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這一次,李彥宏能帶領百度突圍嗎?

    這一次,李彥宏能帶領百度突圍嗎?

    8月12日,百度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總營收為人民幣31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0%,經營利潤34.63億元,按年減少5%,按月增長24%,歸屬於百度的淨虧損為人民幣5.83億元。

    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百度持股的快手股價在持續下跌,第一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37億元,而二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31億元。

    百度的這份半年報可圈可點,但投資者還是不買賬,美股下跌了3.23%。

    財報還預計第三季度營收306億元至335億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百度2021年全年或許能達到1200億元的營收,打破前三年千億收入幾無變動的態勢。

    另一方面,百度在增長遇到瓶頸後,李彥宏一直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從做金融、做外賣、再到做文學,大部分都宣告失敗。目前,李彥宏將AI當做打造的第二增長曲線的砝碼,從當前財務數據來看,其距離成長為第二增長曲線還有較遠的距離,而且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基本盤逐漸回暖

    百度現階段的服務和產品可以分為兩部分:核心業務和愛奇藝。其中核心業務又可以分為移動生態和AI生態兩部分。

    移動生態就是基於百度APP、百度貼吧等APP為廣告主提供搜索廣告、訊息流廣告和託管頁服務獲得在線營銷收入,這部分我們統稱為廣告業務。

    其中搜索被李彥宏稱為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也是百度掉隊的直接原因。

    PC時代的搜索引擎是把用户送到目標內容的直通車,而移動網路時代,手機APP則是一道道任意門。PC時代的霸主被時代拋棄了,搜索引擎廣告市場的高增長也止步於2016年。

    同樣是2016年,魏則西受百度推薦的醫療廣告誤導,最終失去了年輕的生命,這個事件讓百度的聲譽一落千丈,「競價排名」的機制也受到了質疑。

    2016年,百度核心部分在線營銷服務收入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2020年,這部分業務出現了一些樂觀的信號。從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發以來,百度的在線營銷業務持續反彈。

    今年Q2,核心在線營銷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8%。百度APP的月活目前是5.8億左右,距離淘寶的9億級別和微信的12億級別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也意味着用户量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各類APP的競爭分用户量和用户市場兩個維度。從外部環境來說,移動網路的紅利逐漸見頂。根據Questmobile數據,2020年全網MAU月均增速下降到1.7%;2020年移動網路人均上網時長比上一年僅有0.3小時增長。

    百度能做的是自我改善。現在的百度APP已經不是一個搜索引擎,而是一個集合體。從搜索內容到訊息流,從本地生活到電商購物,從出行到在線醫療,應有盡有。

    比如生鮮到家會鏈接京東到家,外賣鏈接的是餓了麼,但這些服務平台的入口不只是百度APP一個。所以增加月活就要改變用户的習慣,佔領用户的心智,能不能從友商那裏搶來客户將成為廣告業務能否持續回升的關鍵。

    包括直播、視頻、百家號,這些本質上都是在一片紅海里廝殺。在爭奪流量上,百度能不能殺出重圍,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畢竟友商也都是歷經沙場的老手。

    而且可以確定的是,2016年之前動輒百分之三五十的增速不會再有了。所以百度仍需要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極。

    誰會是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

    儘管在傳統的內容業務之外,愛奇藝是最大的收入來源,Q2收入佔比24%左右。但愛奇藝的增速緩慢,今年Q2只有3%,完全比不上集團整體,可以算作一塊成熟業務,也是一塊拖後腿的業務。近幾年的用户數量也隱隱有見頂的趨勢。

    (市值榜授權使用)

    網路圈裏有句話,叫「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如果把視頻平台視為第二增長曲線,也不太符合百度靠技術的調性。

    誰是第二增長曲線?

    長久以來,AI一直是百度試圖打造的第二增長曲線。這裏不討論AI賦能原有的搜索廣告業務,而是把目光放在更具有科技感和未來感的智能雲、自動駕駛和小度。

    2020年第四季度,雲服務實現了67%的增速,收入為92億元,是傳統營銷業務和愛奇藝之外最大的收入構成,佔比約為8.6%。

    2021年Q2,雲服務收入延續增長態勢,按年大幅增長71%。單看這個增速,確實很高。根據IDC發布的中國雲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居首位,百度智能雲排第四。

    體量幾乎是百度雲6倍的阿里雲,2020年的收入增速超過了50%,剔除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失去重要客户的影響,2021年Q1阿里雲的增速約為40%,相比之下,71%的增速似乎沒那麼驚豔。

    百度智能雲的戰略是「以雲計算為基礎,以AI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這一戰略被解讀為雲業務主要是輸出百度的AI能力,由AI來帶動基礎雲銷售,追求相對正常的利潤率,而不是一味擴大市場。

    再來看自動駕駛。

    現在的自動駕駛一般有兩種思路,一是自上而下,即不計成本的打出最高端的L4+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比如通用的Cruise、谷歌的Waymo,百度的Aopollo也在此列;另一種思路是自下而上,參與者主要是車企,車企面對終端用户必須考慮成本與售價,所以他們的選擇是從低級別開始提升,目前商業化的企業基本能達到L2級的水平。

    即使技術更高端、更先進,也要有商業化的場景。所以,2021年初,百度以Apollo為敲門磚,終於開始下場造車,這比造車新勢力們足足晚了五年。

    自動駕駛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包括技術解決方案,城市解決方案,最後才是落地運營。

    不管自己造車還是為別的車企提供解決方案,想要實現最終大規模的落地,依賴的鏈條都很長,基礎設施、法律法規都是需要長時間去解決的問題。

    豹變的一篇文章指出,荷蘭無人駕駛導航公司TomTom首席執行官HaroldGoddijn認為,樂觀估計,真正的無人駕駛也要到2050年才能實現。

    這太遙遠了。

    為了實現商業化,百度還推出了靠純視覺的自動駕駛方案,通過拋棄激光雷達來降低成本,用於L2+級別的自動駕駛。

    李彥宏為Apollo在自動駕駛領域提出了三大變現的模式,造車便是其一,另外兩種模式分別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和在共享無人車上搭載,再由百度的出行服務平台ApolloGo進行運營。

    百度預計,今年下半年,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搭載Apollo系統的新車上市,未來3-5年內預計前裝量產搭載量達到100萬台。

    而因為搭載的是售價較低的純視覺解決方案,所以,要想成長為第二正常曲線,還需要一些時間。

    無人共享車的模式想跑得通,至少需要滿足車的成本低於人力成本。李彥宏和新上任的首席戰略官餘正鈞都稱要到2025年,業務才能成規模。

    此外,百度還有小度AI音箱、百度健康等其他增長計劃,但由於整體市場規模較小,近幾年對百度整體營收影響較小。

    綜合來看,無論是百度智能雲還是自動駕駛增速都很快,但距離成長為第二增長曲線還有較遠的距離,而且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有沒有下一個奇蹟?

    在PC時代,用户的上網習慣是先打開搜索引擎找到網址,再進入網站,百度掌握流量入口,靠着這種對流量收過路費的商業模式坐上了霸主的地位。

    由於搜索引擎的技術壁壘,除了谷歌,百度難逢敵手,吃盡了國內PC普及率和上網率上升的紅利。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之後,百度的地位更是無法撼動。

    坐吃紅利的日子,過於舒坦,以至於忘記了居安思危,忘記了時代的變化。進入移動網路時代,阿里和騰訊都在尋求變革,百度卻巋然不動,把移動APP看做是帶有籬笆的花園。

    正是這種一個個孤島形成的私域流量打敗了百度的開放生態,友商在運營自己的流量,進行內部變現,百度只能靠廣告,自身的流量價值越來越低。

    在做什麼都對的那段時期,百度不需要二號人物。可是連李彥宏自己都不得不承認,錯過了很多風口。

    百度奮起直追,做手機百度、做金融、做外賣、做百度文學,但在每個領域都落後於別人,大部分宣告失敗,還落了個戰略搖擺的名聲。

    在魏則西事件後,百度進入至暗時刻,還好,陸奇來了。這個真正意義上的二號人物,幫百度制定了方向,將戰略定位「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提出了「AII in AI」、裁撤百度醫療事業部,分拆百度金融、出售百度外賣,大刀闊斧搞起了改革,百度的戰略變得明朗起來。

    當時的百度口碑扭轉了不少,市值也回升了不少。

    不過,2018年,李彥宏在和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對話中否認自己說過「AII in AI」,並且說,我們大多數的資源可能還是在百度搜索,百度的訊息流上。

    這又是一次戰略搖擺。

    陸奇的離職也證明了這一點,很大程度上,陸奇是因為動了競價排名帶來的蛋糕才離開百度。

    36氪此前援引百度內部知情人士報道,陸奇的離職與同百度搜索系高管的政治鬥爭有關,陸奇曾對百度搜索部門表示,為了百度的名聲應該堅定的幹掉某些垂直行業的競價排名廣告,這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只會有收入上的影響。但陸奇的主張遭遇了四位百度高管的聯合抵制,最終的結果是陸奇淡出百度的權力核心。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百度在戰略選擇上就已經傾向於跟着盈利的指揮棒走了。

    網易有報道稱,2009年,百度高層就已經在討論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繼續專注於搜索還是儘快賺錢壯大勢力,後者就是最後「錢」景的業務,包括百度一直沒做的遊戲、短信和彈窗廣告。李彥宏選擇了後者,這可能是幾個高層直接離職人事變動的原因。

    「百度過去這幾年,你會發現它的試錯機會並不多,一些新的業務線,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被砍掉,或者邊緣化,當時的糯米、外賣都是如此」,36氪一篇文章採訪的百度前員工如此說道。

    賺錢,是第一要義,在百度這兒體現得明明白白。

    智能雲業務同樣如此,並不是說只有燒錢要市場才是正確的,而是前有亞馬遜後有阿里雲都是持續投資很多年才換來規模,有了規模才開始有利潤。

    所以,百度能持續燒錢做AI,是很不容易的,但AI的奇蹟也需要李彥宏更多的堅定。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