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7月IPO報告|69家中企實現IPO 港股市場駛入快車道

    7月IPO報告|69家中企實現IPO 港股市場駛入快車道

    「用數據延伸你的閲讀」,本期超越J曲線帶來2021年7月IPO報告,美股市場IPO遭遇冰點,賬面退出回報大幅跌落。更多詳情見下文:

    核心發現

    2021年7月,共計69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募集規模較上月大幅度減少

    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59.42%,主要集中高端製造、醫療健康、IT及訊息化等投資領域;VC/PE機構IPO退出賬面回報大幅回落

    2021年7月,A股市場迎來35家公司上會(包括科創板12隻,創業板23隻),IPO過會率為88.57%

    第一部分

    中國企業IPO分市場分析

    2021年7月,共計有69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募資總額641億元;本月IPO募資規模TOP5企業依次為小鵬汽車、大全能源、醫脈通、康諾亞-B、浙版傳媒;IPO集中行業為製造業、醫療健康、房地產;IPO集中地域為浙江、廣東、上海、江蘇。

    圖1 2021年7月IPO概覽(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全球市場中企IPO數量小幅上漲

    2021年7月,共計69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IPO數量按年下降11.59%,按月上升6.15%;募資總額641億元,IPO規模按年下降54.64%,按月下降47.5%。A股市場—本月內地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中IPO數量最多市場,佔本月全球IPO數量的69.57% ;港股市場—本月中國企業香港IPO數量20家,現本月最大募資項目—小鵬汽車(09868.HK);美股市場—本月共有1家中國企業赴美掛牌上市,募資規模和數量均遭低谷。

    圖2 2020年7月-2021年7月全球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1 2021年7月各交易板塊IPO數量及規模統計(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A股市場IPO規模大幅下降

    2021年7月,共計48家中國企業在滬深兩市IPO,IPO數量按年下降4.00%,按月下降2.04%;募資金額共計320億元,IPO規模按年下降65.74%,按月下降42.45%。本月科創板IPO數量18家,募資總額135.48億元,佔本月A股IPO募資規模的42.34%。

    本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科創板IPO註冊15家,中止(其他事項)審核0家,終止審核6家,截至7月,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累計達到386家。

    本月有23隻新股上會(包括科創板10隻,創業板8隻),其中22隻已審核通過(包括科創板10隻,創業板9隻),1隻上會未通過。

    圖3 2020年7月-2021年7月A股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2 2021年7月中企A股市場募資TOP5(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港股市場IPO駛入快車道

    2021年7月,有20家中國企業在香港IPO,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IPO數量按月上升近2倍,按年下降9.09%;募資金額共計320億元,IPO規模按年下降8.31%,按月上升81.82%。其中,小鵬汽車(09868.HK)於7月7日成功在港IPO,成為港交所「新勢力造車第一股」的同時,也是三年內首家在紐交所和港交所雙重上市的中概股。並以116.93億元的募集規模位於港交所榜首,上市首日市值達2,327.23億元。

    圖4 2020年7月-2021年7月港股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3 2021年7月中企港股市場募資情況(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美股市場中企IPO遭遇冰點

    2021年7月,共1家中企在美國資本市場IPO,IPO數量截止為全年最少;募資金額共計1.3億元,IPO規模按月下降99.73%,按年下降99%,叁騰科技(SNTG.NYSE)是本月唯一的IPO項目。自7月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相關政策的調整,使曾火熱的中概股赴美IPO熱潮按下暫停鍵,SEC暫時停止上市審閲和批准上市文件,並對今後赴美IPO的中國企業進一步加強訊息披露。

    圖5 2020年7月-2021年7月美股市場中企IPO規模及數量(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4 2021年7月中企美股市場募資情況(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第二部分

    中國企業IPO退出分析

    ▼VC/PE機構IPO滲透率達59.42%

    2021年7月,共41傢俱有VC/PE背景的中企實現上市,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59.42%,其中,深交所中小板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100%。本月VC/PE機構IPO賬面退出回報規模為296億元,按月下降80.6%,按年下降48.52%。其中,康諾亞-B(02162.HK)賬面退出回報規模達53.79億元,佔整體的17.87%。

    表5 2021年7月IPO交易板塊退出分析(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圖6 2020年7月-2021年7月VC/PE機構IPO退出賬面回報(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6 2021年7月VC/PE機構背景企業IPO一覽表(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第三部分

    中國企業IPO行業及地域分析

    ▼製造業股IPO數量規模雙奪冠

    2021年7月,製造業、醫療健康、汽車行業類公司IPO募資位居前三,佔據各行業募資總額的73.72%,其中,本月製造業類公司共有28家企業IPO,募資規模185.87億元,成為本月IPO數量和規模最大行業,汽車行業類公司由於小鵬汽車的突出表現,成為本月IPO規模第三大行業。

    圖7 2021年7月IPO項目行業分佈(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7 2021年7月IPO重點行業細分領域統計(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廣東地區IPO最吸金

    2021年7月,浙江和廣東地區中企IPO數量為10家,IPO數量位於榜首,上海、江蘇均為8家緊隨其後,並列第二;廣東地區中企IPO規模達174.85億元,位居首位,浙江、北京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圖8 2021年7月中企IPO數量及募資規模地區分佈;註:IPO數量分佈比例(左)以及規模比例(右)相加總和均不為「1」系四捨五入所致(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8 2021年7月中企IPO數量及募資規模地區分佈表(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第四部分

    中國企業IPO重點案例

    2021年7月,募資規模前十大IPO項目均在15億元以上,佔7月整體募資54.27%,港交所主板佔據7席。IPO當日市值前十大IPO項目中,小鵬汽車以2,327.23億元市值位居榜首。

    ▼中企IPO規模及當日市值TOP10

    下表為2021年7月中企IPO募資規模TOP10。

    表9 2021年7月中企IPO規模TOP10(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表10 2021年7月中企IPO當日市值TOP10(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重點案例:康諾亞-B

    (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超越J曲線授權使用)

    第五部分

    政策熱點回顧

    為保障轉板上市制度平穩落地實施,支持符合條件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向科創板轉板上市,在中國證監會統籌指導下,上交所制定併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轉板上市申請文件》等文件。

    在中國證監會統籌指導下,上交所於2021年7月23日製定併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轉板上市申請文件》(以下簡稱《指引3號》)、《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4號——轉板上市報告書內容與格式》(《指引4號》)、《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5號——轉板上市保薦書》(《指引5號》)等配套轉板上市指引,3項指引的制定主要體現了以下原則:

    (一)以科創板招股說明書為基礎,並體現轉板上市特徵。從投資者需求和科創板上市訊息披露要求出發,轉板上市報告書等相關訊息披露和規範運行要求主要參照科創板首發上市的有關規定。同時,結合轉板上市特徵,轉板上市報告書在科創板招股說明書的基礎上進行了適應性調整,包括明確轉板上市條件和轉板公司掛牌期間規範運作情況披露要求,簡化股東變化訊息披露要求,調整預計市值等轉板上市不適用事項等。

    (二)堅持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突出訊息披露的重大性與針對性。結合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實踐,《指引4號》對科創板招股說明書的部分訊息披露要求進行了相應的精簡、合併、引徵,進一步突出訊息披露的重大性和針對性,更方便投資者查閲。如,擴大重大性原則的適用範圍,合併「概覽」與「本次轉板上市概況」章節,優化獨立性、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相關訊息披露要求等。

    (三)充分利用新三板審核和持續監管成果,作出差異化安排。考慮到轉板公司已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超過一年,具有一定的規範運作和訊息披露基礎,《指引4號》對在新三板市場已公開披露或審核的內容進行了簡化,降低擬轉板企業的披露成本。在申報文件方面,不再要求轉板公司提交除公司章程外的其他設立文件,轉板上市報告書亦結合轉板公司的特點,作出差異化的訊息披露要求。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