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球資本退潮 美聯儲加息預期下 該如何投資?

    全球資本退潮 美聯儲加息預期下 該如何投資?

    很多人並沒有察覺到,過去這兩個月,全球資本潮水正在悄然退去。

    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炒作就是炒作一個預期,今年全球股市的走勢,也完美說明了這一點。

    從4月初美聯儲開始由一些人在非正式場合透露要開始討論縮減QE之後,全球股市基本都處於高位滯漲的狀態。

    從5月份至今,可以說是全球經濟滯脹,而全球股市滯漲。

    這也使得全球資本市場的大資本都在加速出貨,甩貨給還在被「温水煮青蛙」中的散户。

    其中亞太股市在進入7月份後,就成為歐美資本首先集中攻擊的砸盤對象,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外資全球退潮

    A股過去兩年,核心資產被以外資為首的大資金一直在爆拉,隨便找一些能拿得出手的績優大白馬,過去兩年的漲幅都是十倍打底。

    外資在2017年和2018年建倉,然後從2019年開始,就有大量的內資、基金、機構通過所謂抱團白馬股的方式,去不斷給外資重倉股抬轎,讓外資在這些白馬股裏出現成倍的漲幅。

    其中作為抱團股的龍頭,也是這輪泡沫化標誌的某茅,就是最為典型的旗幟。

    而在今年春節後,白馬股的抱團瓦解,讓這些績優大白馬,在過去半年走了一波腰斬的巨大回調。

    而在這個過程中,外資砸盤的痕跡是比比皆是。

    比如,我們如果看某茅的「滬股通持股明細」可以發現,在春節前某茅暴漲上2600元之前,外資已經在「越漲越賣」。

    春節前外資持有某茅是8.2%,而今天最新的數據是隻剩下7.15%,外資整整減持了1%。

    如果外資以平均2000元的價格減持,那麼過去半年外資在某茅的減持金額就高達250億元。

    由於外資持有某茅,是2018年主要建倉,剩下這7%的持倉倉位,持股成本大約在700元左右。

    換句話說,即使某茅現在從2600元跌到1600元,但對於這些持股成本很低的外資來說,仍然有超過翻倍的收益,換而言之,對這些外資來說,稍有風吹草動,砸盤起來仍然會十分兇狠,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只是獲利了結而不是割肉。

    那麼外資在跑,誰在接盤呢?

    答案是大散户。

    A股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散户情緒指標」,就是融資額度。

    大盤的融資額度,基本可以代表散户用腳投票的走勢,融資額度上升,就意味着散户們蜂擁買入,融資額度下降,就意味着散户們蜂擁割肉。

    融資額度,是指證券交易者,通過正規的券商渠道,可以跟券商借入資金來購買股票的一種手段。

    這是A股目前公開的主要加槓桿方式,槓桿幅度不會太高,大概就是兩倍槓桿。

    比如說,如果你持有100萬市值的股票,只能以此作為擔保品,跟券商借100萬來買股票。

    那麼等於你用100萬的本金,買入200萬市值的股票。

    假如你買入後,股票出現腰斬,200萬市值跌成只有100萬,這個時候券商會把你的股票強平,收回剩下的100萬,那麼等於你原有的100萬就沒了,也就是爆倉。

    2015年股災過程中,有大量人融資然後被爆倉平倉。

    一般來說,我們追蹤大盤可以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股市上漲的時候,一般越漲,融資額越能漲,下跌反而融資額下跌,是典型的追漲殺跌。

    但在某茅的走勢上,卻截然相反。

    可以看到,在去年3月份,某茅的淨融資額還只有90億元,在隨後的大漲過程裏,融資額也是一直上升。

    並且在這波某茅的股價崩盤大跌走勢裏,融資額整體仍然不降反升,目前已經有243.81億元。

    並且在某茅漲上2600元之前,融資額還有130億元,等於是這波某茅從2600元跌到1600元的過程裏,融資客接走了上百億元的籌碼。

    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信號。

    外資砸盤走人,而大散户加槓桿接盤?

    天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我有一個每天分析股市的公眾號叫做「大白話雜談」,注意一下這個號有不少「高仿」的山寨騙子號,一般高仿號名字都是超過5個字的,大家需要注意辨別。

    我在大白話雜談那邊,春節前還有5月30日,都在兩次白酒頂部區域多次提醒過白酒板塊巨大的泡沫化風險。

    從目前走勢回過頭看,我在去年11月份提醒過的2月18日、6月15日,這兩個年度級別的時間轉折點,還是很有效果的。

    白酒板塊在2月18日和6月15日附近,都出現比較明顯的兩個大級別頂部。

    對於大盤來說,這兩個時間點,也出現比較明顯的兩個重要頂部結構。

    對於當前白酒板塊的潰敗,只是這波A股局部資產泡沫化瓦解的一個縮影。

    在過去半年裏,醫藥板塊、消費板塊、白酒,這些過去兩年的香餑餑,成為了下跌重災區。

    今年跌得最慘的板塊,除了豬肉這個周期屬性板塊,就屬於「超級品牌」板塊,也就是被人們稱為「茅指數」的板塊,今年跌了21%,這還不算從高點跌下來,只是計算從年初跌下來。

    如果從高點計算的話,今年「超級品牌」板塊已經跌了30%。

    而這些「超級品牌」一般被視為我們的「核心資產」,都是績優大白馬,他們被這樣極端砸盤有幾個原因:

    1、消費萎靡。

    我在之前有大致分析一下當前消費萎靡的事情,當時用手機和汽車銷量下滑簡單舉例,不過很多人認為這是晶片荒所致。

    那麼我們就用其他數據來分析一下。

    分析消費數據,自然要以「社會零售品總額」來計算。

    今年上半年,我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萬億元,按年增長23%,這個按年增長是建立在去年疫情重創的低基數基礎上,如果兩年平均一下,是平均增長4.4%。

    而8月17日剛公布的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8.5%,平均兩年增速已經下降到3.6%。

    這個數據顯示我們消費目前是陷入比較疲軟的狀態。

    因為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們的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處於按年增長8%左右的水平。

    下圖是2019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按年增長數據,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在疫情爆發前,我們消費增速保持在8%附近,GDP增長保持在6%附近。

    消費增速大於GDP增速,這樣消費才能有拉動經濟的作用。

    而當前我們消費的恢復速度,顯然是低於GDP增速,這說明當前國內的經濟主要靠出口拉動,而非消費拉動。

    從中,我們得出一個明顯結論,那就是我們當前的消費,仍然還是比較不景氣的。

    消費萎靡的原因很多,比如高房價的壓力,其對消費強烈的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我們當前的消費內需是明顯比較不足。

    其實我們如果翻一下一些消費股的中報,可以發現很多消費股的中報,利潤增速都開始下滑。

    過去兩年,消費股一直建立在業績持續高速增長的「戴維斯雙擊」裏。

    這才給消費股給予極高的估值溢價。

    但假如業績持續高速增長被證偽,業績開始下滑,那麼這種「戴維斯雙擊」,就有可能變成戴維斯雙殺。

    2、過去兩年漲幅過大。

    這些超級品牌,過去兩年的漲幅,普遍都是至少五六倍,甚至十幾倍的漲幅。

    如此巨大的漲幅,即使現在腰斬,相比2019年初的低點來說,仍然漲了好幾倍,場內資金獲利空間巨大,一旦稍有風吹草動,這些大資金獲利了結的意願也是很強的。

    所以,別看這些超級品牌已經很多都跌了一半,但誰也不敢跟你保證不會再跌。

    不過客觀來說,除了我一直不喜歡的帶有泡沫屬性的白酒板塊,一些業績仍然比較好的大白馬,在腰斬之後,不少已經出現可以考慮的估值窪地,不過這得具體看什麼個股。

    我的原則是不涉及個股推薦,所以在普遍出現歷史大底之前,我仍然不建議大家在這裏抄底。

    頂多就是一些自認為技術不錯的人,可以自己好好挑選個股抄底。

    但我仍然建議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或者美聯儲加息之前,整體倉位仍然最好控制在30%以內,最好不要在這裏重倉。

    另外,我是一直不喜歡白酒板塊,所以我也不明白,春節前為何有那麼多大V,去這樣竭力鼓吹白酒板塊。

    白酒板塊這種一看就帶有巨大投機屬性、泡沫化很嚴重的板塊,是完全不適合散户無腦操作,更別說追高了。

    最近一些春節前力推白酒板塊的大V被罵慘了,那被罵的架勢跟我去年7月份看空被罵有得一拼,也算是風水輪流轉吧。

    客觀來說,白酒這種不拿來喝,專門拿來囤積炒作的市場亂象,是早晚會被整治的。

    這使得我對白酒板塊是一直沒有什麼好感,別人願意帶頭衝白酒板塊,是他們的事情,能賺到錢也是他們的本事。

    我只賺我自己看得懂的錢,反正現在股市好股多得很,是沒必要非要吊死在一棵樹上。

    3、外資的集中砸盤。

    關於外資的集中砸盤,我之前也分析過很多次,不少人不信外資有這個影響力。

    不過本來外資在A股就只是起到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本輪外資砸盤,火力主要集中在港股和中概股。

    如果說A股的「超級品牌」核心資產被外資集中砸盤,還只是局部現象。

    過去兩個月,港股和中概股被集中砸盤,已經砸出股災。

    港股和中概股股災

    今天港股距離2月18日的高點,已經跌去20%,正式進入所謂的「技術性熊市」。

    港股可以說是今年全球股市表現最糟糕的市場。

    港股的幾大網路龍頭股,也都跌得慘不忍睹。

    像企鵝已經接近腰斬。

    某團是已經腰斬了還在跌。

    但某團這樣的網路龍頭,這波暴跌之前,是出現過瘋漲。

    所以某團即使腰斬之後,相比去年3月份的價格,仍然有翻倍的漲幅。

    這就是很多這類「核心資產」的一個估值陷阱,之前漲太多,現在看似跌很多,以此引誘人大量買入,但是否能真正止跌,其實還有很多變數。

    最讓我擔憂的問題是,現在世界經濟危機都還沒有爆發,美聯儲還沒有真正加息,這些所謂網路龍頭資產,就跌得這麼慘,那麼等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呢?還能跌成啥樣呢?

    這有兩種可能:

    1、本輪砸盤是外資惡意砸盤,那麼意味着當美聯儲加息,金融危機爆發,這些看似已經跌得很慘的股,還會再跌,跌出歷史大底。

    2、本輪砸盤,是我們有意遏制「核心資產」股價,防範資產價格泡沫化,正好藉助政策改革「公平化」效應,用「無形的手」,壓制股價,外資的砸盤跑路,是在這種無形的手推動下出現的結果,而非他們主動砸盤。

    如果是這種可能,那麼我們在有意遏制核心資產泡沫化的情況下,現在主動提前擠出泡沫,那麼未來世界經濟危機如果爆發,即使美聯儲加息戳破美股泡沫,那麼我們這些核心資產抵禦風險能力也會比較強,會相對比較抗跌。

    這兩種可能性,我是一直都有在思考各自利弊,從理性角度來說,我認為都有可能,不過第二種可能性太過於對我們自己有利,我個人情感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可能性,但從防範風險的角度來說,我更傾向於要注意第一種可能性的風險。

    從我個人投資策略來說,白酒板塊這類「正能量值」比較低,隨時可能被遏止現貨炒作亂象的板塊,我是堅決不會碰的。

    而其他一些比較優質的A股個股,還有比如企鵝這樣優質的網路龍頭,如果再進一步大跌,我是會提前考慮建點倉。

    我之前也在大白話雜談分析過,企鵝在322~396這個區間,也是一個比較強力的支撐位。

    假如跌入這個區間,我會採用網格化交易的思路。

    比如跌破400元后,每跌10元,加1%的倉位,這樣即使從400元跌到300元,也頂多就是10%的倉位,對我自己來說風險可控。

    這裏並不是推薦大家買,而且企鵝能不能再跌這麼多,其實也是個疑問,我這裏只是分享我自己的一個投資策略。

    其實對於當前超跌比較嚴重的港股和中概股,我倒是不怎麼看空,甚至會開始考慮要不要用小部分倉位抄底。

    而且我認為港股和部分超跌的優質中概股,短線反彈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但在一波短線反彈後,長線下跌的趨勢能否扭轉,還是得看大環境,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我也不建議在這裏深度套牢的人割肉,具體如何操作,還得看具體個股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因此,還是需要大家自己獨立思考,自主決策。

    做投資,提前準備好策略最重要。

    市場千變萬化,未來變數無窮,這就要求我們更需要提前做好投資策略,才能從容應對各種可能性,防止「情緒化操作」。

    但不管怎麼樣,我建議大家無論如何都應該牢記風險,在美聯儲開始加息之前,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最好不要太過於激進的重倉操作,還是要牢記風險。

    雖然我過去這兩年因為看空股市被很多人不理解,也被不少人謾罵。

    但我相信我這樣去不斷提示風險是對的,我只是在做我自認為正確的事情。

    現在仍然存在較大可能爆發世界經濟危機的風險,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太過於激進的去操作。

    雖然我們可能在最後的泡沫狂歡裏,收穫巨大的收益,但如果忘卻風險,這些收益也只是潮水褪去之前的浮盈。

    最近這幾個月的核心資產暴跌,雖然不是全面股災,股市仍然有很多熱門板塊,讓很多人不亦樂乎,忘卻風險。

    但至少應該還是給不少人提了個醒,這裏是股市,不是一個只有收益,沒有風險的地方。

    全球範圍內的資本退潮

    其實最近不止A股和港股、中概股暴跌,東亞的股市整體都不怎麼樣。

    韓國股市最近兩周也出現暴跌,每天不停陰跌,兩周累計跌幅也有6.7%。

    日本股市跟我們比較同步,在2月18日附近見頂後,就一直在持續回調至今。

    今天日本股市也創下年內新低,累積跌幅也達到了10%。

    東亞股市的普遍走低,很顯然跟全球範圍內的華爾街資本大規模退潮撤離有關係。

    不然不會走出如此整齊劃一的走勢。

    而能指揮得動這麼大規模華爾街資本的,只有美聯儲手裏的美元潮汐指揮棒。

    包括我昨天文章也分析過,美聯儲最新公布的會議紀要,開始有「由鴿轉鷹」的跡象。

    不管美聯儲如何嘴硬,從美聯儲當前的預期管理來看,美聯儲很有可能在9月-11月宣佈縮減QE,並在今年底開始執行縮減QE。

    那麼美聯儲最快可能明年底就會加息。

    當前,美聯儲還沒有真正加息,只是「討論」,但只是這樣的「預期」效應下,就出現這樣全世界範圍內的資本退潮現象。

    那麼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這場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寬鬆,開始進入退潮周期,當前很多泡沫化的資產,會何去何從?

    其實我也不太想一直唱空,我只是比較反感,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拼命鼓吹牛市,對於股市只吹收益,不談風險。

    讓很多本就缺乏風險意識的小散户,更是眼睛裏只看得到收益,而容不得風險。

    這是很危險的。

    所以別人不喜歡談風險,那麼我只能在我認為風險比較大的位置,去多跟大家談一談風險意識。

    提高風險意識,我認為這是一件對的事情。

    今年還有一個特點,新進場的年輕股民大都以投資基金為主。

    很多新入場基民,只看基金收益率,誰收益率高就買誰,搞得跟買理財產品一樣。

    某付寶這類渠道,還會貼心的搞一個基金收益率排行,更加助長基民追漲風氣。

    但很多新基民不知道,基金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該基金重倉的股,十有八九就是漲了十幾倍的股。

    買這些基金,等於追漲這些漲了十幾倍的股。

    當前基金的坑主要就在這裏,以前老股民,追高還會心裏悠着點,現在新基民只看基金完全就是無腦衝。

    股票泡沫化的風險被包裝在基金的理財,看似低風險的投資行為,背後實際有巨大風險。包括最近某付寶又開始搞每年一度的818理財節,我一直很納悶,是誰讓這種投資股票基金的高風險投資行為,變成一年一度的「節日」。

    這是這些資本操控下的輿論,只談收益不談風險的行為,才放大了市場波動,加劇市場泡沫化風險。

    這種風氣,不可助長。

    不過,要是未來1-2年內真爆發經濟危機,是可以在股市跌到谷底的時候,適當配置點指數基金,或者長期定投指數基金,這都是可以考慮的低風險投資操作行為。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對於我們這樣一直耐心等待的人來說,戳破泡沫,才有機會用比較合適的便宜價格超低優質資產。

    在經歷過去年的教訓後,我是不敢保證這樣的歷史大底機會一定會出現,但如果你想降低風險,等待一個有確定性的機會,就得耐心等待。

    同理,如果你不想錯失短期利潤,提前進場,你就得考慮多承擔一些風險,包括經濟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也是需要充分重視的風險。

    能考慮清楚各種利弊得失,那麼你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不管面對什麼情況,都不至於患得患失,也不容易怪罪於別人。

    做投資,更多還是需要自己為自己的決策負責,別人的看法都只能參考而已。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