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養兒防老和AI防老,哪個更靠譜?

    養兒防老和AI防老,哪個更靠譜?

    四個老年人,兩個中年人,一到三個孩子。在這頭的父母與那頭的孩子之間,中年人的情感、時間以及資本天平會如何傾斜?新一代老年人,他們可能已經不希望用情感和責任「綁架」子孫,而是希望有那麼一套「B計劃」,可安享晚年。

    養老生活中的「B計劃」如何制定?數字經濟時代,這個「B計劃」的可愛與可懼之處,又在哪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金李,在接受《人民政協報》專訪時做出了解答。此外,他還從金融學角度提出應對養老問題的若干建議。

    以下是訪談:

    時代變了,養老主體也在變

    問:有個帶有爭議的話題,想聽聽您的看法——在養兒防老和有錢防老之間,您會如何選擇?

    金李: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中國社會在快速變化。傳統社會,我把它叫作「鄉土社會」,是由血緣加地緣關係來主導財富代際傳承。一老一小,如果本家沒辦法照料,宗親可以幫忙,如果沒有宗族,那麼地方政府也可以管起來。但當人口大量流動、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了,鄉土文化受到衝擊,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養老靠兒的模式可能不行了。

    當然,很多人會問,比我們更發達的經濟體,他們是怎麼養老的?我發現,他們在慢慢演變中,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倫理與規範。一些國家認為,養兒育女是家庭責任,但贍養老人不是,老人要用自己的錢給自己養老。如果財富消耗殆盡,國家會包下來。

    有人會說,歐美文化距離我們太遠,那麼我們也可以看看日韓等亞洲國家是怎麼做的。在日本,老人和下一代的財務賬,算得很清楚。

    所以,我們現在生育下一代,恐怕也要逐步調整思路,不能以其為我們養老為目標去生育了。

    在這種情況下,老人誰來養?長期來看,即使兒女孝順,老年人也一定要保證財務獨立,這樣才能在晚年時享有尊嚴和體面的生活,而非依賴誰的供養,而這就需要未雨綢繆地做老年財富規劃。

    目前來看,我們做得並不夠——國家提供的社保養老金(第一支柱)存在缺口;只有小部分企業會為員工提供企業年金(第二支柱);會給自己購買商業保險的人,也並不多(第三支柱)。

    當然,中國相當一部分老人可以期待依靠房產來養老,但房子如何才能讓老人既住着還能變現,也是個待解決的問題。

    用AI養老,有幾個應用場景很迫切

    問:眾多問題作背景,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具體問題——在養老方式和地點上,數字經濟能帶來哪些變化?在金融科技助力時代轉型這一變革期內,金融業對以房養老者,又能有哪些助力?

    金李:我們算經濟賬的目的,是為了讓有需要的老人,能享受到長期護理,提升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因此,我認為當前應加強政策規範和傾斜支持,促進社會資本有序進入養老相關產業,特別是長期護理、醫藥科技,以及節約人力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較為迫切的應用端需求。

    比如,目前陪伴式機器人可以帶領養老院裏的老人做操,幫助疏導其情緒,但這還僅僅停留在智能語音領域,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能在助力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方面搭把手的人工智能。

    要回答好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惠老型金融服務不能缺失。相對中青年人,老人更需要做好財務規劃。而且隨着人均壽命提升,未來部分老人會存在失能失智的問題,亟需對金融服務進行適老化改造。還有部分老人,有需要特殊照顧的智力低下子女。很多涉老金融產品存在誤導甚至是欺詐,嚴重威脅老人財富安全。有些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對於金融詐騙抵禦能力差,有時過度追求高收益,聽信誤導,導致慘重損失。

    根據老年金融的這些需求,我認為也要善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為客户畫像分類,打造中低風險,回報穩健、期限較久,兼具儲蓄和保險功能的產品。

    建議:金融適老化改造

    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衝擊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鄉土社會中,以血緣和地緣紐帶為基礎的家庭-宗族-鄰里的養老機制,也受到快速城鎮化帶來的人口大流動的破壞。社會化養老已成大勢所趨。目前養老產業存在幾個重要問題,金融在其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我談三個問題和應對建議。

    一、社會資源投入不足,存在供給短板

    針對中產及以下群體的養老供給嚴重不足,價格親民質量可靠的養老院一牀難求,居家和社區養老配套設施也嚴重不足。市場化養老機構多處於微利狀態,投資周期長,社會資本興趣低。另外,由於監管缺失帶來各種亂象,包括部分民辦養老院出現資金挪用以及虧損後暴雷跑路事件,嚴重傷害老人利益。

    應對:

    加強政策規範和傾斜支持,促進社會資本有序進入養老相關產業,特別是長期護理、醫藥科技,以及節約人力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真正做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可借鑑基礎設施不動產信託基金近期試點經驗,設立養老信託基金,匯聚社會資本。養老產業目前有存量資金盤活需求,有新增投資發展需求,有資金結構優化需求,也有穩定現金流。通過養老信託基金機制,可以規範資金使用,提升信任感。同時,建議國家通過稅收激勵,優先優惠長期供地、政府擔保等降低制度成本,將年化收益率提升到4~5%,甚至更高,鼓勵更多社會資金進入。

    二、部分老人對長壽生活的物質儲備不足

    目前,部分老年人存在物質貧困問題,更多人存在文化精神生活缺失。長期護理不足,價格較高,影響老人生活質量和壽命,同時存在因病致貧問題。

    應對:

    完善養老三支柱建設,尤其是加強第三支柱。參照國際成熟做法,通過稅收激勵,鼓勵年輕人儲蓄,以應對老年所需。針對未來長期護理需求,可在中年以後強制徵收護理險。對確實生活困難的老人,加大救濟並鼓勵社會捐贈,舒緩老年貧困。對有能力也有意願從事適量工作的老人,可鼓勵企業提供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國家可減免其收入所得稅。

    針對因病致貧問題,國家除提供兜底,也要支持市場提供針對老人的重疾保險。在有條件地區,對有條件和意願的老人,試點「所有人轉化為租用人(即銀行收購,原住户續租)」,幫助老人將自有房屋提前變現,既為養老提供更充足資金保證,也免除繁瑣的遺產處理。但是,必須加強監管,規範市場。另外,可針對房地產等金融領域短期炒作暴利開徵特別資本利得稅,用於彌補國家養老資源缺口。

    三、惠老金融服務缺失

    老人更多依賴財產性收入,需要更好的財務規劃。另外,隨着人均壽命提升,未來部分老人會存在失能失智問題,亟需對金融服務進行適老化改造。部分老人有需要特殊照顧的智力低下子女。很多涉老金融產品存在誤導甚至是欺詐,嚴重威脅老人財富安全。有些老人教育程度不高,對於金融詐騙抵禦能力差,有時過度追求高收益,聽信誤導,導致慘重損失。

    應對:

    增加惠老金融教育和財務規劃,幫老人加強風險意識,形成長期穩健投資理念。要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老年客户的意識和能力,根據老年金融的特點——即周期長,風險承受力低,希望一定最低迴報,由於壽命不確定性需要兼顧保險和投資需求等,有針對性地打造中低風險,回報穩健,期限較久,兼具儲蓄和保險功能的產品,國家也可提供稅收優惠和最低迴報保險。

    針對部分老人智力退化以及身後的智力殘障子女財務決策能力缺失問題,借鑑國際經驗,推動建立完善金融服務委託制度和重大合同複查制度,為老人以及其智力殘障子女打造穩妥的長期方案。

    綜上所述,在有效匯聚社會資源,舒緩化解老年貧困和金融服務適老化改造方面,金融應該更加有所作為。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