持下突飛猛進。

    特別是一些公司創始人力排眾議,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準備,拍板砸錢去做技術研發,最終才能夠在高科技上面,有一點點建樹。

    如今打破科技封鎖,正成為檢驗中國經濟成色的試金石。前路雖難,但正如比亞迪的王傳福所說,晶片再難,也是人造出來的,世間事,在人在志!只要堅定了理想,世界才會為你讓路!

    艱難險阻,硬核最難

    這幾年,國內不少網路公司接連走到發展的瓶頸期,大企業竟然轉向社區團購,與賣菜小商户們爭搶社會最底層的經濟收益。民眾清晰地看到,網路公司原來已經褪去曾經的科技創新外皮,顯露出資本嗜血的本性。

    這樣的網路企業可以做的很大,甚至能夠做到壟斷,但是卻不一定能給中國人帶來希望,或者給中國的國力添磚加瓦。

    一個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是,很多網路巨頭已經並不熱愛「科技」了,甚至蜕變成了披着科技外衣的偽科技企業。

    比如今年最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他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遠不足以撐起其代表未來的形象。更不用說某些企業持續不斷的服務社區周邊,不停的線下推廣,模式複製的網路企業了。

    出人意料的是,能代表「硬核」的反而是諸如醫藥這樣以往被人們遺忘的行業,或是像華為、百度這樣埋頭苦幹技術的企業。

    企業逐利,本無可厚非,戰術上正確,放到整體的戰略上,則離着正確可能差的很遠。彼之蜜糖,對國家來說甚至是砒霜。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的制裁清單,卻成了中國硬核科技企業的榜單!美國最先制裁的是華為、中興,接着是大疆、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科技公司。這些公司除了華為、中興,其他企業在制裁之初,國內的知名度並不高,甚至很多行業外的人都不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

    但這些企業的產品和技術極具國際競爭力,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相關的科技產業。未來國家間的比拼是科技創新的比拼,所以美國才不顧吃相,加以制裁。

    美國的制裁,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當今的時代,拼的就是科技硬實力,誰掌握了最新技術誰就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在國際上有更多的話語權。

    因此,硬核的路最難走,但又必須走。令人欣喜的是,中國確實有一批「硬核」的長期堅持科研投入的企業。

    京東方A、海康威視、科大訊飛、TCL科技、立訊精密、紫光股份、烽火通信、同方股份、韋爾股份等一批代表中國高端製造的企業,常年躋身全國研發投入金額前一百位,研發投入強度多年超過6%。他們,是中國高精尖製造行業中的硬核代表,也是未來科技競爭的希望所在。

    基礎研究很關鍵

    近幾年連續公布的《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中國研發經費投入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19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投入/GDP)達到2.23%,按年增長0.09%,創了歷史新高。

    與國際比較來看,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自2013年以來就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且與美國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具體到企業,在全國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快速增長的背後,企業作為研發經費投入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穩固。2019年,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到16921.8億元,按年增長11.1%,佔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為76.4%。

    5年來,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創新,正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

    業內專家表示,做基礎研究可能耗時很久,甚至需要坐很長時間的冷板凳。但我們國家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就在於基礎科學。如今中國科學家有了更好的資源和條件,可以靜心探索,產生原創成果,為世界、為人類所用。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5年來,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已從2015年的71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335.6億元,年均增幅達16.9%。2019年,中國基礎研究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首次達到6%。

    基礎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學、材料、物理等學科處於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超導研究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成果。這些原創性的科技成果,是硬核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製造2025提到,我們要在2025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要躋身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要實現這個目標,補上基礎研究的短板,是必須要做的,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